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雨航
身姿筆挺剛毅,雙手緊握舵盤,目光直視前方……23歲的天津女孩顧敏,畢業(yè)于天津海運職業(yè)學院,是我國最新一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7號船的首位女舵手,她駕駛著遠望7號船參與完成了天通一號、神舟十一號、長征五號、天舟一號、嫦娥四號等10余次重大海上測控任務,多次受到上級部門的表彰和獎勵。大海航行靠舵手,連汽車都沒開過的顧敏,是如何駕駛上3萬噸巨艦的呢?
顧敏,1997年出生于沿海城市天津的一個小漁村,小時候經(jīng)常跟著漁民父親出海打漁,對大海有著與生俱來的親近與熱愛。每次看到父親駕駛著機電漁船出海的樣子,顧敏就在心里立下遠大志向:我長大了要開更大的船。因此,在中考填報志愿時,顧敏義無反顧地填上了天津海運職業(yè)學院。
2015年7月,顧敏從天津海運職業(yè)學院畢業(yè)后,被招到遠望5號測量船做氣象觀測員。氣象觀測員的工作既輕松環(huán)境又好,但顧敏的心思卻不在此,她最想做的是舵手。11月,顧敏聽聞即將建成海試的最新一代測量船遠望7號正在選拔女舵手,她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志向,于是在第一時間就報了名。經(jīng)過層層選拔和考試,顧敏過五關斬六將成功入圍。2016年1月,顧敏進到遠望7號培訓基地,開始為期半年的舵手崗前培訓。
顧敏在大學里學的是氣象專業(yè),在遠望5號船實習的也是氣象崗位,她從來沒有接觸過舵信崗位,對舵信操作更是一竅不通。因此,剛開始舵信實操訓練時,顧敏經(jīng)常聽錯指揮口令,導致延誤駕駛時機,有時還因緊張打反舵……面對實訓中手忙腳亂的顧敏,培訓教官不禁皺起了眉頭:短短3個月的時間,以她現(xiàn)在的實操成績,能通過考核上崗出海嗎?
顧敏似乎看出了教官眼中的失望,從小就不服輸?shù)念櫭舭蛋迪露Q心:自己一定要加倍努力,通過考核正常上崗。為了能在短時間內(nèi)盡快掌握舵信崗位知識,確保在出海時正常參加任務,顧敏一有時間就纏著培訓教官和老舵手請教。晚上熄燈后,同寢室的學員都睡著了,顧敏卻悄悄披衣下床,到學習室加班學習業(yè)務,到聲音混雜的機艙練習聽令……即使在散步時、睡覺前、起床后,她都會不停地在嘴里念著口令。她還把口令寫在小紙條上放在口袋里,小紙條上面寫著每句口令的時機和注意事項。她共翻爛了2本厚厚的專業(yè)書籍,記下了整整3大本學習筆記。
巨艦破浪前行,關鍵要靠舵手。遠望7號船是中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它船長220多米、高40余米,滿載排水量3萬噸。而且,出海航行期間,由于連續(xù)工作時間長,加之海上風大浪高、海況復雜,因此舵手不僅要掌握過硬的操控技能,身體各項機能也要求強健有力。身體素質(zhì)偏柔弱的顧敏,為了讓自己的身體素質(zhì)達標,每天堅持體能訓練3小時,特別是臂力的訓練——俯臥撐、練啞鈴、引體向上等,每次體能訓練過后,身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顧敏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倍的努力,最終順利通過出航前的崗位考核,正式成為遠望7號的第一位女舵手。上崗后,顧敏以其過硬的舵信技術,僅半年時間就快速成長為主班舵手,并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夸贊。舵信崗位負責人劉傳志夸贊說:“顧敏天生有一股不服輸?shù)木?,學習能力也很強大,雖說她上崗時間不長,但技術一點也不比老舵手差!”
