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憲
摘 要 儀花是蘇木科儀花屬的一種常綠喬木,目前在我國南方地區(qū)的園林綠化、生態(tài)修復以及醫(yī)療醫(yī)藥等行業(yè)具有廣泛應用。為了更好開發(fā)利用本樹種資源,從生物學特性、經濟價值和綜合效益等方面全面綜述了儀花的特性,對其高效栽培技術進行了總結,并對儀花資源的進一步開發(fā)利用提出了展望。
關鍵詞 儀花;經濟價值;栽培技術;綜述
中圖分類號:S685.9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8.035
儀花(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又名單刀根、鐵羅傘、廣檀木、麥粒(壯語)、紅花樹、香花樹等,是蘇木科儀花屬的一種常綠闊葉喬木。由于其優(yōu)良的生物學特性和較強的生態(tài)適應性,在園林綠化、生態(tài)修復、醫(yī)藥開發(fā)等多個行業(yè)具有廣泛應用,目前已在我國南方地區(qū)開展大規(guī)模引種種植。為了更好的開發(fā)利用儀花這一優(yōu)良鄉(xiāng)土闊葉樹種,分析儀花的特性與高產栽培技術,不僅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還可以為林業(yè)、園林及其他相關行業(yè)從業(yè)者提供參考。
1 儀花的特性分析
1.1 形態(tài)特征
儀花為喬木,小葉3~5對,偶數羽狀復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圓鈍,微偏斜,兩側稍不對稱;小葉短柄粗,托葉小;圓錐花序頂生枝頂,花瓣紫紅色;莢果倒卵狀長圓形,腹縫較長而彎曲,開裂,果瓣常成螺旋狀卷曲,具種子2~7粒。花期為4—5月,果期9—10月[1]。
儀花與同屬植物短萼儀花(Lysidice brevicalyx Wei)在形態(tài)特征上比較類似,在園林綠化中很容易混淆。這兩個樹種之間的主要的區(qū)別在于習性、苞片的顏色以及種子外觀。短萼儀花的苞片和小苞片呈白色,種子邊緣明顯增厚成一圈狹邊,種皮較厚,里面粘著一層膠質層,習性為高大喬木[1]。儀花的小苞片為粉紅色,種皮較薄而脆,內無膠質層,習性一般為小喬木。此外,兩者制作成的藥材在性狀和顯微結構上也有明顯差異,主要區(qū)別在于儀花根部橫切面的木栓層較厚,且皮層的外側有方晶排列成環(huán)狀,維管束鞘明顯,石細胞散生其中;短萼儀花根橫切面皮層不明顯,中央髓部明顯,莖木栓層較厚,維管束鞘明顯成環(huán),其間嵌有石細胞[2]。
1.2 分布范圍
儀花在我國廣東省的高要區(qū)、茂名市、東莞市、梅州的五華以及廣西的龍州和云南省部分溝谷地區(qū)有天然分布,常見于海拔1 000 m以下的山地叢林、灌叢、路旁與山谷溪邊。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儀花在園林綠化、市政道路、庭院美化、生態(tài)修復等多方面均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種植范圍越來越廣[3-4]。
1.3 生態(tài)習性
儀花的適應性較強,喜光,適生于年均溫20~23 ℃,極端低溫在0 ℃以上的地區(qū),能耐輕微霜凍,對土壤的肥力、酸堿度等均要求不嚴。幼樹稍耐蔭,成年后樹喜光,宜在陽坡種植。在我國的華南、西南等絕大部分地區(qū)均能種植,而且在絕大部分地區(qū)生長表現良好。前5年平均樹高生長量可超過1 m,胸徑平均生長量超過2.4 cm[5]。在廣東省陽江市的觀測數據表明,5年生儀花平均樹高達5.5 m,平均胸徑達13.5 cm,生長潛力較大。
1.4 經濟價值和綜合效益
1.4.1 園林綠化價值
儀花的樹體較高大,樹干挺拔,樹冠優(yōu)美且冠幅寬大,葉色四季常青,花色粉紅或紫紅,花朵美觀鮮艷,花量較多,而且開花持續(xù)時間長,在園林綠化、城市美化、觀賞園藝等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此外,儀花的萌芽能力很強,大樹移植成活率高,移植后恢復生長快,單植、叢植或片植等都有很好的園林景觀效果,近年來已在我國南方各省區(qū)的城鎮(zhèn)美化、庭院綠化、市政建設中被廣泛應用,是一種優(yōu)良的園林綠化樹種[5-6]。
