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一
從昆明西北方向再往北,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這里,生活著彝族支系羅婺人。
羅婺是一個擁有千余年歷史文化的彝族部落,其后裔居住在武定、祿勸一帶600余年。至今,羅婺人仍保留了古老的服飾、歌舞和奇特的民俗。
喝酒就必須有酒歌。在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中積累起來的羅婺酒歌,是彝族生活習俗和民間文化的晶瑩奪目的果實,千百年來久唱不衰,且越唱越火。特別是近年來,羅婺兒女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同時,追本溯源,持續(xù)挖掘、傳承、弘揚彝族文化精髓,讓羅婺酒歌散發(fā)出了新的芬芳。
踏上羅婺大地,你還來不及欣賞滿目風景,就會被羅婺人民熱情優(yōu)美的酒歌陶醉。
火,火,火。
火,是彝家人的圖騰。但彝家人不僅有火紅的火把,還有飄香的美酒和酒歌。彝族酒歌很多很多,人們從黃昏唱到清晨,又從清晨唱到黃昏,動人的歌兒幾天幾夜都唱不完。它就像彝家山寨的苦蕎酒,苦甜爽口,回味無窮。
今年火把節(jié)上,由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的《羅婺之韻——酒歌》音樂MV專輯正式發(fā)行,火遍了羅婺大地。
“青山美啊青山美,青山為何美?馬纓花紅青山美;江河美啊江河美,江河為何美?金魚戲水江河美;田園美啊田園美,田園為何美?油菜花開田園美;家園美啊家園美,家園為何美?貴客來了家更美……”
在這張音樂MV專輯里,《彝鄉(xiāng)美》熱情贊美了家鄉(xiāng)的美麗和富饒;悠揚的古歌《上酒調(diào)》來源于生活,贊美著生活,唱出了彝家人對遠道而來的客人的期盼和熱情;《吉祥酒歌》表達了彝家人熱情好客、舉杯同慶的喜悅,反映出彝家人的豪爽性格;《送客調(diào)》唱出了送別之時,意猶未盡、依依不舍的心情……
專輯以16首酒歌,充分展示了武定、祿勸等地的羅婺本土風景,傳播了彝族古老的酒文化,把羅婺大地的風土人情、人文歷史、民族文化、服飾、歌舞集于一體,達到讓群眾了解羅婺、愛上羅婺的目的。
與專輯一同受歡迎的,還有它的主唱團隊——羅婺·濤妮碩姿組合。
羅婺·濤妮碩姿組合成立于2015年,有隊長李潔(阿基子絡)、副隊長楊曉軍 (岔若幾奪),成員張云武(阿當小五)、張秀麗(阿高碩微)、李世軍(高奢落惹)、李培武(阿蘇龍武)、張庭梅(阿叫琚瑤)、鐘春燕(阿高瑙微)、楊俊祥(羅婺阿亮)、李玉學(羅婺阿法)、楊青龍(羅婺阿福)、鳳志才(羅婺阿寶)、楊楊(阿岔詩微)、張梅(得勒索瑪)等10余人,均是來自羅婺大地彝家山寨的青年。他們生在農(nóng)村,扎根大山,是和大樹一樣挺拔的彝家漢子;她們做農(nóng)活學刺繡,是和白云一樣溫柔的彝家姑娘。
雖然職業(yè)各異,但因為同樣的民族情懷,他們相聚在一起,各盡其能,各抒所長,共同演繹一首悠遠的彝族酒歌,共同構(gòu)筑一個宏偉的民族文化之夢。
“彝家火塘四四方,火塘四方美酒香,親朋好友坐四方,彝家美酒轉(zhuǎn)四方……”
《羅婺之韻——酒歌》的主打歌曲之一《彝家轉(zhuǎn)轉(zhuǎn)酒》,是羅婺·濤妮碩姿組合最受群眾歡迎的一首原創(chuàng)酒歌。
“小時候,我記得家里客堂就有一個四四方方的火塘,吃完晚飯,大人們走親串友,會在火塘邊喝酒談天,說到高興處自然而然就唱起了酒歌。”羅婺·濤妮碩姿組合的發(fā)起者之一、副隊長楊曉軍介紹說,彝族是熱情好客、豪爽耿直的民族。彝族崇拜火、喜歡酒、能歌善舞,火塘文化、酒歌文化,承載彝家人濃濃的鄉(xiāng)愁。