深藍色的大海,常人看到的多是詩情畫意、浪漫色彩,而顧敏看到的更多是巨浪翻騰和狂風肆虐。2016年8月6日凌晨,顧敏駕駛著服役僅一個月的遠望7號船完成了“天通一號”衛(wèi)星的海上監(jiān)控任務,開始返航。返航后不久,海面上突然起了濃濃的海霧,能見度不足百米,從船頭看不到船尾。首次出航執(zhí)行任務的顧敏,心里不免有些緊張,旁邊的老船員對她說,遇到海霧不可怕,就怕遇到寒潮。
但是,怕什么來什么。當天晚上,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遠望7號船航行海域形成了大面積的寒潮,海面上出現(xiàn)了5米多高的浪涌,最大風力達到了12級。前有寒潮后有臺風,遠望7號船在驚濤駭浪中猶如一葉扁舟,在波口浪尖上劇烈地顛簸,左搖右晃。船體最大傾斜度達到了23度,駕駛室桌上的對講機、作圖工具、航海日志等物品噼里啪啦地散落了一地。
駕駛室內(nèi),已有一半的船員暈船倒下,顧敏也暈得厲害,她臉色蒼白,額頭冒汗,胃里翻江倒海。但顧敏心里明白:此時此刻,她肩負著全船人的命運,她一定不能倒下,一定要堅持住,把船從危險海域駛向安全地帶。由于船體晃動劇烈,顧敏的身體被搖得左右擺動,為了不讓自己的手甩脫舵輪,顧敏讓同事用繩子把自己的一只手綁在舵輪上進行操控,另一只手則牢牢抓住旁邊的把手,以穩(wěn)住自己的身體。顧敏強忍著身體上的不適,一邊操控著舵輪,一邊仔細觀察著海域,尋找著涌浪的間隙,不斷調(diào)整舵角,保證艦船不偏離航向。就這樣,顧敏在驚濤駭浪中努力堅持了4個小時,駕駛著遠望7號突破寒潮和臺風組成的“包圍圈”,駛到了安全海域。而此時,顧敏從高度緊張狀態(tài)突然松懈下來,身體竟一下變得癱軟無力,再也站立不住了。
然而,時隔僅3個月之后,2016年11月3日,大海再次給顧敏上了生動的一課。遠望7號船抵達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海上測量點并做好了準備,但因種種原因火箭發(fā)射時間一再推遲,而就在發(fā)射的最后窗口,第23號臺風“米雷”在遠望7號船測量海域附近生成,并逐步向任務海區(qū)移動,一步一步向遠望7號逼近。海面上風力越來越大,掀起一個又一個巨浪,幾個大浪躍過船頭撲向駕駛室,駕駛室的鋼化玻璃被砸得哐哐響……如果不及時駛離臺風的“包圍圈”,遠望7號船上全體人員的生命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火箭發(fā)射的最后窗口也是測量海區(qū)的最后窗口,”面對危險的局面,遠望7號船上的氣象專家與船領導臨危不亂,經(jīng)過集體商議做出決定:“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必須完成測控任務后再想辦法迅速撤離。”最終,在“長征五號”發(fā)射計劃多次延后的情況下,顧敏托著疲憊的身體,嚴格按照駕駛員的指揮口令,在完成測控通信任務后迅速駛離臺風海域,成功安全撤離。顧敏用嫻熟的操作和堅強的意志,駕駛著遠望7號船成功脫離險情,贏得了船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贊揚。
在經(jīng)歷數(shù)十次的驚濤駭浪后,顧敏不斷得到歷練和成長,駕駛技術也越來越成熟。2017年4月20日,顧敏駕駛著遠望7號如期進入測控范圍海域,成功完成了對“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的海上測控任務。2018年12月8日,顧敏又駕駛著遠望7號船在太平洋某預定海域圓滿完成了“嫦娥四號”探測器的海上測控任務。
遠望7號船每次出海執(zhí)行任務,短則數(shù)月,長則大半年。船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航行,由于航行路線的特殊性,幾乎遇不到任何別的船只。船上的人除了據(jù)守各自的崗位,就是待在窄小的睡艙里,最大的活動空間就是半個足球場大的甲板。雖然深藍色的大海波瀾壯闊、景色壯美,但看時間長了難免會感覺枯燥乏味,這也嚴重影響了船上人員的情緒。
看到這種情況,顧敏向船領導建議,每逢節(jié)假日多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調(diào)節(jié)船員們思念家鄉(xiāng)和親人的情緒。船領導覺得這個建議非常好,就把這項任務交給了顧敏。顧敏在大學時就是學校的文藝委員,她唱歌、跳舞、說相聲、做主持,無所不通。為了消除船上工作人員生活的枯燥和乏味,顧敏經(jīng)常組織舉辦各種文藝晚會,她不但擔任舞臺主持人,還登臺演唱歌曲和表演說相聲。顧敏主持風格活潑風趣、機智大方,表演的相聲更是詼諧幽默,開心的笑聲一浪高過一浪,讓大家都忘卻了離開祖國和親人的煩惱。除了組織舉辦文藝晚會,顧敏還組織“讀書會”“音樂會”“舞會”和“歌唱比賽”等,把船員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搞得精彩紛呈、豐富多彩,為船員們的海上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
顧敏成了船上全體人員的“開心果”,可她自己也有不開心的時候,而她的不開心只能靠她自己紓解。有一次,顧敏出海執(zhí)行任務,需要在海上航行153天??删驮谶@期間,顧敏的外公生病住院了,病危時刻,嘴里一直念叨顧敏的名字。父母為了不影響顧敏的工作,直到遠望7號船返航靠碼頭后,才將外公去世的消息告訴她。顧敏從小是外公外婆帶大的,非常疼愛她,如今直到外公離開了都沒能見最后一面,顧敏心里感到十分愧疚和遺憾。在外公的墓前,顧敏長跪不起,失聲痛哭:“外公,你從小就給我講岳飛、劉胡蘭的故事,告訴我‘忠孝不能兩全的道理?,F(xiàn)在,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yè),我不能在您身邊盡孝……”
回到船上,顧敏立刻收拾起自己的悲傷情緒,滿懷激情地投入到駕駛工作中去。因為對于一個好舵手來說,不僅要確保船舶航行絕對安全,還要在執(zhí)行任務時最大限度確保船舶平穩(wěn),為海上測控提供最佳船舶測控姿態(tài)。只要在船上、在操控平臺前,顧敏就時刻保持著積極向上的工作態(tài)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遨游在九天之上的航天器保駕護航。從2016年7月至今,顧敏在擔任舵手的時間里,遠望7號船橫跨南北半球,穿越太平洋與印度洋,安全航行400余天、9萬余海里。
甲板上有人生,桅桿上有夢想。顧敏正是憑借著“巾幗不讓須眉”的不服輸精神,才成為遠望7號船上一道獨特靚麗的風景線,在馳騁大洋、牧星海天的疆場上,以勇敢和奉獻精神為筆,書寫著她無怨無悔的青春之歌。
編輯 鮑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