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當年語文書里學過的課文嗎?那個在語文課上懵懂的少年,也終于在長大成人之后,讀懂了文中的人生。
年少不知文中意,再讀已是文中人。時光,不再是少年錦時。我們,也不再懵懂無知。
小時候我們總是滿嘴牢騷,走的路遠了會喊累,不小心摔了一跤會流淚,不開心了會憋著小嘴在父母那里尋 求安慰……而長大之后,你壓根不敢再花時間來喊疼,因為每天生活都在告訴你:千萬不要把自己活得像落難者,急著告訴所有人你的不幸。總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酸甜苦辣要自己嘗,漫漫人生要自己過,你所經歷的在別人眼里都是故事。
“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年少的時候,我并不知道朱自清的這聲嘆息是多么的沉重。更不會明白,講臺上那個長得五大三粗的中年教師讀到這里的時候為何雙眼通紅,熱淚盈眶。我相信最初的我們,都曾自信滿滿地許下過“孝”的誓言,以為來日方長,我們可以從容盡孝??墒俏覀儏s忘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子欲孝親尚待,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
“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p>
讀過《社戲》的人都知道:其實那夜的戲,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罵”,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來也實在平常。后來,我們終于明白,原來有樣東西,你會永遠記住它的好——那就是童年。隨著年齡的增長,社會閱歷的豐富,我們學會了口是心非,學會了世故圓滑,學會了裝腔作勢,卻再也找不到最初的那份純真,沒有了真正的快樂。我們把自己弄丟了;我們該把自己找回來了。
“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后來妹妹告訴我,母親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21歲癱瘓,48歲開始靠腎透析維系生命,在苦難的生活中史鐵生足足支撐了59年,用一支筆點亮了短暫又璀璨的人生。很喜歡崔健歌曲里的一段歌詞:“現(xiàn)實像個石頭,精神像個蛋,石頭雖然堅硬,可蛋才是生命?!笔前?,生活就像那堅硬的石頭,即便無比艱難,但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和前進的方向。
“盡吾志而不能至,可以無悔矣?!?/p>
有人說,人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是,不再相信“努力就能成功”。的確,經歷得越多,你越發(fā)明白,決定一個人是否成功有太多其他的因素,比如出身,比如機遇,比如天分??赏ㄍ鶋粝氲穆泛荛L,拼命前行,就算無法到達終點,也總能離夢想更近一步。有時候努力看似沒有多大效果,但它確實如水滴石穿般影響著我們的人生??傆幸惶?,你會發(fā)現(xiàn)你已經變成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他每到我家來時,總問起你,很想見你一回面”,卻在見面時,“他的態(tài)度終于恭敬起來,分明的叫道:老爺!”
對于那個帶著銀項圈,月下刺猹的勇猛少年,為何最后會變成呆板木訥小心翼翼的中年人,我們曾經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心生厭惡。后來才發(fā)現(xiàn),自以為是“迅哥兒”的我們,都活成了閏土。生活磨平了棱角,讓我們變成了當年自己最討厭的人。但是,我們卻也從沒有放棄屬于自己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