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翠娥
摘? 要:在色譜分析領域有部分專利申請涉及疾病標志物的分析檢測,文章作者基于多年的實審經驗,由兩個典型案例討論相關專利的專利申請策略,建議疾病診斷標志物的檢測相關發(fā)明在申請發(fā)明專利時可以撰寫為標志物組合、試劑盒、標志物在制備試劑盒中的用途、非診斷目的的標志物檢測方法或標志物的篩選方法,以避免落入疾病診斷方法的范疇。
關鍵詞:疾病標志物;疾病診斷方法;專利申請撰寫
中圖分類號:R44?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27-0023-02
Abstract: In the field of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some patent applications are related to the analysis and detection of disease markers. Based on many years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patent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related patents by two typical cases. It is suggested that when applying for a patent for invention, the invention related to the detection of disease diagnostic markers can be written as a combination of markers, kits, the use of markers in the preparation of kits, marker detection methods for non-diagnostic purposes, or screening methods for markers, to avoid falling into the scope of disease diagnosis.
Keywords: disease markers; disease diagnosis methods; patent application writing
包括我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的專利法都將疾病的診斷方法排除在能夠授予專利權的主題范疇之外。對疾病的診斷方法不授予專利權是指對這些方法本身不授予專利權,為疾病的診斷而使用的物質、組合物,以及儀器、設備和器械等產品可以獲得專利權[1]。
《專利審查指南2010》規(guī)定,“診斷方法”是指“為識別、研究、確定有生命的人體或動物體病因或病灶狀態(tài)的過程”[2]。只要以有生命的人體或者動物體為對象,并且以獲得疾病診斷結果或者健康狀況為直接目的,即可認定為疾病診斷方法,不必區(qū)分是對病人進行疾病診斷還是對正常人進行體檢。但是,只是從活的人體或動物體獲取作為中間結果的信息的方法、只是對已經脫離人體或動物體的組織、體液或排泄物進行處理或檢測以獲取作為中間結果的信息的方法,以及對所獲取的信息處理的方法,如果其直接目的不是獲得診斷結果或者健康狀況,則不屬于疾病診斷方法[1]。
屬于疾病的診斷方法的審查原則是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以有生命的人體或動物體為對象;(2)以獲得疾病診斷結果或健康狀況為直接目的。針對條件(1),如果一項發(fā)明從表述形式上看是以離體樣品為對象的,但該發(fā)明是以獲得同一主體疾病診斷結果或健康狀況為直接目的,則該發(fā)明不能被授予專利權。當權利要求未限定樣品來源時,如果說明書記載了測試樣品可以是包含被測分析物的任何樣品,諸如體液之類的生物學樣品,即使權利要求未限定樣品的來源,但是由于其保護范圍包括樣品為來源于有生命的人體或動物體的樣品這樣的技術方案,因此仍滿足上述條件(1)。針對條件(2),如果請求專利保護的方法中包括了診斷步驟或者雖未包括診斷步驟但包括檢測步驟,而根據現有技術中的醫(yī)學知識和該專利申請公開的內容,只要知曉所說的診斷或檢測信息,就能夠直接獲得疾病的診斷結果或健康狀況,則該方法滿足上述條件(2)。否則,這些信息被認為是中間結果。判斷能否直接獲得疾病診斷結果或健康狀況的關鍵在于所檢測的信息是否屬于疾病標志物。并且,需要結合現有技術的醫(yī)學知識而不僅僅是說明書公開的內容來判斷是否屬于疾病標志物。
在色譜分析領域有部分專利申請涉及疾病診斷標志物(或標記物)、與疾病密切相關的代謝標志物(或標記物)(以下統(tǒng)稱疾病標志物)的分析檢測,公知的是,疾病標志物在檢測疾病中的用途屬于疾病診斷方法,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guī)定。同時,對疾病標志物進行分析檢測方法發(fā)明可能涉及標志物本身,檢測所用試劑,標志物和/或檢測試劑組成的試劑盒,標志物的檢測、篩選方法,標志物在檢測疾病中的用途,標志物在制備檢測疾病的專用試劑盒中的用途等諸多專利主題。其中,標志物、檢測試劑、標志物和/或檢測試劑組成的試劑盒屬于產品權利要求,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guī)定,撰寫時可考慮采用以上產品類型的權利要求對發(fā)明進行專利保護。檢測方法類的主題則需要甄別是否屬于疾病診斷方法。
在申請專利時需要把握撰寫技巧,避免落入疾病診斷方法的范疇,以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guī)定,滿足專利法對可授權客體的相關要求。以下選取審查實踐中的兩個典型案例進行討論。
案例一:某案,涉及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血漿甲基丙二酸的方法及試劑盒,甲基丙二酸血癥是一種常見的有機酸血癥,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申請日提交的權利要求包括兩組組權利要求:第一組權利要求的主題名稱為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血漿樣本中甲基丙二酸的方法,特征部分限定方法包括步驟1血漿樣本預處理,步驟2高效液相色譜分離,步驟3質譜檢測。第二組權利要求的主題名稱為用于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檢測甲基丙二酸方法的試劑盒。