1.4.2 藥用價值
儀花的根、莖、葉均有微量毒性,其主要成分可分為間苯三酚類、黃酮類、二苯乙烯類、三萜類等,此外還含有少量木脂素類、甾醇類、有機酸類等活性成分[7-11],可用于治療跌打損傷、骨折、風濕關節(jié)炎、外傷出血等癥,主要功效是散瘀消腫、止血止痛等。
1.4.2.1抗氧化活性
吳先富[12]采用Fe2+-半胱氨酸誘發(fā)的肝微粒體脂質過氧化模型進行抗氧化活性篩選發(fā)現,從儀花中分離的儀花素、白黎蘆醇、儀花苷、(+)-Mopanol、(-)-表兒茶素-3-O-沒食子酸酯、表兒茶素等多種化合物在濃度為10-4 M、10-5 M和10-6 M時均表現出較強的抗氧化活性,其活性甚至高于用于對照的維生素E。此外,還有部分其他組分如白藜蘆醇3-O-β-D-吡喃木糖苷等成分在高濃度時(10-4 M)也表現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1.4.2.2擴張血管活性
大鼠離體動脈血管環(huán)模型活性跟蹤試驗結果表明,儀花根部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分離的間苯三酚類化合物(主要是儀花苷)、二苯乙烯類化合物(主要是虎杖、白藜蘆醇等)以及黃酮類化合物[主要是mopanol、(-)-表兒茶素-3-O-沒食子酸酯]等均具有較強的擴張血管作用,部分化合物在不同的乙酞膽堿濃度下還具有良好的量效關系[13]。
1.4.2.3抗心律失常
儀花根的提取液水溶部分能顯著降低氯仿誘發(fā)小鼠室顫的發(fā)生率,能較大幅度地延長由氯化鋇引發(fā)的大鼠心律失常持續(xù)時間[14],表明儀花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研究發(fā)現,較大用量的儀花提取液水溶部分對圭巴因誘發(fā)(導)的豚鼠心律失常能顯著增加其出現VP、VT、VF和CA所必需的圭巴因劑量,其作用的具體機制可能與植物神經功能、遞質釋放或阻斷β受體有關,也可能與阻滯Na+或Ca2+內流有關[15],這一重要發(fā)現能夠為后續(xù)抗心律失常類藥物的研發(fā)提供重要參考。
1.4.2.4止痛鎮(zhèn)痛
儀花根有一定的止痛鎮(zhèn)痛作用,能與其他多種中藥配伍。民間主要用于治療跌打損傷、活血化瘀,療效較好。如用儀花根、金錢草根、九龍?zhí)?、絲棉木、野綠麻根、丟了棒、狗骨節(jié)、過山龍、竹節(jié)香附、大毛紅花分別切成短碎片,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再加入70%乙醇混合后密封于容器中制成的復方藥酒,具有舒筋活絡、活血散瘀和消腫止痛等多種功效[16]。
1.4.2.5其他藥效
儀花對小鼠的化學性肝損傷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能顯著降低正常及自發(fā)性高血壓大鼠的血壓和心率,對小兒智力發(fā)育不全和老年癡呆等也有一定的療效[14]。此外,儀花葉片中也含有多種有效的活性成分。吳先富[12]利用LC-DAD、LC-ESI-MSn等技術,對儀花葉片的EtOAc和MeOH部位粗分得到的五個組分進行了結構解析,推測出21個成分的可能結構,包括4個二苯乙烯和間苯三酚類化合物,17個黃酮類化合物,盡管這些組分與根的成分組成還存在一定的差異,但足以表明儀花的葉片也是重要的藥用資源,確切的療效差異和開發(fā)利用還需要更深入研究。
1.4.3 生態(tài)價值
儀花是一種優(yōu)良的生態(tài)公益林樹種,對大氣中SO2和NO2污染表現出一定的抗性[17],可廣泛用于生態(tài)公益林改造。此外,儀花對大氣污染較為敏感,主要表現為在空氣污染嚴重的環(huán)境條件下,光合色素下降較快,光系統(tǒng)Ⅱ的原初光能轉換效率降幅也較大,表現為葉片顏色變淡,失綠枯黃,色素氧化降解等[18],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還可用作衡量空氣污染程度的重要指示植物。
1.4.4 其他價值
