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順
近段時間,單位里五旬過半的老同事孫哥病了,到醫(yī)院一查,頸椎疼,血壓高,血糖指數(shù)也超標。半輩子要強的他,只得按照醫(yī)囑,在家休了半個月的假,吃藥打針的同時,還每天晚上去附近的理療館做針灸治療。
孫哥是個性格平緩、做事踏實的老教師,從教幾十年來,很少因身體的緣故向單位告假。這次,他感覺自己的身子骨實在挺不住了,才迫不得已地選擇回家靜養(yǎng)。
周六傍晚,我正半仰在床頭看書。這時候,被調成靜音的手機發(fā)出了輕微的震動聲,打開一看,是幾日未見的孫哥在單位群里傳了一篇新文字,題目是“選擇,決定人生”。受好奇心的驅使,我索性放下書,饒有興趣地品讀起來:“1983年,我和幾個小伙子同時步入校園,正式開啟了我的從教生涯。那時候的我剛滿20歲,帶著青澀和理想走上講臺,終日跟幾十個娃娃廝守一處,每天要給孩子們上四五堂課,每周只休息一天,卻不知道啥叫苦累。當時的工資很低,每月的班主任費只有幾塊錢,可我從未嫌棄過掙錢少,從沒想到過向學生索要補課費,更沒有要搞第二職業(yè)賺錢的想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生換了一屆又一屆,送走了一茬又一茬,我還沒來得及好好享受生活,眼角便掛滿皺紋,雙鬢也盡染白霜……追憶30多年的過往,我對教育事業(yè)的貢獻雖說不大,卻可用‘問心無愧4個字來形容。稍有不甘的是,我的身體越來越差,在講臺上堅守的時日已經(jīng)不多?,F(xiàn)在的我,多想讓歲月能重新來過啊!”
孫哥的文字,簡約中透著“廉頗老矣”的心酸之感,讀著令人心酸。面對手機,我思忖片刻敲出一段文字,連同兩個笑臉一并發(fā)給孫哥:“身為一名職業(yè)教育人,在立德樹人的漫漫征程中,我們都勇敢地跑完屬于自己的那棒接力。只要回首過往,問心無愧,就是最美人生。至于后續(xù)的路,就留給更多的后來人吧。相信他們,會比我們跑得更長更遠!”
起身移步窗前。樓下的花壇里,幾只斑斕的彩蝶,正在明麗的夕陽照耀下,繞著綻放的月季花翩然起舞。我的心豁然一亮:生命的余年里,日子尚有花可看,有蝴蝶可等,雖然不再青蔥,卻也蓄滿生機。我們皆為人生路上的過客,能做到無愧過往,不正是我們所期盼的一種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