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
作為一名在當地略有名氣的網紅,裴某深諳網絡輿情傳播的兩個規(guī)律:網民對弱者的習慣性同情和對行政不作為輿情的天然反感。因此,裴某在視頻中把自己包裝成了一個因警方瀆職和縱容而長期遭受威脅和性騷擾的弱女子,并很快占據了道德高地。
裴某賣假貨在前,卻惡人先告狀,企圖用一場演技拙劣的哭戲向警方施壓,以達到打擊報復郭某的目的。事實上,裴某也做到了,當地警方微博評論區(qū)在視頻發(fā)布當晚隨即淪陷,涉事男子郭某的個人信息也被網絡曝光。
網絡時代,人人都可以是“云判官”,參與“云斷案”??墒?,面對“網絡公案”,有多少人能擁有像法官一樣駕馭庭審的能力,能認真把握好案件爭議的焦點呢?事實證明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網民的義憤填膺或許源自心中的樸素正義感,但當正義感被選擇性爆料所利用、被失范報道所裹挾、被虛構新聞所誑騙時,反而可能變成傷人的利器。
現實中,當公眾對網絡信息認知的偏差摻雜進非理性的情緒,并在瞬間涌入公共網絡空間時,可能就成了一種負面情緒的宣泄。
因此,對于類似的熱點新聞,不妨讓真相再飛一會兒。
【小編說】
利用輿論為自己造勢,這位網紅可謂真的“紅”了一把。但是為博流量沒有下限,不僅浪費警力和社會資源,更怕的是經歷狼來了的故事后,下一次真的有如此事件發(fā)生時,人們也不會再如此堅定地為受害者發(fā)聲了。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網絡上,我們都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在發(fā)表觀點前,最好能夠求證,切勿到處散播不實的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