儀花的木材堅硬、不易變形、承重能力強,是優(yōu)良的建筑用材,在建筑行業(yè)有較多應用,且其韌皮纖維可代麻。最新研究發(fā)現,儀花內生真菌次生代謝產物中含有多種活性化學成分,主要包括萜類、酚類和二酮哌嗪類化合物等[19-21]。此外,王曙光等[22]采用熱刺激甩尾法、扭體法、藥物誘導痛經、熱板法等導致小鼠疼痛模型考察儀花的鎮(zhèn)痛作用,結果發(fā)現儀花對小鼠痛經模型也有明顯的療效。
2 儀花高效栽培技術
2.1 采種和育苗技術
2.1.1 采種與種子處理
儀花種子成熟后莢果易開裂,種子不宜在烈日下久曬,應及時收集處理。優(yōu)良的采種母樹應選擇10年生以上生長茂盛且無明顯病蟲害的大樹,于每年9—10月在果實呈深褐色,且果莢開裂時采摘。采摘后用布袋裝回果實,再用小型工具取出種子,置室內通風晾干,種子忌曝曬,常溫條件下可干藏至次年春夏季。
2.1.2 播種育苗
儀花種子播種前需將種子置于沸水中浸泡催芽,至其自然冷卻后再在常溫下浸泡24 h,過濾后晾干即可播種。采用沙藏層積催芽可提高種子發(fā)芽的整齊性和發(fā)芽率,且易于管理。種子經催芽后發(fā)芽較快,約一周后發(fā)芽結束。育苗多以容器苗為主,即將經過處理的種子先播于沙床中,待芽苗長出2片真葉后移入裝好營養(yǎng)土的營養(yǎng)袋中培育,待苗高20~30 cm即可出圃。
2.2 造林和撫育管理
2.2.1 造林
土層深厚、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立地是儀花的適宜種植地。種植前應放足基肥,每株可放1~2 kg腐熟的有機肥。由于儀花生長速度較快,移栽成活率高,建議使用大苗移栽造林,即先在苗圃地培育出干形良好的大苗,然后帶土團移栽。移栽時間以春季雨后為宜,其他季節(jié)移栽要加強淋水、保溫及保濕。大樹移栽種植前應修剪部分樹葉,減少水分蒸騰,提高種植成活率。栽培的株行距因培育目標而異,若用作于城市綠化,栽培株距可采用5 m甚至更大,栽培過程中要注意對分枝進行必要的修剪,控制分枝徒長,保持樹形美觀。若用于藥物采集,則可適當密植,增加施肥量,促進根系和主干的生長。
2.2.2 撫育管理
儀花移栽后要加強除草及水肥管理,及時補充肥料。為了能培育出觀賞價值較高、形態(tài)優(yōu)美的苗木,培育過程中須對樹干進行必要的修枝和整形,并做好修枝后的傷口處理和林內衛(wèi)生清理工作,及時防治病蟲害。
2.3 病蟲害防治
儀花在苗期及栽培期間的病蟲害較少,偶見苗期少量鼠害,需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進行防治,以杜絕老鼠將儀花的根全部吃光。此外,苗期偶有毒蛾類等食葉性害蟲為害,可用殺蟲燈誘殺成蟲或用常見的殺蟲劑如50%辛硫磷乳油稀釋1 000~1 500倍液均勻噴殺即可,防治效果較好。
3 展望
目前,國內外已從儀花屬植物中分離出50余種化學成分,這些化合物在抗氧化、擴張血管等方面均顯示了較好的活性,但針對這些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的研究還比較有限,應運用最新的科學手段從多種組分中篩選出抗氧化和擴張血管作用的單體活性成分,并將這些單體的藥效和相應的作用機理研究緊密結合起來,系統(tǒng)闡明儀花各部分的藥效,同時為后續(xù)研發(fā)更加高效、低毒的藥物提供理論依據。此外,對于儀花根毒性的機制研究也不夠明確,有必要將其毒性成分進行分離,從而確保藥物的安全,規(guī)范用量范圍,使儀花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其藥用價值。
儀花作為一種優(yōu)良的生態(tài)闊葉樹種,將進一步在我國園林綠化、生態(tài)公益林改造、林分結構調整、市政道路和庭院美化等行業(yè)發(fā)揮其重要作用。但目前,還應針對其不同的優(yōu)良性狀,開展良種選育、遺傳育種以及無性擴繁等高效培育技術體系研究,為培育出優(yōu)良的儀花資源提供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中國植物志編寫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42卷第2分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
[2] 韋松基,蒙萬香,陸惠燕.藥用植物儀花和短萼儀花的顯微鑒別[J].廣西科學,2007(4):400-404.
