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湘賢翹楚:譚云山、譚中父子

        2019-10-28 02:53:22郁龍余劉朝華
        書屋 2019年10期
        關(guān)鍵詞:云山印度

        郁龍余 劉朝華

        “衡岳崔巍靈鐘秀,三湘七澤多英雄?!痹诿褡逦M?、革故鼎新的近現(xiàn)代,湖湘子弟中既有救亡圖存、氣沖霄漢的鐵血英雄,也有則天而行、賡續(xù)文脈的南州冠冕。寫下這句詩的譚云山及其哲嗣譚中,便是后一種湘賢翹楚。

        “研究中印學術(shù),溝通中印文化,融洽中印感情,聯(lián)合中印民族,創(chuàng)造人類和平,促進世界大同?!边@是1933年譚云山為“中印學會”寫下的宗旨,后來成為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的宗旨,也是湖南茶陵人譚云山與譚中父子為之奮斗終生的三十六字真言。譚中稱,在中印關(guān)系的風雨起伏中,正是源自湖南的“霸蠻”精神,讓父親和他能孤懸海外而隱忍謙沖、清節(jié)不渝,百折不撓地致力于推進中印友好交流與合作?!笆肯Yt、賢希圣、圣希天”。當鄉(xiāng)賢超越一族一姓一地,他們展露的是華夏文明的完整基因和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

        筆者所著《中外文學交流史:中國-印度卷》的第十二章,記錄譚云山、譚中喬梓開創(chuàng)近現(xiàn)代印度中國學一脈的事跡。譚云山五十余年來為推動中印關(guān)系和文化交流發(fā)展取得八大功績:白馬投荒,建立中國研究院;爝火藜照,建立印度首個中國圖書館;盡其在我,成立中國語言文學專業(yè);不言之化,組織中印學者交流、學生留學;和衷共濟,推動中印政要名流互訪;勠力同心,溝通中印民眾服務抗戰(zhàn);著書立說,鼓吹東方文明;迎法返印,發(fā)愿佛法再興。譚中子承父業(yè),為中印友好交流鋪設了三大通途:經(jīng)師人師,培育印度“知華”派;美美與共,同創(chuàng)中國研究所;刮摩淬勵,為中印大同立心。譚云山、譚中以文明為本源,以融通為手段,堅信中印兩國有足夠的傳統(tǒng)智慧可引領(lǐng)世界進入大同,博采眾長而不因循依附西方理論成說,是較早在海外學術(shù)界堅持“中國話語”的國際學者。

        一、譚云山與印度現(xiàn)代漢學開拓

        譚云山被稱為中印現(xiàn)代關(guān)系史上友誼金橋的一位建造者。他于1927年在新加坡受到泰戈爾邀請,1928年來到印度國際大學,1937年成立中國學院,一直到1983年在菩提迦耶“圓寂”,凡五十余年一直為中印文化交流奔忙。著名學者季羨林說:“云山先生踏著法顯、玄奘、義凈等古代高僧大德的足跡,從事繼承和促進中印兩個偉大民族間的傳統(tǒng)友誼,可以說是窮畢生之力?!?h4>1.白馬投荒,建立中國研究院

        印度真正學科意義上的現(xiàn)代漢學的開拓,肇始于國際大學。1927年7月,譚云山在新加坡和心儀已久的詩圣泰戈爾相識。泰戈爾慧眼識英才,熱情邀請當時不到三十歲的譚云山到國際大學任教。意氣風發(fā)的湖南才俊譚云山,深感知遇之恩,決心白馬投荒,為中印文化交流貢獻終身。1928年9月,譚云山結(jié)束自己在南洋的大有前途的事業(yè),告別新婚妻子來到印度的圣地尼克坦。譚云山認識到,要在圣地尼克坦站住腳,真正將中印文化交流事業(yè)開展起來,必須有一個運作機構(gòu)和場所。

