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佳男(吉林延邊琿春邊境管理大隊)
他扎根基層,愛崗敬業(yè),情系邊疆,無私奉獻,在環(huán)境艱苦的邊境一線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工作業(yè)績;他積極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化解矛盾糾紛,以誠心、耐心、貼心服務,換取了轄區(qū)群眾的暖心、舒心、安心;他十四年如一日,用一名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警察的錚錚誓言。他就是吉林省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延邊邊境管理支隊三家子邊境派出所政治工作負責人安石林。
安石林,吉林省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延邊邊境管理支隊三家子邊境派出所政治工作負責人。他扎根基層,愛崗敬業(yè),情系邊疆,無私奉獻,在環(huán)境艱苦的邊境一線創(chuàng)造了不平凡的工作業(yè)績。2016年12月?lián)握喂ぷ髫撠熑酥两瘢晥F結為隊伍的生命線,堅持集體領導,實行分工負責制,充分發(fā)揮了班子成員每個人的長處,形成了同心同德干事業(yè)的良好氛圍。因為有一個好的帶頭人,三家子派出所先后涌現(xiàn)出了先進個人8人次,所在單位連續(xù)三年被原吉林省公安邊防總隊評為基層建設標兵單位。他個人先后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被原公安部邊防局評為“優(yōu)秀共產黨員”和“愛民固邊先進個人”,被吉林省政府評為“感恩吉林人民,奉獻第二故鄉(xiāng)”標兵個人,被吉林省公安廳評為“崔光日式好民警”,榮立4次個人三等功。
他十四年如一日,積極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化解矛盾糾紛,引領群眾發(fā)展致富,以誠心、耐心、貼心服務,換取了轄區(qū)群眾的暖心、舒心、安心,被古城村村委會授予“榮譽村民”,成為該村“不在籍”的第131戶“永久村民”,古城警務室被吉林省公安廳命名為“安石林警務室”。
2005年7月,安石林畢業(yè)分配到三家子邊防派出所,擔負起古城村130戶居民、13.7平方公里邊境轄區(qū)的戶籍、治安管理和巡邏管控任務。
“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諧”是安石林一直不忘的初心。2006年受電視節(jié)目“小崔說事”的啟發(fā),安石林在轄區(qū)創(chuàng)建了“村民說事”制度,每月5日、15日、25日,定期組織村民聚在一起將平時生活中的大事小情敞開心扉“嘮嘮”。大家在他的感染下,都能開誠布公,坦誠交流,很多矛盾糾紛都是經過他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化解。2016年4月,通過“村民說事”,安石林了解到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影響,禁止保護區(qū)內建筑物改建、擴建、翻建,導致古城村裴優(yōu)城遺址內居住的21戶村民房屋年久失修,一旦遭遇強風暴雨天氣,房屋存在很大隱患,危及人身財產安全。村民張樂信準備聚集30余人,手持條幅到市政府上訪。安石林主動找到當事人向他們講述利害關系,勸導他們克制情緒,并主動帶領群眾代表到文物所協(xié)商。協(xié)商方案一遍遍被修改,經過1個月的不懈努力,琿春市政府同意將21戶村民整體搬遷至琿春市合作區(qū)。21戶村民均與政府簽訂了協(xié)議,一場風波終于平息。事后,許多村民談到那次事件都感激地說:“虧得有小安子及時趕到,不然還真不知道鬧出多大亂子來呢!”同時,他利用平安鄉(xiāng)村廣播大喇叭,定期將提前錄制好的音頻向群眾進行廣播,提高群眾的治安防范意識,深受群眾歡迎?,F(xiàn)在,每次入村廣播時,都有村民在廣播室外面等他,待廣播一結束就上前問這問那。
