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旺
摘要:自從我國多個地區(qū)多次發(fā)生強烈地震,人們越發(fā)地重視如何減輕地震災害帶來的傷亡問題,就目前來看,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對現(xiàn)有建筑進行抗震加固設計,這種方式對提高建筑抗震能力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本文就將對現(xiàn)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抗震加固設計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現(xiàn)有建筑;抗震加固設計;改造工程
引言: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現(xiàn)有建筑的數(shù)量是比較多的,為了減少能源消耗,我國允許相關單位及行業(yè)對這些房屋進行改造。除此之外,地震給人民帶來的傷害是難以磨滅的,因此,為了減輕地震帶來的危害,有必要對現(xiàn)有建筑進行抗震加固設計,本文就將針對這一方面展開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1、對現(xiàn)有建筑進行抗震加固設計的意義
現(xiàn)有建筑就是指正在使用或曾經(jīng)被使用過的一些房屋,當然也包括一些被人遺棄的房屋建設,而它們的使用時間大多未超過正常的使用年限范圍,而對這些建筑進行改造,目的是在明確這些房屋還可以被使用的情況下,結合實際情況和相應的技術來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抗震加固設計,通過改變原有的結構,來增強房屋結構的安全性和整體的質(zhì)量性能,從而使這些建設結構滿足現(xiàn)實的要求,并且達到節(jié)約能源的理念要求,對房屋的使用壽命也有所增加。此外,我國現(xiàn)如今大量的房屋結構在抵抗自然災害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現(xiàn)有的老舊民房、土石結構的房屋等都沒有很好的抗震能力,一旦地震災害降臨,那將對人民的生命及財產(chǎn)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對這些房屋結構進行抗震加固設計是非常必要的,它不僅能提高建筑的質(zhì)量和性能,還能為居民的安全提供一份保障[1]。
2、進行抗震鑒定
對房屋結構進行必要的抗震鑒定是采取抗震加固設計的基礎條件,它能夠?qū)Ψ课萁ㄔO抵抗地震的能力有一個準確的評價和結論,以下是對抗震鑒定的詳細介紹。
2.1抗震鑒定的范圍
對于需要進行鑒定的建筑結構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完全沒有經(jīng)過加固設計的房屋建設。因為抗震設計規(guī)范是我國在1974年正式頒布的,所以我國現(xiàn)有的很多建設結構沒有進行科學合理的加固設計。另外一種就是部分防震強度逐步提高的地區(qū),那么對于此類地區(qū)的房屋結構,應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鑒定。
2.2抗震鑒定的具體步驟
對現(xiàn)有的建設結構在抵抗地震能力方面進行鑒定,主要是對結構的整體安全性能做一個全面、正確的評價,其目的是要求符合標準的建設結構在遇到與其防震能力強度相同相近的地震時,不會對人和各種設備造成危害。下面是對鑒定步驟的詳細闡述:
(1)收集相關資料。對建設結構的設計方案、施工記錄、勘察報告及工程驗收材料等原始資料進行收集,如果資料不完整,要進行必要的實地檢測。
(2)調(diào)查房屋構造的現(xiàn)狀。對構造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了解,看其與原始資料有多少相符合的地方。
(3)對抵抗地震災害的能力進行分析。結合多種因素,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分析和鑒定。
(4)對結論進行整理。在對房屋防震能力做出評價后,要整理出詳細的結論報告,同時對未達標的建筑提出合理的加固、改造建議[2]。
3、抗震加固設計的方法
在進行必要的鑒定后,要結合鑒定結果來進行合理的加固設計。
3.1加固方法
現(xiàn)如今,建筑抗震加固的方法按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3.1.1對構件進行增設
要想提高房屋構造抵抗地震的能力,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是對構件進行增設。這種方法對結構的整體性能有著很大的幫助。具體方法有增設墻體、增加支撐、增加鋼架等多種形式。