        1934年10月,譚云山攜帶泰戈爾的書信及建院計劃書回國。在譚云山的上下奔走游說下,1935年8月,泰戈爾收到由南京中印學會匯出的三萬一千七百一十二盧比七點五安那的建設款。1936年,譚云山回到印度,立即開始建設中國學院大樓。1937年4月14日是印度孟加拉歷元旦,中國學院宣告成立。泰戈爾興奮不已,說:“今天在我真是一個偉大的日子。這是我久已期望的日子。”又說:“今天開幕的這所學院,將成為中印兩國日益增長的更廣泛的了解的中心與象征?!笔バ鄹实夭荒苡H臨,他致信泰戈爾祝賀道:“謹祝中國學院為中印新交誼之象征?!敝滦抛T云山說:“你的努力,很有價值,謹祝其成功圓滿?!痹敬饝獡伍_幕式主席的國大黨主席尼赫魯,因?。▽崬橛⒈瑁]有出席,就委托他的獨生女兒英迪拉帶來了“一封很感動人的長信”,稱這是一次“偉大的典禮”,“其偉大處正在一則喚起悠久的過去的回憶,一則也在其預告將來的同盟以及鍛煉出使中印更加接近的新的連鎖”。

        中國方面對中國學院的成立,也表示了巨大的熱忱。大批政要名流、社會賢達來信來電。1937年4月1日,蔣介石以委員長身份致電泰戈爾:“聞中國學院開幕,曷勝欣忭。亟愿與閣下合作以闡揚東方文化,致人類于和平幸福,而導世界于康寧協(xié)和?!辈淘?、戴季陶、陳大齊同日致電泰戈爾:“太戈爾先生慧鑒:中國學院成立,曷勝欣慰。愿共同努力,發(fā)揚東方之學術(shù)與文化,以進入人類和平幸福之域,而謀大同世界之實現(xiàn)。謹以至誠祈中印文化合作偉大之成就,并祝先生暨諸同志健康?!?/p>

        印度大學的中文教育始于1918年加爾各答大學,但印度的高等中文教育走上正軌,始于國際大學的中國學院。中國學院既重視學習,又重視研究;既為中國學者提供學習印度文化的條件,又為印度學者提供學習中國文化的條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中國學院采取了兩大有效措施:一設立“中國文化講座”和“中國佛學會講座”,二設立學員甲、乙兩種獎學金。

        在不長時間內(nèi),國際大學成了印度的中國學搖籃,印度各大學的中國學師資幾乎都來自國際大學,或者與國際大學有關(guān)。譚云山最早的學生只有五名,其中三名是教師,兩名是研究人員。著名孟加拉文作家、圖書館館長慕克吉(P.Makherji)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利用中國教育部設立的獎學金,譚云山組織交換的教授有師覺月(P.C.Bagchi)、蒲羅丹(Pradhana)和巴帕提(P.V.Bapat)。

        不少印度學人通過中國學院或得到中國學院幫助,而成就事業(yè)者亦不在少數(shù),其中,包括郭克雷(V.V.Gokhale)、慕克吉、蘇季子(Sujit Mukherji)等。

        通過其他渠道到印度,接受中印學會和中國學院各種形式幫助的中國學子不勝其數(shù)。后來事業(yè)有成的就有周達夫、吳曉鈴、石素真、常任俠、徐梵澄、金克木、游云山、楊允元、巫白慧、冉云華、李開物、楊瑞林、糜文開等。

        中國的印地語教育始于1942年的昆明東方語文??茖W校,首任印地語教師辛哈(K.K.Sinha)由譚云山從國際大學選送。1949年,東方語專合并于北京大學東語系。譚云山送來辛哈,開掘出中國的印地語教學源頭。

        2.和衷共濟,溝通中印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和印度都處于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中國發(fā)生抗日戰(zhàn)爭和國共內(nèi)戰(zhàn),印度處于英國殖民統(tǒng)治之下。中國朝野都需要印度特別是印度人民的支持,印度人民也希望得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支持,而印英當局則心態(tài)復雜,既需要和中國保持同盟關(guān)系,又不愿意中國和印度民族力量走得太近。

        中、印朝野在那特殊年代的特殊關(guān)系,給譚云山在推動組織政要、名流互訪、交往中發(fā)揮才華的絕佳機會。1939年8月,印度國大黨領(lǐng)袖尼赫魯應邀訪華取得重大成功。他受到中國朝野一百九十三個社會團體的熱烈歡迎,接待規(guī)格完全是國家元首標準。當時,日機轟炸頻繁,尼赫魯在重慶期間,五次躲進防空洞。但是,正是這次訪問,大大增進了他對中國的了解。他說:“中國人的承受壓力的能力是令人吃驚的。但最使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們的從容鎮(zhèn)定和抗戰(zhàn)到底的決心。”尼赫魯?shù)倪@次成功訪華,和譚云山出色的幕后運作是分不開的。1939年8月18日譚云山致重慶各部門的一封電報說:“重慶分送中央黨部朱秘書長,并轉(zhuǎn)蔣總裁、戴院長、教育部陳部長,并轉(zhuǎn)孔院長、葉部長鈞鑒,印度領(lǐng)袖定于廿日飛華,已代致歡迎。到請款待。譚云山叩。”