2016年10月,安石林在走訪中發(fā)現(xiàn),外來務工人員“侯某”含糊其辭無法出具身份證明,企圖用駕駛證蒙混過關。他回到單位后通過網上比對核查,發(fā)現(xiàn)該人提供的駕駛證為假證,其真實姓名為崔中海,2014年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察右后旗因詐騙400余萬元被列為網上逃犯。為了避免打草驚蛇,他一方面走訪摸排該人的活動規(guī)律和落腳住所,一方面聯(lián)系市公安局刑警隊聯(lián)合設伏抓捕,在古城村一組王秋模家成功將其抓獲,犯罪嫌疑人對其違法事實供認不諱。14年來,安石林共化解矛盾糾紛56起,成功規(guī)勸上訪人員8人,預警處置群體性事件3起,帶領護村隊巡邏156組次1248人次,抓捕網上逃犯3人,撲滅火災9起,挽回經濟損失10萬余元,救助走失老人7人,有效維護了轄區(qū)的安全穩(wěn)定。
“安爸爸,你真好!”2018年10月18日,安石林拎著生日禮物如約來到三家子鄉(xiāng)小學門口接郎天賜放學,這是他給郎天賜過的第九個生日。
2009年5月,當安石林走訪剛剛外出務工返鄉(xiāng)的古城村村民郎景發(fā)家時,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一間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1臺破舊的21英寸彩色電視機,炕上鋪著棉花外露的3床被子,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木訥地望著安石林,兒子郎天賜怯生生地躲在角落里。尷尬的郎景發(fā)放下手中的活計,對安石林說:“安子,不好意思,家里連坐的地方都沒有。”安石林說:“沒事,聽大家說你剛回來,家里現(xiàn)在很困難,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就跟我說。”郎景發(fā)告訴安石林,他自己患有乙肝,由于家庭教育等原因,兒子郎天賜五歲還不太會說話,連上幼兒園都負擔不起,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生活也不能自理……從此,安石林與郎景發(fā)一家建立了長期幫扶對子,他號召官兵給郎天賜捐款,同時積極向民政部門申請,幫助郎天賜辦理低保。
2009年8月17日,安石林在走訪中突然暈倒,經醫(yī)生診斷為聽神經瘤,需要馬上開顱手術治療,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他坦然面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小天賜”公立幼兒園的入托問題,他拉著來看望他的教導員的手說:“我這躺在病床上,沒法給孩子跑入托減免學費的手續(xù),只能靠教導員費心了。”在派出所領導的協(xié)調下,三家子鄉(xiāng)幼兒園免除了“小天賜”的學費,并將其列為困難救助學生對象?,F(xiàn)如今,“小天賜”和其他孩子一樣快樂健康成長,每年過生日的時候都被邀請到派出所做客。在安石林的感染下,“小天賜”不僅有一個“安爸爸”,而且有了一群“警察爸爸”。
群眾工作是走進民心、獲取案件線索的重要途徑,也是邊境派出所從打擊型到服務型工作職能轉變的迫切需要。群眾利益是頭等大事,我們民警就是群眾的“服務員”。這是安石林在走訪日記扉頁上寫下的一句話。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風起飛沙不見人,雨降泥濘車難行”,這是古城村當年真實的寫照,為了轉變這一不利局面,他積極尋求友鄰煤礦企業(yè)的幫助為轄區(qū)居民配置了20多個垃圾箱,昔日村口兩側1500多米的垃圾溝不見了,淤泥塘變成了平整的場地和花園,使曾經滿眼狼藉的古城煥然一新。在他的帶動下,古城村的百姓也都紛紛行動起來,加入到改造鄉(xiāng)村環(huán)境的隊伍中。現(xiàn)如今,古城村已成為一條柏油路貫穿東西,一條綠化帶環(huán)繞四周的綠色新農村。針對村民致富缺門路、缺信息的問題,安石林每天翻書籍、上網查、找人問,積極收集市場銷售行情,以板報、廣播等形式向村民公布。農閑季節(jié)他幫助64名村民在駐地礦廠聯(lián)系工作,幫助2戶家庭脫貧致富。他還鼓勵本村致富能手傳授香瓜種植技術,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引導本村致富能人做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傳授人。針對轄區(qū)空巢老人多的實際情況,2019年以來,他又多次組織民警開展關愛空巢老人活動,利用學習雷鋒日、母親節(jié)等節(jié)點帶領民警開展送關愛、送溫暖慰問活動,幫助空巢老人干農活等。在安石林的影響下,全所民警已形成了關注民生、親民為民之風。如今,古城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平安村、致富村,古城村黨支部被琿春市委、市政府評為“五星級黨支部”。
