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艷,譚伊曼,鄧陽勇
(湘潭醫(yī)衛(wèi)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湘潭 410001)
血液學檢驗是醫(yī)學檢驗技術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以血液學為基礎,以檢驗學方法為手段,以臨床血液病為研究對象,教學難點是細胞形態(tài)學部分,尤其是骨髓細胞種類繁多,形態(tài)多變。高職學院學生基礎薄弱,學習動機不明確,血液學檢驗課程學習主動性不強,因此教師上課難、學生興趣不高。
一是評價主體單一。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評價的主體,學生只是評價對象,對評價標準的制定、評價內容和方法的選擇,評價結果的反饋形式以及評價結果的解釋沒有發(fā)言權[1]。二是評價方法單一。傳統(tǒng)評價方法多是紙筆形式的試卷測試法,卷面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三是評價內容單一。傳統(tǒng)評價模式往往是總結性評價,即用一次考試結果來衡量學生對一門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忽視了形成性評價,即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和學識的提升給予及時測評和反饋[2]。四是評價結果單一。教師關注的僅僅是學生的分數(shù),對評價結果未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
基于多元化教學評價理念,結合高職學生特點和血液學檢驗課程特點,構建血液學檢驗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該模式的建構以“目標—理論基礎—操作程序”為基本框架[3],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師教學評價能力、發(fā)展教學評價技術。
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高職血液學檢驗采用網(wǎng)絡教學和課堂講授相結合的形式,教學評價則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線上評價與線下評價相結合的模式(見表1)。形成性評價由線上學習平臺和線下課堂共同組成。線下課堂選擇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形式,將教學內容分解為4個模塊,采用不同的教學和評價方法,全面了解學生學習情況。
表1 血液學檢驗多元化評價模式
(1)分析學生需求:教師結合學生將學習內容涉及的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對教學活動進行整體設計。(2)監(jiān)控學習過程:教師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收到反饋。(3)展示理解程度:學生通過作業(yè)、作品等形式展示所學知識和技能,教師結合這些成果完善教學方案。(4)鼓勵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鼓勵學生合作、自主學習,幫助學生設定學習目標,掌握學習方法[4]。
根據(jù)血液學檢驗課程評價內容確定知識和技能評價標準,如模塊1中根據(jù)六大系細胞設定6個不同的評價標準,體現(xiàn)不同細胞各發(fā)育階段的特點。
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多個評價主體,包括學生、小組、教師,從不同角度對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團隊協(xié)作、溝通技巧等進行全面、具體的評價。
在學習過程中,師生通過使用各種評價方法,如測試法、作品展示法、觀察法、自評與互評法等對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學習進展及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并將結果反饋給學生。
此模塊以正常骨髓細胞形態(tài)為評價目標,根據(jù)六大系統(tǒng)骨髓細胞的主要特點,制定詳細的評價標準,采用作品展示法和測試法,以小組、個人、教師為評價主體。學生自由組合,4~5人為一個小組,選擇一個正常骨髓系統(tǒng),課前收集資料,制作PPT。實驗課上每組派一名組員詳細講解細胞各階段的特點,教師和其他小組根據(jù)評價標準從PPT制作、PPT講解(是否抓住細胞發(fā)育階段的特點)、教學效果(其他學生是否能識別本系細胞)等方面進行評價。本模塊學習完畢后,采用測試法,即從骨髓細胞圖庫中隨機抽取試題組卷考核,了解學生骨髓細胞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對于錯誤率較高的內容,教師再補充講解,最后通過讓學生獨立完成正常骨髓報告單進行鞏固。
(1)病例分析:教師選擇典型的紅細胞、白細胞、血栓與出血疾病病例進行示范,布置任務,發(fā)放相應病例骨髓涂片、細胞染色圖片,要求各組根據(jù)病史及檢查結果,結合骨髓涂片給出診斷意見,說明診斷依據(jù),需要做哪些檢查以及鑒別診斷等。小組課前討論,回答以上問題,制作PPT,教師和其他小組成員從PPT制作、PPT內容、團隊合作等方面進行打分。
(2)骨髓閱片:教師發(fā)放已知疾病的骨髓涂片給每位學生,要求其用兩節(jié)課的時間分類100個骨髓細胞,完成骨髓報告單的書寫,并以此作為評價依據(jù),小組成員間可以討論,最后教師對骨髓報告單進行評價。
(3)線上自主學習:教師發(fā)布課程教學資源,學生通過手機端隨時隨地學習,每章節(jié)學習結束后,完成線上習題。教師在每次實訓課結束后上傳典型細胞圖片對學生進行測試,要求其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線上作業(yè)完成情況、考勤、課堂互動均為平時成績評定依據(jù)。
(1)學生作品分析:模塊1中要求學生自己制作介紹骨髓細胞形態(tài)特點的PPT,我們發(fā)現(xiàn)90%以上的小組PPT制作精良,字體、字號規(guī)范,選用圖片清晰,文字與圖片搭配得當,用詞準確,表述完整。
(2)問卷調查分析:78%的學生認為該評價模式能夠提高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率,84%的學生認為資料整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提升,92%的學生認為團隊意識有所增強。
與傳統(tǒng)評價模式相比,多元化評價為學生設定了有價值的學習任務,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和技能;多元化評價十分靈活,不以期末分數(shù)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而是看學生能否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極思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多元化評價不只是對過去學習情況的檢查和總結,更重要的是改進不足,制訂或調整下一步學習、教學計劃[5]。通過實施多元化評價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升,學習熱情得以激發(fā),綜合素質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雖然針對學習過程的多元化評價模式在血液學檢驗課程教學中起到積極作用,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學習內容多,任務重,評價主體多,學生和教師的負擔較重;過程性評價往往沒有明確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易受評價者的主觀影響。因此,在后續(xù)教學中還需不斷優(yōu)化多元化評價模式,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度。
表2 血液學檢驗課程評價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