        1942年2月,蔣介石夫婦訪印,是中印關(guān)系史上一件大事。真正的目的,是說服印度民族領(lǐng)袖鞏固同盟國陣營,同時要求英國盡早還政于印度人民。在譚云山的巧妙安排下,蔣氏夫婦與尼赫魯在國際大學中國學院和去加爾各答的火車上,有足夠的交流機會。為了和甘地進行溝通,譚云山陪同蔣氏夫婦來到甘地的“三等車廂”辦公室,商談五個多小時。還安排印度首富比爾拉用家庭素筵招待蔣氏夫婦,尼赫魯作陪。這次訪印,從總體上講,取得了很大成功。1942年6月,甘地寫信給蔣介石,表示無保留地支持中國抗戰(zhàn)。

        除了在中印上層人士中做大量牽線、聯(lián)絡工作之外,譚云山還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直接向印度普通民眾作演講,宣示中國人民的抗戰(zhàn)立場?;氐絿鴥?nèi),又利用一切機會,向中國民眾通報印度人民支持抗戰(zhàn)的立場和行動。1942年3月7日,譚云山所寫《良心的呼吁》一文,印度幾乎所有大報都有發(fā)表。文章呼吁印度民眾,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世界和平,暫時停止抗英,參加到反抗德日法西斯的運動中來。1943年7月7日,是“七七事變”六周年,印度國大黨舉行中國日。譚云山應邀出席并作演講,他說:“我向國際友人、印度朋友保證,不管遇到什么困難,中國決不停止抵抗。我們?yōu)楠毩⒍鴳?zhàn),為人類的公道與正義,為種族平等與自由而戰(zhàn)。我們中國人最看重的是信用??鬃诱f: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最重要的是民信。一個獨立、強大的中國對國聯(lián)只會有益,不會有損,對整個世界也是如此!”

        國大黨發(fā)動的支持中國抗日的活動,譚云山積極參加和支持。1938年,國大黨選派五名優(yōu)秀醫(yī)生援華。譚云山回到國內(nèi),對他們給予種種幫助。巴蘇醫(yī)生在1938年11月29日的日記中寫道:“要是沒有譚云山教授的不斷關(guān)心與幫助,我們也許就完全脫離潮流了?!弊T云山為了便于交際,給每一位醫(yī)生取了中國名字。他的做法是,在每位醫(yī)生的姓后面加上一個中華的華,巴蘇醫(yī)生就叫巴蘇華。在這五人援華小組中,德瓦卡納思·桑塔拉姆·柯棣尼斯醫(yī)生后來成為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的第一任院長,并將年輕的生命獻給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yè)。柯棣華,譚云山給他起的中國名字,在中國家喻戶曉,奕世流芳。

        支持都是互相的。中國人民對印度人民的獨立解放運動,也給予了極大支持。譚云山是表達和實現(xiàn)這種支持的橋梁。當印度人民遭遇大災害,中國人民在經(jīng)濟極端困難的狀況下,依然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1943—1944年印度孟加拉大饑荒,死亡數(shù)百萬人。宋慶齡、戴季陶等發(fā)起捐款。情況非常感人,有幼兒園小朋友做出小工藝品,出售后當善款捐出。譚云山將這些善款捐給了加爾各答的印度大菩提協(xié)會機構(gòu),由他們?nèi)フ瑞嚸瘛?/p>

        譚云山長期生活在印度,在印華人所做善舉,都會和他聯(lián)系在一起。1944年5月底,譚云山突然接到甘地的一封電報,說:“我向中國表示美好的祝愿和熱愛?!痹瓉恚?月25日,六個中國人去拜訪剛出獄的甘地,他們請甘地在以前的合影上簽名,并為“哈里真”基金捐了一些錢。甘地為這六個人題贈:“1944年5月25日向中國表示我最良好的祝愿,世界對中國抱有極大的期望?!备实氐念}贈和電報,已經(jīng)將譚云山當作中國的代表。而事實上,譚云山也確實當?shù)闷疬@個代表。

