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大方
微信響了。小周拿起手機看看,又放下——他不知道該回什么。幾秒鐘后,小周又拿起手機。這次他戳開自定義表情包,回給對方一個扭動賣萌的表情,躺在床上松了口氣:我總算沒把天聊死。
對于小周來說,表情包是個救命玩意兒。就算是跟討厭的人對話,如果對方發(fā)的表情包好玩,那小周還是很愿意先把這個表情包存起來然后再拉黑對方的。
白天,小周出門在外見客戶,需要在現(xiàn)實世界里跟人交流。但是并沒有AR技術(shù)可以在空氣中發(fā)送表情,面部癱瘓的小周差點尷尬至死。
完了,小周當時想。
焦慮的小周急了一頭汗,恨不得揣一些常用表情包卡片在兜里,像當初羅永浩老師大戰(zhàn)王自如時那樣,動不動掏出來兩張。
微信里的小周總是很嗨,他戳幾下屏幕就能發(fā)出來一系列風騷妖艷的動圖,表演自己不羈的內(nèi)心。
新同事入職了,小周立馬撒花慶祝、熱烈歡迎;有人發(fā)紅包了,小周是眾多跪地磕頭人士里面最賣力的那一個;外賣等很久沒到,小周就化身一只狗,站立起來抱頭哭泣。
還有些時候,小周并不想回復(fù),但不想顯得自己不合群。他就會選擇隨便掏出來幾張搞笑表情包,調(diào)皮不失克制,熱情不顯諂媚,一片其樂融融。那些表情并沒有什么具體意義,這是小周的秘密。
有時候是因為懶得打字,有時候是不知道說什么,還有時候是想營造出一種假不正經(jīng)的友好氣氛。
屏幕背后的那個人臉上真的有表情嗎?不重要了。表情包的你來我往,成為一種當代線上社交禮儀。
其實朋友們不知道,微信里還藏著一個克制的小周。屏幕上的小周平靜如水,現(xiàn)實中的小周可能已經(jīng)悲傷到昏厥。小周心里苦,但是小周為什么不說呢?因為他覺得就算自己發(fā)一些哭泣的表情,大家可能也不會當真,只把這當成一種線上大型浮夸表演。
還有些時候,小周想辱罵對方,但小周也不說。他會掏出來一個挑釁或貶低的表情,同時假裝這只是個玩笑。這種操作相當于一種幽默的辱罵了。
小周躲在貓臉后面,愉快罵了對方是個傻子;對方看到屏幕里那只貓賤兮兮的表情,感受到的敵意幾乎是零。
根據(jù)小周總結(jié)出的線上社交禮儀,必須把軟件里的自帶emoji(表情)連發(fā)三遍以上,才能表達出真誠與敬重。如果你沒有那些妖嬈的表情包,又在發(fā)表情時只發(fā)送了單個,那這場談話怕是要冷場了。
什么綜藝節(jié)目、電視劇,必須得出現(xiàn)點相關(guān)的表情包。不然那你完了,沒活路了,說明你根本沒有火起來。
什么人工智能,什么高科技,什么人臉識別,你寫這些?沒人看的。你必須在標題里加上“表情包”三個字,才能讓那些原本對科技毫無興致的人們點進來,企圖以這種神秘力量造出一些新型斗圖工具。
那些妖嬈的肢體,那些夸張的眼神,那只替你向?qū)Ψ劫u萌的貓子,那個在屏幕上讓對方吃屎的張學友,還有各種替你上吊、舉槍自殺或躺地不起的動畫角色……它們偷走了現(xiàn)實中的那些表情,留下一臉呆滯的你。
表情守恒定律!
是的,小周就是傳說中的“表情包依賴癥患者”。
這病暫時是絕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