2016年8月31日,受臺風“獅子山”影響,延邊州普降暴雨,圖們江水位持續(xù)上漲,作為圖們江與琿春河交匯處的三家子鄉(xiāng)面臨多處決口危險,古城段堤壩最高流量達4800立方米/秒,距離堤頂僅20厘米,超過歷史最高水位,低洼地帶的民房已經被淹。險情就是命令,安石林立即帶領應急搶險小分隊和巡邏隊員緊急行動趕到現(xiàn)場,聯(lián)合村干部、民兵預備役等人員投入大壩加固戰(zhàn)役,通宵奮戰(zhàn)5個多小時,用沙袋在壩頂筑成一條長50多米、寬1.5米、高2米的加固帶;緊接著,他又不顧疲勞、連續(xù)作戰(zhàn),沿著沒至膝蓋的田間泥漿小路、歷時近1個小時、步行約2公里,趕到裴優(yōu)城勸返轉移群眾,并組織人員幫助受災村民搬運物資,力爭將損失降至最低。21時許,古城村溫特赫部城內已是一片汪洋,住在屯北的郎世文夫婦在家中站在齊膝的洪水中,什么物品都舍不得落下,村干部勸其離開,他都聽不進去:“這些東西搬不走,圈里的六頭牛都沒了,我還有啥活頭?”洪水漸漸上漲,兩人生命危在旦夕!負責現(xiàn)場搶險的安石林發(fā)現(xiàn)情況后,立即飛奔過來,對他說:“郎大哥,洪水馬上就來了,是人命重要還是牲畜重要?。靠斐冯x吧,相信我!”郎世文看見安石林后,緊緊地拉著他的手說:“安子,我就相信你,我聽你的。”次日8時,郎世文在民警的陪同下查看自家情況,洪水已將房屋淹沒,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如果沒有安石林的耐心規(guī)勸,后果將不堪設想。
三家子滿族自治鄉(xiāng)實有人口4218人,其中滿族人口占37%、漢族人口占33%、朝鮮族人口占30%。自分配到派出所工作以來,安石林深知根深才能葉茂,群眾基礎好才能更好地維護轄區(qū)和諧。他立足駐地“民族邊境區(qū)”這一實際,將“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fā)展”的民族工作主題融入到穩(wěn)邊固防主責中,大力宣傳和模范執(zhí)行黨的民族政策,有力維護了邊境和諧穩(wěn)定,彰顯了職能作用和主業(yè)作為,抓建的古城村被民政部、司法部授予全國民主法治模范村。
2019年,在延邊州民委、琿春市民宗局的大力支持下,安石林依托社區(qū)警務室建設了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站,設置辦公區(qū)、接待區(qū)、民族政策(文化)展示區(qū)和工作宣傳欄“三區(qū)一欄”,建立工作職責、工作流程兩項機制,推出法規(guī)咨詢、矛盾調解等六項服務承諾,常駐工作站聽取各民族群眾呼聲、掌握社情民意,累計幫助村“三委”解決自身建設難題近百件,做到了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同時,他帶領民警與轄區(qū)群眾結成共建小組,結合轄區(qū)實際因地制宜引導村民走“種植、養(yǎng)殖、加工”之路,爭取扶貧致富項目2個,幫助30余名勞動力就業(yè),幫助兩戶群眾實現(xiàn)脫貧致富,建立3戶貧困戶和2名困難兒童5個幫扶對子,扎緊了他與轄區(qū)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同心結。
14年的基層工作,安石林用一名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打造了一個平安和諧的鄉(xiāng)村,用一名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換來了老百姓的信任和愛戴,用一名共產黨員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名警察的錚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