        3.迎法返印,發(fā)愿佛法再興

        佛教起源于印度,卻于十二世紀后在印度衰微消融。發(fā)愿佛法在印度再起,也是譚云山當年投身中印事業(yè)的初衷之一。為此,他創(chuàng)下三大功績。

        第一,助力于重建鹿野苑中華佛寺。重建中華佛寺是道階、德玉等高僧的心愿。在譚云山的努力下,新加坡商人李俊承出資在唐代佛寺原址附近購地興建。1939年,新寺落成,從緬甸請得巨大玉佛一尊。

        第二,迎請收錄經(jīng)文最全的漢文佛典《頻伽精舍??蟛亟?jīng)》入印度。譚云山深知漢文佛典返傳印度在中印文化交往中的重要性?;诖它c,譚教授請求當時之最高政治當局及教育部,惠捐上海頻伽大藏經(jīng)十部。于收到藏經(jīng)后,彼即分贈下列各個文化機關(guān):加爾各答大學、巴特那大學、貝納拉斯印度教大學、安達拉大學、槃達喀東方研究院、文開特什瓦拉東方學院、國際印度文化學院、大菩提社、孟加拉佛教會和國際大學中國學院。

        使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在印度復興是中國大德信眾的共同心愿。1940年初,太虛法師率中國佛教團訪印時,給譚云山的題詩即表達了這一殷切希望:

        中華孔老釋三家,次第曾開?;刍?

        好譯大乘還梵土,菩提樹再茁靈芽。

        第三,聯(lián)合十國佛教人士在菩提迦耶籌建世界佛學苑。譚云山最后十六年,為建造菩提迦耶世界佛學苑嘔心瀝血,勞苦功高?!斗鸸獯筠o典》第七卷有條目“譚云山”,對其所做貢獻評價頗高。在中印現(xiàn)代佛教交流史和世界現(xiàn)代佛教發(fā)展史上,譚云山令人景仰和感嘆!

        譚云山逝世后,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寫信給譚中說:“他是位偉大學者,是崇高的文化人。泰戈爾師尊和我父親都敬愛他。他和圣地尼克坦心連心,對增進印度和中國兩大文明之間的了解作了巨大貢獻?!敝袊麑W者季羨林在譚云山誕辰百年紀念文集的前言中,這樣寫道:“真正從事繼續(xù)構(gòu)建中印友誼金橋的人卻不是太多,這樣的人必須具備大勇氣和大智慧,識見逾越儕輩,目光超出常人。換句話說,就是這樣的人絕非常人,絕非等閑之輩。如果用一個譬喻的話,就是我們常用的鳳毛麟角。世界上,在中國,有沒有這樣的人呢?有的,他就是譚云山先生?!?/p>

        二、譚中的漢語教學與中印研究

        譚中是譚云山的長子和哲嗣??鬃又v孝,重視的是繼志。他說:“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保ā吨杏埂罚┯辛俗T中,譚云山不但后繼有人,而且他的事業(yè)被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如果說譚云山是印度現(xiàn)代漢學的開拓者,將印度現(xiàn)代漢學扶上了馬,那么譚中則牽著馬,送了非常關(guān)鍵的一程。印度現(xiàn)代漢學能有今天的水平和特色,譚家父子功莫大焉。印度著名外交家梅農(nóng)(K.P.S.Menon)說:“中印兩國應該認為最幸運的是,譚云山的兒子,譚中博士,從尼赫魯大學中文教授退休后,現(xiàn)在擔任英迪拉·甘地國立藝術(shù)中心教授顧問,正在把這一可貴的遺產(chǎn)承繼下去?!?h4>1.經(jīng)師人師,培育印度“知華”派

        譚中1955年從中國到印度。他在湖南接受了最好的中國學教育,到印度后,又取得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譚中說:“記得1957年我剛到印度兩載并通過考試得到學士學位而獲得能找到教書工作的一線光明后,父親因公到新德里跑了一趟,帶回了一首詩說:生當濁世自艱難,今日情形又別看;利器在懷聊一試,披荊剪棘斬樓蘭。”

        譚中獲得學士學位后,在浦那(Pune)的印度國防學院做中文講師,后來又到德里教翻譯班。1963年,他被辭退。在尼赫魯總理保護下,譚中因禍得福,從國防學院來到德里大學,以副教授身份當了七年中日系主任,培養(yǎng)了許多學生,做了許多有影響的學術(shù)工作。1978年,他被尼赫魯大學聘為正教授,擔任亞非語文系和東亞語文系主任,直到1994年退休。

