于強福
(西安理工大學 人文與外國語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8)
移動學習最早由歐美學者提出,一般表述為Mobile-learning 或Mobile-education,簡 稱M-learning 或M-education。葉成林等人在國內(nèi)外研究基礎上,將移動學習定義為“利用無線移動通信網(wǎng)絡技術(shù)以及無線移動通信設備(如移動電話、個人數(shù)字助理PDA、Pocket PC等)獲取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學習形式”。[1]
隨著無線通信技術(shù)和計算機技術(shù)的飛速發(fā)展,移動學習這一概念逐漸為教育者和學習者所接受。《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教育部2017 最新版)》要求大學英語教師不斷提高信息技術(shù)使用意識和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shù),[2]“密切關注移動學習理論的最新發(fā)展,……凸顯現(xiàn)代學習方式的自主性、移動性、隨時性等特點?!盵3]
交互式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學習方式,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等多種互動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能動性,有效開展教學活動。[4]隨著網(wǎng)絡通訊技術(shù)的高速發(fā)展以及移動通訊設備的普及,移動終端完全可以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等交互式學習。
信息時代,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學生將其視為“第二生命”,它們給學生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也有不少弊端。筆者對西安某高校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156 名大三學生就移動終端(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Pad 等)使用時長及使用軟件情況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jié)果如表1 顯示,大部分學生(73.72%)每天使用移動終端的時間超過2 個小時,只有少數(shù)學生(8.33%)每天使用移動終端時間不超過1 個小時。
表1 大學生每日移動終端使用時長情況
針對大學生最常使用移動終端軟件的情況,受調(diào)查者可以選擇三個選項,結(jié)果如圖1 顯示,大學生使用移動終端最常進行的活動是通訊社交、觀看視頻、攝影拍照、網(wǎng)絡游戲,而將移動終端用于學習活動的學生只有37 人。
圖1 大學生最常使用移動終端軟件情況
顯然,目前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對于大學生自主學習并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反而占用了大學生大量的學習時間,課堂上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再是抬頭聚精會神地聽課,而是低頭忙著刷手機,課堂外更是機不離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自身的優(yōu)勢,將其應用到交互式學習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提高學習效能。
傳統(tǒng)課堂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學習,學生因病假事假等缺席課堂教學活動會影響到學習的連貫性。課上,學生可以和教師或同學建立面對面的交互關系,而課下,學生無法與教師或同學建立便利的交互關系,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但是,只要在網(wǎng)絡穩(wěn)定情況下,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基于移動終端的課程學習過程中,課上,學生除了能與教師或同學建立面對面的交互關系外,也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與教師或同學進行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的線上交互;課下,學生可以通過文字交流、線上語音通話、線上視頻通話等方式,實現(xiàn)交互關系。同時,借助移動終端,教學主體間可以共享資料、上交作業(yè)、批改作業(yè)等,大幅縮減信息傳輸時間,有效提高教學主體交互效能。
針對學生傳統(tǒng)課堂學習中低頭玩手機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以管理者的身份借助于雨課堂等教學App 將學生移動終端作為課堂教學手段。比如,讓學生通過手機掃描進入課堂學習,同時完成課堂出勤率的統(tǒng)計;讓學生通過移動終端將互動話題的答案或看法分享至教學平臺;設定移動終端學習功能的使用時間等。如此一來,學生課堂參與度得到有效提高,課堂行為得到有效約束,可以避免學生課堂走神現(xiàn)象。
英語聽說課程通常課時有限,比如筆者所在高校針對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學生開設的《英語聽說》課程只有40課時,在40 課時內(nèi)很難切實提高學生英語聽與說的能力。要想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就要求學生必須充分利用課下時間進行英語聽說練習,而移動終端的普及使得教師可以了解并掌控學生課下學習的情況,彌補課堂授課課時不足。
圖2 應用思路圖
移動終端“一對一”交互學習指課上課下通過移動終端開展的一名學生對一位教師、一名學生對一名學生、一名學生對一臺移動終端等形式的互動學習。通過“一對一”交互功能,學生可以完成考勤、自主學習、向教師提問交流、完成并提交作業(yè)、學習過程考核、同伴評價、同伴答疑等學習環(huán)節(jié)。
移動終端“一對多”交互學習指課上課下通過移動終端開展的一位教師對多名學生、一名學生對多名學生等形式的互動學習。通過“一對多”交互功能,學生可以完成小組討論、學習成果展示、競賽等學習環(huán)節(jié)。
移動終端“多對一”交互學習指課上課下通過移動終端開展的多位教師對一名學生、多名學生對一名學生等形式的互動學習。通過“多對一”交互功能,學生可以完成口語考試、同伴評價、教師反饋、同伴反饋等學習環(huán)節(jié)。
移動終端“多對多”交互學習指課上課下通過移動終端開展的多位教師對多名學生、多名學生對多名學生等形式的互動學習。通過“多對多”交互功能,學生可以完成小組討論、辯論、成果展示等學習環(huán)節(jié)。
表2 以大學英語聽說課程中“Business Dinner”為例,進一步闡述基于移動終端的大學英語聽說課上課下交互式學習路徑。使用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商務英語聽說》(第二版),主編為唐桂民和郭桂杭。
表2 交互式學習案例——Business Dinner
教師將移動終端運用到大學英語聽說課程的過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移動終端,把握終端使用“度”的問題,一方面要避免移動終端使用流于表面形式,無法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避免移動終端使用過猶不及。很多學生對于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使用自制力差,課堂上特別是在小組討論時經(jīng)常會使用移動終端的娛樂功能,這就要求教師設計能夠時時抓住學生注意力的課堂活動,讓每位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另外,移動終端在大學英語聽說學習過程中考勤、討論、提交作業(yè)、展示作業(yè)等方面有其便利優(yōu)勢,但過度使用移動終端可能會導致學生學習疲憊或厭倦,也可能會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
很多高校大學英語聽說課程的考核一般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前者占20%或30%,后者占80%或70%。我們認為,英語聽說課程應該重視學習過程的考核,而不應過分關注學習結(jié)果的考核。一方面,將移動終端運用到大學英語聽說交互式學習中,學生需要利用移動終端完成大量的口語視頻練習,而英語聽說期末考試往往采取口試的形式,考試時間一般在10-15 分鐘,相比之下,學生學習過程付出的時間和精力與考核體系中所占權(quán)重嚴重失衡。另一方面,英語聽說考試過程中,難免有學生因為緊張或是抽到不太熟悉的口試話題而導致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10-15 分鐘的一次口試表現(xiàn)決定整個學期的學習表現(xiàn),有失公允,所以,教師在評價學生學習結(jié)果時,要重視對學習過程的考核,特別是加大對移動終端使用情況的考核。比如,可將英語聽說課程的考核分為平時表現(xiàn)、期中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nèi)糠郑瑱?quán)重分別為50%、25%、25%。
將移動終端運用到英語聽說交互式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導致一部分學生通過“掛機”、網(wǎng)絡抄襲或是同伴抄襲等方式對學習任務敷衍了事,使移動終端在英語聽說交互式學習過程中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浪費自己、同學以及教師的時間和精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上課下向?qū)W生灌輸學業(yè)誠信的重要性,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學生剽竊他人學習成果,比如,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利用移動終端抄襲他人作業(yè)或網(wǎng)絡上直接下載進行改編,取消該次平時成績或是考試資格,來確保移動終端在英語聽說交互式學習過程中真正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