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謝應生
1993年7月,我從軍校分配到蘇州某坦克團。晚上八點多鐘出了蘇州火車站,走在人民路上,路燈發(fā)出昏黃的光,從梧桐樹葉的夾縫里,投射在一點也不平整的石頭路面上,形成斑駁、寂寞的的光影。
路上的行人很少,初踏上蘇州的大街,感覺到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繁華。一邊走,一邊尋找事先了解好的公交車站臺,乘公交到了人民橋,沒有中巴車往木瀆方向去了,路上就連出租車也很少,好不容易等來一輛出租車,司機人很好,聽說我要去坦克團,很快就出了城,走在蘇福路上的時候,車外黑黢黢的,司機告訴我路的兩邊都是水稻田。
2003年,是我在蘇州工作生活的第十年,愛人住部隊營房,我工作在園區(qū)斜塘。記得金雞湖南岸的機場路上(沙石路)車輛一過,揚塵量一點也不輸坦克。不過,當時湖西已呈現(xiàn)出繁榮景象,金雞湖周邊還沒有開發(fā)建設,岸邊仍然見到茂盛的蘆葦、水草。湖東則蓄勢待發(fā)。
當時斜塘往市里的公交線路極少,等候的時間也很長。我愛人每周往返斜塘和部隊一次,她的單位在城東、而部隊營房在城西,坐公交車沒有直達車,轉(zhuǎn)兩三次車,需要3個多小時,公交車又不經(jīng)過部隊營房,我只好借一輛自行車,到蘇福路上接她回家,有時到家都要晚上9點鐘了。
2005年為方便愛人上下班,就在她單位附近買了房子,走到單位只要5分鐘。
2007年,我從部隊轉(zhuǎn)業(yè)到地方工作,為了節(jié)省通勤時間,買了一輛3000多塊錢的電動自行車,當時非常開心,一高興就讓兒子坐在電動車上,到金雞湖、獨墅湖旁兜了一圈,還順便將初步成形的高教區(qū)也轉(zhuǎn)了一圈。
2009年,因為辦公地點改到婁葑鎮(zhèn),第二年就買了一輛汽車,半年過后,獨墅湖隧道開通了,每天早上七點多鐘經(jīng)過隧道時,總感覺到這隧道是我一個人用的,沒有幾輛車。
時至今日,在園區(qū),還有什么地方會在晚上八九點鐘時,路面上只有斑駁而寂寞的路燈光影!機場路的兩邊也早就稻田變樓房!
金雞湖畔雜亂的蘆葦、水草,也早就不見了蹤影,李公堤、桃花島、蘇州中心……所在的金雞湖儼然成為蘇州亮麗的名片!湖東及沿現(xiàn)代大道周邊片區(qū)集中了商務區(qū),傳媒廣場、國金中心、恢弘的奧體中心等等。
而獨墅湖隧道一到白天,車輛川流不息總處在高峰。湖邊也建起了獨墅湖圖書館、教堂、白鷺公園、月亮灣以及一大片高科技產(chǎn)業(yè)園區(qū),形成了獨特的科教創(chuàng)新區(qū)。
這一切的變化,真的來的太快,園區(qū)速度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