[3] 何日明,盧立華.城鎮(zhèn)園林綠化優(yōu)良樹種——儀花.中國城市園林,2007(5):63.
[4] 石東揚,朱鴻杰,何志紅,等.柳州市行道樹種的選擇研究[J].園林科技,2007(2):6-9.
[5] 梁國凌.儀花繁育栽培試驗初報[J].廣東園林,2000(1):31-33.
[6] 黃藝平,張坤洪,鄒達昆.優(yōu)良生態(tài)闊葉樹種研究初報[J].廣東林業(yè)科技,2002(4):32-35.
[7] Two new phloroglucinol Glycosides from 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J].Chinese Chemical Letter, 2004(3):313-315.
[8] Gao S, Fu G M, Fan L H,et al.Flavonoids from Lysidice rhodostegia Hance[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2005,47(6):759-763.
[9] Wu X F,Hu YC , Gao S ,et al. Two new compounds from the roots of Lysidice rhodostegia [J].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s Research, 2007,9(5):471-477.
[10] 周林宗,蔣金和,王順英,等.園林綠化植物儀花屬植物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38(29):16215-16217.
[11] 宋寧寧,王崟入,黃雪峰.儀花屬植物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fā),2016,28(5):791-799,780.
[12] 吳先富.儀花根、葉以及野八角果實化學成分的研究[D],北京:中國協合醫(yī)科大學,2009.
[13] 郜蒿,浮光苗,范麗華,等.單刀根化學成分的研究[J].中國天然藥物,2005(3):144-147.
[14] 張惠勤,徐慶,張勇,等.儀花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5(4):229-230.
[15] 陳芷芳,季曉玲,羅潛.自由基與強心甙的心臟毒性[J].中國藥理學通報,1992(2):107-110.
[16] 藍子花.一種金錢草根活絡鎮(zhèn)痛藥:中國,CN1814069A[P].2006-08-09.
[17] 潘文,張衛(wèi)強,張方秋,等.紅花荷等植物對SO2和NO2的抗性[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2,21(11):1851-1858.
[18] 彭長連,溫達志,孫梓健.等.城市綠化植物對大氣污染的響應[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2(4):321-327.
[19] Wang JM, Ding GZ,Fang L, et al.Thiodiketopiperazines produced by the endophytic fungus Epicoccum nigrum[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2010(73):1240-1249.
[20] Ding GZ, Liu J, Wang JM, et al.Secondary metabolites from the endophytic fungi Penicillium polonicum and Aspergillus fumigates[J].Journal of Asian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2013,15(5):446-452.
[21] Liu YB, Ding GZ, Li Y, et al.Structures and absolute configurations of penicillactones A-C from an endophytic microorganism,Penicillium dangeardii Pitt[J].Organic Letter,2013(15):5206-5209.
[22] 王曙光,高敏,趙遠,等.單刀根對小鼠疼痛模型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2,33(12):55-57,4.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