第二組權利要求要求保護試劑盒,屬于產品權利要求,符合專利法對發(fā)明客體的有關要求。第一組權利要求要求保護檢測方法,其檢測樣品是血漿,符合上述條件(1),經高效液相色譜分離后質譜檢測得到甲基丙二酸的含量,雖然檢測方法不包括診斷步驟,但是,根據說明書的記載和現有技術的醫(yī)學知識,甲基丙二酸是甲基丙二酸血癥的疾病標志物,由甲基丙二酸的含量能夠直接獲得離體樣品的主體是否患有甲基丙二酸血癥,符合上述條件(2),因此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血漿樣本中甲基丙二酸的方法屬于疾病的診斷方法,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guī)定。
申請人在答復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時根據說明書的記載,將第一組權利要求的主題名稱修改為“非診斷目的的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檢測血漿樣本中甲基丙二酸的方法”后獲得授權。
屬于疾病的診斷方法的審查原則是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以有生命的人體或動物體為對象;(2)以獲得疾病診斷結果或健康狀況為直接目的。針對條件(1),當權利要求未限定樣品來源時,如果說明書記載了測試樣品可以是包含被測分析物的任何樣品,諸如體液之類的生物學樣品,即使權利要求未限定樣品的來源,但是由于其保護范圍包括樣品為來源于有生命的人體或動物體的樣品這樣的技術方案,因此仍滿足上述條件(1)。此時可以考慮將權利要求限定為非診斷目的的檢測,或將樣品限定為排除了來源于有生命的人體或動物體的樣品,此時則不滿足上述條件(1),不屬于疾病診斷方法。
涉及疾病標志物的檢測方法的發(fā)明,血漿樣品來源于人體,血漿中疾病標志物的檢測方法屬于疾病診斷方法,但是,如果說明書中記載了該檢測方法可用于非診斷目的的檢測,則申請人可以通過排除的方式將權利要求的主題限定為用于非診斷目的標志物的檢測方法,即不屬于疾病診斷方法,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guī)定。
由案例一可知,非診斷目的的疾病診斷標志物的檢測方法不屬于疾病診斷方法,因此,可獲得授權的主題可撰寫為(1)用于疾病診斷的試劑盒,其可包括疾病診斷標志物,(2)非診斷目的的疾病診斷標志物的檢測方法。
案例二:某案,涉及胰腺癌診斷標志物組合、應用及其測定方法。申請日提交的權利要求包括三組權利要求:第一組權利要求的主題名稱為胰腺癌診斷標志物組合,特征部分限定組合為N種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多種;第二組權利要求的主題名稱為胰腺癌診斷標志物組合的應用,特征部分限定用于診斷胰腺癌的試劑盒;第三組權利要求的主題名稱為胰腺癌診斷標志物組合的測定方法,特征部分限定步驟1為取胰腺癌病人臨床血漿或者血清樣本和正常人對照血漿或者血清樣本,步驟4為進行邏輯回歸模型進行驗證,得到差異性代謝物。
依照專利法及審查指南的相關規(guī)定,第一組權利要求的主題名稱中胰腺癌診斷對標志物沒有限定作用,實際上限定的是標志物的組合,即化合物的組合,如果化合物的組合是現有技術,則第一組權利要求不符合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有關新穎性的規(guī)定。
第二組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不清楚,有兩種理解含義:(1)胰腺癌診斷標志物組合的應用,用于制備診斷胰腺癌的試劑盒;(2)胰腺癌診斷標志物組合的應用,用于診斷胰腺癌的試劑盒的診斷階段。根據說明書記載的內容來理解,胰腺癌診斷標志物組合的應用于診斷胰腺癌的試劑盒的診斷階段,得到胰腺癌的診斷結果,因此,第二組權利要求請求保護的實質是疾病的診斷方法,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guī)定。申請人將該組技術方案的主題名稱修改為“胰腺癌診斷標志物組合用于制備診斷胰腺癌的試劑盒的方法”后獲得授權。
根據第三組權利要求限定的技術方案,可測得胰腺癌病人和正常人血漿或者血清中的差異性代謝物,根據說明書的記載,利用上述差異性代謝物鑒定能很好地區(qū)分胰腺癌病人和正常人,提高胰腺癌的早期檢出率。但是,步驟1已限定檢測樣品為胰腺癌病人臨床血漿或者血清樣本和正常人對照血漿或者血清樣本,即在測定之前就已經知曉樣品是來自胰腺癌病人還是正常人,知曉離體樣品的主體是否患有胰腺癌,因而測定方法的直接目的并不是判斷離體樣品的主體是否患有胰腺癌,而是篩選疾病診斷標志物,也即,第三組權利要求要求保護的實際上是標志物的篩選方法,而不是疾病診斷方法,因而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guī)定。
由案例二可知,標志物的篩選方法、標志物在制備檢測疾病的專用試劑盒中的用途不屬于疾病診斷方法,標志物的篩選方法不屬于疾病診斷方法,因此,涉及疾病標志物的檢測方法的發(fā)明,可獲得授權的主題可撰寫為(1)疾病標志物的組合,(2)疾病標志物在制備試劑盒中的用途,(3)疾病標志物的篩選方法。
同時,在撰寫時需注意權利要求的主題是否清楚,主題為疾病標志物組合的應用,特征部分僅僅限定用于診斷的試劑盒,并沒有清楚地表述其意圖是保護疾病標志物組合在制備診斷試劑盒中的用途,并且,疾病標志物組合用于診斷試劑盒中的診斷階段仍然屬于疾病診斷方法。
綜上所述,疾病標志物的檢測方法屬于疾病診斷方法而不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guī)定,涉及疾病標志物的檢測的發(fā)明在申請專利時可以撰寫為標志物組合、試劑盒、標志物在制備試劑盒中的用途、非診斷目的的標志物檢測方法、標志物的篩選方法,以使權利要求符合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guī)定。
參考文獻:
[1]尹新天.中國專利法詳解[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248-250.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審查指南2010[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