        譚中在德大、尼大充分利用有利條件,搭建中國學研究的平臺,不但有力地提升了印度當代的中國學研究水平,而且使得印度的中國學在國際中國學研究中獨具特色。譚中認為,外國人越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化,對中國的喜愛就越深。因為中國文化是開放的,具有親和力,外國人對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魯迅老舍,懂得越多,就必然越喜歡中國。這是一筆最可寶貴的民族財富。文化、文學的滋潤,往往如春風化雨,不為人知,其力量也在此。譚中深知詩詞的力量,在教學中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將中國古代詩詞精華選譯成英語,在印度出版《中國古典詩詞》。

        此外,譚中在德里大學采取了兩項措施:一是建立自己培養(yǎng)中國專家的機制,辦“速成中文班”,讓已具有碩士學位的印度學生能夠使用中文資料,進而讓他們進修副博士或博士學位。二是到歷史系、政治系去,為碩士生開設中國課程。

        尼赫魯大學開辦于1969年。譚中到了之后,針對新大學的特點,為加強中文專業(yè)建設,采取了三條措施:首先,采用北京語言學院(今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的漢語教材,以報章雜志和文學作品為補充;其二,向?qū)W校爭取增加教師名額,十年間從三個名額增加到了十個;其三,成立獨立的中文系,開始是成立東亞語文系,后來又將它分成中文系和日文系。盡管此時譚中已退休,但他的這三大措施取得了成效。其中,最大的標志是尼赫魯大學的中文教學和研究水平后來居上,處于全印度的領(lǐng)先水平。如果說,當年譚云山白馬投荒,將印度大學的中文教育納入正軌,那么譚中則將印度大學的中文教學、研究迅速提升到國際水平,為印度培養(yǎng)了大批專業(yè)人才。這些人才,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了印度中文教育的中堅力量,如尼赫魯大學的馬尼克(Manik Batthacharya)、狄伯杰(B.R.Deepak)、墨普德(Priyadarsi Mukerji)、邵葆麗(Sabaree Mitra),德里大學的談玉妮(Ravni Thakur)等等。對于印度高校中文教育的發(fā)展,譚中有不賞之功。

        2.美美與共,同創(chuàng)中國研究所

        印度研究中國的人才來源是多元的,除了中國之外,還有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等。這種多元局面的形成,既是傳統(tǒng)因素的作用,又是當時政治的需要。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發(fā)生后,印度政府決定在德里大學進行中國研究,目的是為了“知敵”(Know thine enemy),美國的福特基金會給予特別贊助。通過福特基金會將一批學者派到國外深造。譚中先在德里大學佛學系下成立了一個中國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他就是“有實無名”的中心主任。到1964年,派出進修的學者陸續(xù)回來,就正式成立中國學系。國外深造歸來學者包括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Giri Deshingkar、哥倫比亞大學的政治學家Mira Sinha Bhattacharjea、哈佛大學的社會學家Krishna Prakash Gupta和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的政治學家Manoranjan Mohanty。在這一階段,盡管中文教育和中國研究的驅(qū)動力來自地緣政治,是為了“知敵”,但是,譚中認為:“印度正宗的‘中國專家沒有一個反華健將。”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在跟譚中學過中文的Manoranjan Mohanty的倡議下,這些學者和外交部一部分的“中國通”,例如任嘉德(C.V.Ranganathan)和康維諾(Vinod C.Khanna),每周總找一個時間開個碰頭會,分享研究心得,這樣,以譚中為首的研究中國的國際小團隊,就自然形成了。1990年左右,康維諾申請到印度外交部的資金,堅持了二十年的非正式的中國研究討論小組建成為正式的印度中國研究所。這些學者各成其學,卻不相依附,除了Krishna Prakash Gupta之外,其他人都成了印度最著名的“中國通”,受到印度歷屆政府重視。

        3.刮摩淬勵,為中印大同立心

        西方人做研究有一套規(guī)矩,久而久之,就成了不準更改的老套。近三百年來,“言必西方”給全世界造成了負面影響。譚中從開始做碩士論文、博士論文時,就不肯就范于西方的成規(guī),而是獨辟蹊徑,進行了理論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譚中認為:“中國和印度都有豐富理論邏輯智慧,應該從中印文明之中找到一種研究中印問題的方法?!彼f這不只是語言的問題,也是文明體會上差異的問題。

        中印大同是譚云山主張的學術(shù)傳統(tǒng)。譚中家學淵源,從小耳濡目染,所以,譚中的重要研究工作,幾乎都是中國和印度課題的合一與比較,極少有純粹研究印度和純粹研究中國的。子繼父志,子承父業(yè),這在東方文化中是一種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譚中接受了中國和印度兩種文明的淬火,在孝道上顯得比誰都堅韌。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會懂得當蘭密施發(fā)明Chindia這個新詞時,譚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喜悅、驚嘆甚至狂熱。

