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東 楊志鵬
(甘肅林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甘肅 天水 741020)
采用新奧法修建的隧道,其最大特點是把監(jiān)控量測引入到隧道施工中,將其作為一個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予以實施,就是通過觀察、量測等得到的資料對已開挖的區(qū)間和掌子面未開挖的前方的圍巖狀況進行預測,并將結果反饋到施工過程中[1]。雖然我國早已引入監(jiān)控量測技術及方法,由于工程人員對經驗法的依賴,重視程度不夠,造成施工中實施的力度不夠,不能充分發(fā)揮應有的指導作用,量測數據的分析處理方法不完善及如何應用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2]。
寶蘭客專某隧道先后下穿藉河河谷區(qū)及兩岸黃土覆蓋的低山區(qū),該隧道洞身及淺埋段地層主要為第四系全新沖洪積黏質黃土、粉質黏土等,所處區(qū)內構造運動較為活躍,表現(xiàn)為藉河兩岸山坡侵蝕強烈,高差達100~300m,第三系地層整體抬升并微向北傾。隧道水文地質條件復雜,通過區(qū)域地層巖性變化較大,涌水量較大,此外大部分位于城區(qū)地下,具有下穿河流、城市建筑物、通過液化氣站及液化氣管道等多種高風險點,所以該隧道被業(yè)內專家譽為“大斷面城市地鐵”[3]。
該隧道在施工中采用三臺階七步開挖法。這種方法在較軟地層開挖過程中施工空間相對較大,可以多作業(yè)面平行施工,盡量縮短臺階長度,確保初期支護盡快閉合成環(huán),襯砌及時跟進,及早形成支護體系。
本隧道施工中,根據施工組織計劃,監(jiān)控量測選用的測試項目為必測項目,如表1所示。
首先要對數據進行校核和整理。將同一量測點的數據與上次數據分析對比,相互印證,以便于確認量測數據是否可靠,如有異常需增加量測次數。根據量測頻率,每次量測后及時對數據進行整理,包括量測數據的記錄、計算、誤差處理等,完成監(jiān)控量測外業(yè)記錄表。
表1 監(jiān)控量測項目表
根據隧道監(jiān)控量測所得數據繪制位移s ,位移速度v與時間 t的關系曲線圖,通過s-t,v-t曲線的形態(tài)可以較直觀看出隧道圍巖位移變化的情況,并可對圍巖是否趨于穩(wěn)定或是否有異常狀況進行初步判斷[4]。推算出圍巖最終位移,并掌握位移變化的規(guī)律,以某斷面為例。
根據規(guī)范要求,可采用曲線回歸分析法對量測數據進行處理及分析,得到描述s、t兩個變量間關系的回歸曲線函數,來表征量測數據點的分布規(guī)律,并通過公式推算出將來s變量在不同t值情況下的大小及變化速率,最終確定s的極限值。根據《鐵路隧道監(jiān)控量測技術規(guī)范》(Q/CR9218-2015)要求,隧道施工時,能代表隧道監(jiān)控量測數據散點分布規(guī)律的曲線主要有指數、對數和雙曲線3種模型。實際選用相關系數最高的指數函數作為代表函數。
式中:s 為累計位移值 (mm),t為初讀數后的時間(d),A、B為函數常數。
因指數函數回歸模型不是線性回歸,需采用變量換元法。通過對(1)式的兩邊分別取對數,則公式轉換成:
圖1 位移-時間(s-t)曲線
圖2 位移速度-時間(v-t)曲線
設ln s為y,設(1/t)為x,設ln A為C,則上述函數變成線性模型:
根據換元法,計算周邊位移數據,繪制得到線性回歸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線性回歸曲線圖
由圖3得出線性回歸方程式:y=-0.3918x+4.0055,相關系數R2為0.9981,由相關系數可知,回歸相關性強,精度較高。
根據線性回歸方程,可計算得出:B=0.3918,由lnA=C=54.90。
將A、B值帶入公式(1)中,得出指數曲線模型為:由公式(4),結合位移-時間曲線對比線性回歸曲線,對比情況見圖4。
在第2天時,實際測點的位移值45.3mm(理論分析最大值的80%),即可進行隧道二次襯砌的施工。通過實測可以看到隧道拱頂下沉量測接近于50mm時趨于穩(wěn)定,可降低量測頻率;通過曲線回歸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回歸曲線最終的位移值是54.90mm。通過圖4我們可以看到在時間為3d時,拱頂下沉量測值已趨于穩(wěn)定,說明設計的施工參數合理,施工安全。
圖4 拱頂下沉曲線量測與回歸分析曲線圖
在施工中,設計圖紙未直接標注出支護結構預留變形量的大小,針對大斷面鐵路隧道存在較多的不安全因素,施工單位為了保證工程質量,選用的預留變形為15~25mm,與實際量測和理論分析的結果差距較大(實際與理論最終位移為54.90mm[5])。如實際變形小,預留變形量大,為保證隧道凈空的需要,易造成隧道實際開挖量增大,外運土方量增加,隧道二次襯砌厚度變大,工程成本不斷上升,對施工單位影響較大。因此,選擇一個合理的預留變形量對控制隧道工程成本至關重要。
隧道從開挖到初期支護的穩(wěn)定,變形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和安全,應根據要求,選擇有經驗并負責的測量小組負責監(jiān)控量測工作,加強隧道內量測布點及數據采集的規(guī)范性。數據采集后應及時整理、分析,通過繪制時態(tài)曲線、回歸分析,甚至數值模擬等方式形成結論,及時反饋給工程技術人員,從而真正體現(xiàn)出隧道的“動態(tài)施工”,保證隧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