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梁霜
新書分享會現(xiàn)場,劉玉平與現(xiàn)場讀者講述父親的故事。
十余年前的熱播劇《潛伏》中,余則成和對手巧妙周旋,瓦解了敵人一次次行動計劃。電視劇最后,他懷揣著使命奔赴臺灣,繼續(xù)“潛伏”。
回顧歷史,本就有一批優(yōu)秀的中共地下工作者,為革命事業(yè)獻出青春乃至生命。烈士劉光典便是其中之一。
劉光典大半輩子在隱蔽戰(zhàn)線與敵方作斗爭。1949年后,劉光典卻“消失”了,近半個世紀生死不明,黨史里的身份記錄也隨之含糊不清。直到1988年,家人找到劉光典的時候,他已經(jīng)在臺北六張犁墓地的骨灰盒里。
今年4月,國內(nèi)首部反映在臺隱蔽戰(zhàn)線人員生活的作品《尋找父親——劉光典烈士的紅色足跡》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這是由劉光典的子女歷經(jīng)20年搜集資料之后撰寫而成。
“身為烈士后代,我絕不辜負父親的遺志。”日前,劉光典之子劉玉平向廉政瞭望記者講述了30年來,他與家人歷經(jīng)重重困難,搜集證據(jù)為父親正名,同時多年來從事紅色基因的傳承工作,不斷傳遞革命精神的心路歷程。
“劉光典,旅順人”。這一行小字是1988年,劉玉平在一份絕密文件上第一次看到有關父親情況的官方消息,這也是他第一次確認父親已經(jīng)犧牲:文件中列出了1950年前后地下黨在臺灣犧牲的烈士名單,父親的名字赫然在列。那時,距離父親離家已經(jīng)過去39年。
這封遲來的絕密文件,終于洗脫了父親投敵叛變的污名。劉玉平告訴記者,父親最后一次和家人聯(lián)絡時,在信中說道:“我要去很遠的地方做生意,如果找不到我,我會在報紙上出尋人啟事尋找你們。”然而等再次聽到父親的消息,是他背叛了中共,成了叛徒。如今真相得以揭露,但相關事實仍不明晰。劉玉平當即下定決心搜集更詳細的證據(jù),證明父親是一名優(yōu)秀的中共地下工作者。
“這30年來,遇到了多少困難,真是難以描述。”劉玉平說,他幾次前往沈陽、上海、中國臺灣等父親生前的工作地點,就為搞清楚父親一生的軌跡與其犧牲細節(jié)。經(jīng)過多方搜索,他發(fā)現(xiàn)了李敖整理的《安全局機密文件——歷年辦理匪案匯編》,該書匯集了國民黨各特務機關破獲有關案件的報告,從中第一次比較全面地見到了有關父親的文字資料。
隨著調(diào)查推進,劉玉平結(jié)識了不少臺灣的朋友,有些消息陸續(xù)傳回大陸,有些資料也陸續(xù)披露出來。2008年秋天,他收到五份來自海峽對岸的重要材料,包括向蔣介石的報告、案件判決書,以及父親犧牲前后的兩張照片:一張父親被五花大綁,胸前掛有“劉光典”三個大字,被押赴刑場;另一張父親已經(jīng)犧牲了,仰面倒地,雙目怒睜。
“有時幾年都找不到的東西,忽然就冒出來了?!眲⒂衿秸f,這也得益于科技的發(fā)展。他的兒子劉新宇曾在網(wǎng)上搜尋爺爺?shù)男畔?,偶然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粉紅色小冊子的封面,自上而下印有黑色楷書“一個匪諜逃亡的故事”,其引文說到:“劉光典是一名匪諜,擔任香港和臺灣的交通聯(lián)絡員?!眲⒂衿酱蟪砸惑@,他立刻托臺北的朋友拍下小冊子,帶來北京。
這本16頁的小冊子,實際上是專門用文字及圖畫描述父親活動的原始資料。劉玉平看后,才知道父親曾在深山中掘地為穴,過著原始人般的生活,堅持斗爭長達4年之久。沉寂數(shù)十年的歷史,就這樣以看似偶然的方式被揭開。
也是這一年,有關部門向劉玉平揭開了一個塵封50多年的秘密。在劉玉平的書中講述了這樣一段往事:當年父親被捕之后,當時的臺灣當局并沒有立即將父親處決,而是挑選了一個各方面都與父親相似的男子前往香港,對新中國進行搗亂、破壞,造謠劉光典已經(jīng)“棄暗投明”。這才有了父親“叛變”的假象。
“父親赴臺那年,我才一歲,什么印象都沒有了?!眲⒂衿礁嬖V記者,小時候,自己曾經(jīng)問媽媽:“爸爸去哪兒了?怎么總不見他回來?”媽媽便答:“全國解放了,爸爸就回來了?!蹦暧椎膭⒂衿讲⒉欢萌珖夥诺暮x,后來才知那個尚未解放的地方,是指祖國寶島臺灣。