        蘭密施的CHINDIA,打開了譚中的思想與干勁的閘門。2007年,他組織國內(nèi)外二十八位學者寫成《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與實現(xiàn)》一書。他不但是主編,也是主筆。這本五十五萬字的大著,在學術(shù)界著實掀起一股CHINDIA的討論之風。

        譚中幾乎所有重要的學術(shù)成果,都與“中印”有關(guān)。其中,最有影響的有China and the Brave New World: Origins of the Opium War、《海神與龍》(Triton and Drugon: Studies on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 and Imperialism)、《譚云山與中印文化交流》、India and China: Twenty Centuries of Civilizational Interaction and Vibrations(中文版書名為《印度與中國——兩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蕩》)、《跨越喜馬拉雅障礙——中國尋求了解印度》(參著)、《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與實現(xiàn)》和Rise of the Asian Giants: Dragon-Elephant Tango(左學金等《龍象共舞:對中國和印度兩個復興大國的比較研究》的英文改寫本)等。

        學術(shù)與時俱進,學者也必須與時俱進。譚中的中印研究,所體現(xiàn)的正是這種精神。

        印度人很想知道自己在中國文獻中的形象。這是非常自然的。譚中利用豐富的中國資料,對“印度形象”展開了深入研究,發(fā)表了《中國文學中的印度形象的歷史掃描》和《中國文學中的古代印度》等文章,產(chǎn)生不小的反響。北京大學耿引曾積多年之學,寫成《中國載籍中南亞史料匯編》二冊及《中國南亞史科學》。如何將耿引曾的資料、理論和譚中的資料、理論融會貫通,是一件富有意義的學術(shù)合作。于是,就有了譚中和耿引曾合著的《印度與中國——兩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蕩》的中文版和英文版。譚中正是這樣在與時俱進中緊跟中印學研究的前沿。2010年3月31日,印度總統(tǒng)向他頒發(fā)印度國家最高榮譽獎“蓮花獎”,這是對他這一把學術(shù)界的不老寶刀的充分肯定。2010年12月15日,時任總理的溫家寶在新德里授予譚中教授“中印友好貢獻獎”,是對他繼承父志、堅持中印友好的極大褒揚。2015年11月20日,譚中榮獲國際中國研究最高獎項——“第三屆世界中國學貢獻獎”。

        我們的時代需要譚云山精神,需要中印學。譚中則審時度勢,將時代需要與家學傳承結(jié)合起來,將譚云山的精神與事業(yè),在繼承中發(fā)揚光大,這是當代海外漢學史上令人激賞的佳話。今天,我們講譚云山精神,自然包括譚中的努力在內(nèi),他們父子的功績在中華海外漢學史上將永遠被銘記。

        猜你喜歡
        云山印度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jié) 印度
        幼兒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云山圖
        金秋(2020年16期)2020-12-09 01:41:48
        Accident Analysis and Emergency Response Effect Research of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in Taiyuan Metro
        云山萬重歸故鄉(xiāng),疾風千里嘆離愁
        學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22
        印度簽訂長單合同 需求或?qū)p弱
        云山的樹
        中學語文(2017年25期)2017-01-29 01:12:10
        趙學敏書法作品《五云山》
        旅游縱覽(2015年6期)2015-06-29 09:10:51
        印度式拆遷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印度運載火箭的現(xiàn)在與未來
        太空探索(2014年1期)2014-07-10 13:41:47
        未满十八勿入av网免费| 婷婷开心五月综合基地|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av|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a∨天堂男人无码|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a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毛片内射白浆视频| 国产亚洲人成a在线v网站| 色欧美与xxxxx| 国产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 日韩内射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无码AV色|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中文字幕人妻第一区|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情侣|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日韩精品| 日本男人精品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av一二区二区三区 | 久久香蕉国产线熟妇人妻|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久久久久| 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看曰本女人大战黑人视频| 欧美洲精品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手机在线免费观看av不卡网站| 女局长白白嫩嫩大屁股| 国产久视频国内精品999|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一二三区| 国产精品天天看天天狠| 台湾佬娱乐中文22vvvv| 麻豆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久久| 国产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婷婷激情六月| 国产性感午夜天堂av| 爱性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伊人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