如果原有的墻體承載能力較差,或墻體間距無法滿足標準要求,這時候可以采用增設墻體的方法。新增墻體可以減小結構變形,承擔原有墻體的大部分作用。要注意,在增設墻體時處理好與原有構件的連接。既要防止兩者在連接時發(fā)生損傷,也要確保其連接的牢固性。除此之外,要充分考慮到墻體薄弱層轉(zhuǎn)移的可能性,以及整體剛度的均勻性。這種方法成本低、性能優(yōu)越,唯一的不足就是墻體的重量過大,增設時需要原有構造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增設支撐和增設鋼架這兩種方法適用于由鋼筋混凝土和鋼材結構等組成的框架式建設中,其優(yōu)勢就在于支持重量較輕的結構,施工時間短且能保證構造的強度,對原有的構造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但在地震的作用下,支撐和鋼架很容易彎曲損壞,很難實現(xiàn)對其的重復使用。
3.1.2對構件本身進行增強
除增設構件的方法外,還可以通過對原有構件的加固來實現(xiàn)防震設計的要求。這種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在構件上粘貼鋼板。當鋼筋混凝土超出承受能力時很容易彎曲變形,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可以將鋼板粘貼到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表面,這樣鋼板就會替構件分擔一部分壓力,從而提高整體的承載能力。這種方式不僅簡單直接,而且不會對結構的外形和使用效果造成大的影響,最大的不足就是這種方法不能大幅度地提高承載能力[3]。
(2)改變構件截面面積的大小。通過擴大構件的截面面積能有效地提高原有構造的載荷能力,對建筑物整體的剛度也有所增強。但是此種方式會嚴重損壞原有構件,工期長,不利于防震加固,只適合加固一些基礎結構。
(3)外粘型鋼法。這種方法施工難度小,只需將型鋼外包在構件的四個角上即可,此方式不僅能提高構造的載荷能力,對構件及其截面的剛度和延展性也有很大的提高。
3.1.3對構件實施替換操作
通過對原有構件進行替換從而達到抗震加固的目的,此種方法主要針對那些強度低、韌性差的原有構造,常見的方式有用混凝土替換磚石、鋼材替換木材等。在進行替換操作時要注意做好與原有構造的有效連接。
3.1.4隔震、減震加固方法
隔震方法是依靠采用設置隔震層的方式來減小地震對結構的影響。而減震加固是通過增加耗能阻尼減震裝置來達到減小地震反應的效果。這種方式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成本低。是一種能有效進行抗震加固設計的科學性方法。
3.2抗震加固設計依靠的原則
(1)設計方案要結合鑒定結果來科學、合理地制定。通過對房屋整體、區(qū)段或構件的有效加固,來增強建筑的整體性、改善構件的受力狀況以及提升相應的防震能力。
(2)對新增部件的設置,要盡量在操作過程中消除或減少不利因素,防止因局部增強而造成結構強度的突然變化。
(3)如果加固時所用的材料與原有結構類型相同,則要求其強度等級不能低于原有結構材料的實際強度等級。
(4)新增部件與原有結構的部件之間需要有安全、可靠的連接;對抗震墻體、柱等豎向構件的設置,要有可靠的結構基礎。
(5)應該盡快拆除那些不符合抗震鑒定要求的墻體、門框、屋頂煙囪等容易倒塌傷人的非結構部件,若不能拆除,也要適當?shù)亟档透叨?,或者是在原有的高度上進行加固處理[4]。
結束語:近幾年來,我國接連發(fā)生幾次等級較大的地震,給人們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所以我國越來越注重現(xiàn)有建筑改造工程的抗震加固設計。通過專業(yè)的數(shù)據(jù)資料顯示,對建筑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防震加固設計,是減輕地震危害最有效的措施,本文已對抗震加固設計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闡述,希望能對現(xiàn)有建筑的改造提供一些有用的幫助。
參考文獻:
[1]陳卓.建筑結構加固改造設計及在工程中的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9,412:177-179.
[2]王儉峰.現(xiàn)有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設計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chǎn),2019,16:83.
[3]王卉.淺談多層建筑結構的抗震加固技術[J].智能城市,2018,419:40-41.
[4]王楠.關于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若干問題的討論[J].居舍,2018,35:9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