組合成員中,有多名是從祿勸云龍水庫庫區(qū)搬遷到城里來的移民。
“來到城市后,原來家鄉(xiāng)的一切已不復存在,如何留住鄉(xiāng)音、鄉(xiāng)情、鄉(xiāng)愁?我們就想到了最容易繼承和發(fā)揚的酒歌?!蓖橇_婺·濤妮碩姿組合發(fā)起者的隊長李潔說,“作為彝族兒女,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傳播彝族的民風民俗、風土人情及彝家文化?!?/p>
彝家人淳樸熱情,有著“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風俗,有事必有酒、無酒不成席,世代傳承著“家家會釀酒、敬老先敬酒、請客必有酒”的生活習俗。
走進山巒疊嶂,谷地錯落,溪流縱橫的彝家山寨,粗獷的情歌在飄揚;伴星星月亮的彝家小院,豪情萬丈的酒歌在流淌;循著弦子、竹笛的旋律,歡快的山寨里,激情飄逸的腳步在舞動。歌聲悠揚舞步奔放,羅婺大地沉醉了多少他鄉(xiāng)客。
“基于彝族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我們想找一個切入點,把羅婺大地的民俗風情、生活百態(tài)、歷史典故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作出歡快、喜慶、豪邁、血性、彝家味兒十足的正能量作品……”李潔介紹,羅婺·濤妮碩姿組合成立以來,以挖掘、整理彝族古老文化禮儀,傳承優(yōu)秀彝族文化精髓為己任,以歌為媒,唱歌結(jié)友,致力于為彝族傳統(tǒng)婚喪嫁娶和重要慶典活動,提供最專業(yè)的禮儀咨詢和演出服務。
“雖然我們大多數(shù)成員都沒有專業(yè)化的音樂背景,但大家執(zhí)著于民族文化的傳承,通過自學、交流等形式,一直在不斷努力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楊曉軍說,幾年來,組合已經(jīng)承接了百十場的祿勸、武定、東川、尋甸等地的彝家傳統(tǒng)婚嫁司禮,其中很大一部分顧客是生活在縣城的彝族群眾,羅婺·濤妮碩姿組合為傳統(tǒng)彝族文化的回歸與復興,作出了表率和努力。
羅婺·濤妮碩姿組合還以歌為媒,廣交朋友。幾年來,他們集中人力、物力、精力、智力,不斷挖掘整理羅婺酒歌的新內(nèi)容、新形式、新思想,使得一曲曲優(yōu)美動聽的羅婺酒歌,灑滿彝寨,飄出云南,傳向世界。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羅婺·濤妮碩姿組合已參與大小演出上百場。2015年12月,應云南省彝學會邀請,參加彝歷新年攔門酒禮儀接待,并登臺獻唱《彝家留客酒歌》;2016年4月,應邀參加祿勸九龍石牛山馬纓花節(jié);2016年8月,應邀參加貴州涼都海坪世界彝人稀幕遮祭祖大典;2016年10月,應邀參加九龍馬纓花選美大賽及國際自由搏擊賽演出;2017年至2019年,每年都參與巍山中華彝族祭祖節(jié),武定、祿勸彝族火把節(jié)等演出。
一群敢于擔當?shù)哪贻p人,用他們堅實的肩膀扛起了傳承和弘揚羅婺彝族文化的重擔。他們以一曲曲優(yōu)美動聽的歌聲,重拾起古老的彝族文化,讓彝族歌曲留住鄉(xiāng)愁、進入城市,越飄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