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珂
我曾經(jīng)看過一部電影名叫《螞蟻的尖叫》,其中有一段主人公的獨白令我至今印象深刻:“我跨過七大海洋,攀越七大高山,走過所有河谷,穿越廣大平原,抵達世界各地。等我回到家,卻驚異地發(fā)現(xiàn)全世界,就在我家花園那一片葉子的露珠里?!?/p>
這段話經(jīng)典的原因就在于闡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當我們沒有出發(fā)的時候,我們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在哪里。我們期望著與最美好的世界相遇,不辭千里萬里跋涉。我們以為它們在遠方的一片朦朧之中,但當我們從遠方回到家,才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就“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如果我們不出發(fā),也許就不會懂得這個樸素的道理,也就不知道遠方的重要性,更不會有“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這樣發(fā)自內(nèi)心的呼喊。
也許這就是遠行的意義。的確,我熱愛遠行,沒有哪一片土地不值得我關(guān)注、熱愛。而且一次好的旅行可以引發(fā)人們對腳下那一片土地的思考,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
英國詩人拜倫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年來旅行。他出國到世界的東方去旅行,他有一個杰出的想法:“看看人類,而不是在書本上讀到他們?!背酥?,還有一個更加激勵他的理由,就是他要掃除“一個島民懷著狹隘的偏見守在家門口的有害后果”。
這次意義非凡的旅行讓拜倫的世界發(fā)生了升華,使他超越了凡人,成為了偉大的詩人,為后人留下了文化瑰寶。
現(xiàn)在的時代交通十分便捷,飛行實現(xiàn)了讓我們的身體頻繁地在晨昏寒暑之間往來,飛越那人類所共同站立的地平線,跨越若干個時區(qū)甚至整個地球。我們時常戲論幾個小時就走完了古人的半生之路,這也不無道理。
所以,好的旅行能讓人在某個時刻,滴下淚來?!霸诼飞?,我們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比嗽诼猛局校瑫ε?、會勇敢、會狂喜、會悲傷。會在感動來襲之時,與世界來一次美麗的邂逅,悄無聲息地完成一次靈魂的蛻變。
無論走過的地方是寒冷的、溫暖的、崎嶇的、平坦的……都不要止步不前。讓我們從現(xiàn)在啟程,一路走過青春之地、夢想之地。
而走得更遠也許是為了讓自己回來,追求所有旅行中的變化、刺激,最終都是讓我回到家,回到內(nèi)心那個安寧的空間。走過漫漫長路,我已不是我,我還是我。
指導(dǎo)老師點評:文章寫得很大氣,有引證,有例證,內(nèi)容豐富,小作者將自己的觀點娓娓道來,耐人尋味。文章觀點明確,中心突出,并且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小黑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