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杭城不少中小學校園內(nèi)出現(xiàn)了小雞、小鴨、小鳥、小馬等可愛的小動物,成為學生們關(guān)注的焦點。記者發(fā)現(xiàn),這跟學校正在火熱開展的生命教育有關(guān)。
根據(jù)記者的走訪,占據(jù)學校生命教育課堂最普遍的一個方式就是——孵小雞。而且“孵小雞”不僅出現(xiàn)在了校園里,還被孩子們帶到了家里,于是,家長們紛紛在朋友圈曬出了自己的“快樂與煩惱”。
孵小雞可以借機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比如,小雞破殼而出時,能夠感受到生命的神奇與珍貴;又如,雛雞夭折時,學生從悲傷中,可以領(lǐng)悟到生命的脆弱;再如,通過孵養(yǎng)小雞的過程,也為孩子們提供了親近自然與生命的機會。
但同時,也應看到,借助孵小雞進行生命教育,對于一些家庭而言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比如有的老師就表示,城市中養(yǎng)小雞會遇到困境,只能把小雞當作玩具,和真正的生命教育背道而馳。養(yǎng)小雞是一件辛苦且費心的事兒,弄不好小雞就會不幸夭折。
(選自《大眾日報》2019年6月4日)
素材解讀
1.教育方法?!胺跣‰u”只是生命教育的一種形式,但不能對此太過于熱衷與追捧。讓學生認知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也絕非是孵小雞這一過程所能全部實現(xiàn)的。生命教育的方式多種多樣,別只熱衷“孵小雞”,我們要因地制宜、因?qū)W制宜,千萬別走偏路。真正的生命教育應該是貫穿在生活中的,需要家長和老師引導。
2.珍愛生命。世界萬物,唯有生命最為珍貴,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生命于人只有一次,生命該何時何地因何而終結(jié),誰也無法預料。正因如此,我們要敬畏生命,珍愛生命。讓學生親自“孵小雞”,借此引導學生感知生命的珍貴,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舉措。培養(yǎng)學生從科學理性的角度認知生命,樹立珍視和熱愛生命的價值觀,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適用話題
生命教育 珍愛生命 因地制宜 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