雖然只和父親相處過一年多,但在數(shù)十年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劉玉平用尋到的一塊塊碎片資料,拼湊出了父親充滿磨難、飽含斗志的生命軌跡。
2010年,劉玉平又找到了一塊拼圖。那年8月,他偶然在《書城》雜志上看到一篇名為《一個臺灣老兵的回憶》的文章,作者是一名叫張家林的原國民黨士兵,于1957年與父親劉光典一同被關押在臺北市青島路的軍法處。那篇文章提到:“我在牢里碰到像劉光典這樣真正的共產(chǎn)黨人,讓我覺得佩服?!?/p>
“在我心中,父親是可敬又可愛的偶像,雖然沒做出什么轟轟烈烈的事業(yè),但每一步都踏踏實實。當初參加革命的時候,父親24歲,正是大好年華,但他為了祖國解放,捐出了個人錢財,放下了自身的小幸福,面對敵人的考驗,沒給咱共產(chǎn)黨丟臉。”
劉玉平坦言,自己還算是幸運的,至少找到了父親,為父親擺脫了污名,很多無名英雄的后人至今仍然不知先輩身份。“為什么要寫書?因為想把父親和先輩們的故事記錄下來?;钪鴷r,他們的事跡不能講、不能說,犧牲后,他們的貢獻也鮮為人知。我們不能忘記他們,先烈的這些斗爭精神,我們現(xiàn)在照樣需要?!?/p>
在搜集好相關證據(jù)后,新書很快順利完成。劉玉平找到《潛伏》原班人馬,計劃讓孫紅雷飾演父親。在新書里,還寫著《潛伏》編劇龍一為其作的序:“這是一個兒子在找尋父親的蹤跡,也是一個共產(chǎn)黨員對另一個共產(chǎn)黨員表達的崇高敬意,通過文學作品將先烈的尊嚴和榮耀傳達給今天的人們?!?/p>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出版發(fā)行時間恰逢劉光典烈士犧牲整整60年?!坝行┦虑榫褪沁@樣,早也完不成,晚了會錯過?!痹谛聲l(fā)布會上,兩鬢斑白的劉玉平感慨。
劉光典與妻子王素蓮1942年在北平的結(jié)婚照。
2013年,一座無名英雄紀念廣場在北京西山落成。黑白兩色曲線隱喻海峽兩岸的巨幅景觀墻上,篆刻著毛澤東同志的題詩:“驚濤拍孤島,碧波映天曉?;⒀ú刂一?,曙光迎來早?!苯?jīng)過艱辛調(diào)查,包括劉光典在內(nèi)的在臺灣被殺害的846名“虎穴忠魂”得以正名,他們的名字被永遠留在了英雄紀念廣場上,被后人瞻仰。
該廣場最初是由劉玉平和臺灣籍共產(chǎn)黨員陳炳基、張皆德提議,為紀念隱蔽戰(zhàn)線無名英雄而建設的一處紀念場所,也是迄今為止全國紀念在臺犧牲英烈的唯一場所。劉玉平常來這里緬懷父親。但他認為,紀念廣場還不夠完善,沒有具體的展示廳、生活服務區(qū),很多內(nèi)容無法展示,“下一步,我們要加強硬件建設,供學生現(xiàn)場觀摩,讓他們知道更多英雄烈士們的事跡,硬件、軟件要同時抓起來?!?/p>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苦苦追尋,年過七旬的劉玉平現(xiàn)已頭發(fā)斑白,歲月在他臉上留下道道皺紋,卻未曾改變過他樂觀積極的個性。如今,他還在傳承紅色文化這條路上奔走著。
近年來,劉玉平多次受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邀請前往授課,甚至還進過鄉(xiāng)村,向農(nóng)民講述先烈們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
“先烈們是用生命和鮮血為祖國的統(tǒng)一在奮斗?,F(xiàn)在我是邁開雙腳,站在講臺上,宣傳他們的優(yōu)秀事跡,傳承他們的可貴精神?!眲⒂衿礁嬖V記者,一年下來,他一共講了170多場。
他說,當年共有千余人前往臺灣,至今被證實身份的先烈才八百多人,為英雄正名的使命還長。但劉玉平很樂觀,自己的下一步計劃是搜集相關資料,成立基金會來幫助有困難的烈士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