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果
摘要:大學時代是人生最重要而關鍵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都慢慢成熟,理想信念也逐漸確立起來,在這里人生的最初夢想得以開花結果。由此可見,把控好大學時光非常關鍵。鑒于此,本文就促進紅色歌曲進入大學音樂課堂的應用展開探討,以期為相關工作起到參考作用。
關鍵詞:紅色歌曲;大學;音樂課堂
1.紅色歌曲定義及其藝術特色
1.1紅歌的定義
紅色歌曲是社會主義國家特有的一種政治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在中國的發(fā)展尤其興盛,其核心主旨在于通過歌曲來歌頌祖國、歌頌無產階級革命、歌頌共產黨。根據(jù)以上定義可以發(fā)現(xiàn),紅色歌曲帶有強烈的政治取向,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意識形態(tài)思想,具體來講紅歌體現(xiàn)的是無產階級革命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的內在精神需求。紅色歌曲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具有強烈的風格和獨特的藝術魅力,這也是紅色歌曲得到廣泛傳唱的原因和價值所在。
1.2紅歌的藝術特色
要分析紅色歌曲的藝術特色,首先要追究紅色歌曲的來源。紅色歌曲最早以民歌的形式出現(xiàn),這是其得到廣大人們群眾喜愛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時這一起源也決定了紅色歌曲具有通俗易懂、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特點。紅色歌曲從音樂上來說具有曲調優(yōu)美,語言通俗易懂但又不乏精煉的特點。每一首紅色歌曲都是在具體的革命生活或者生產實際中產生并得到傳唱的,在這個過程中廣大人們群眾對其進行了大量的再創(chuàng)造,這個過程促使紅色歌曲從整體上得到進一步精煉和升華,最終達到藝術魅力和朗朗上口的流暢性的完美結合。紅色歌曲包含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真情實感,這促使紅歌達到了一種情真意切、簡潔明暢的效果。
紅色歌曲在藝術方面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質樸。紅色歌曲的這一藝術特征來源于民歌,而且進一步將其發(fā)揚光大,形成了紅歌特有的藝術特色。紅歌在具體的革命生產活動中產生,直接反映了當時特定人群的精神風貌,因此其中蘊含的情感顯得質樸感人、誠摯動人,尤其是那些歌頌祖國、歌頌人民、歌頌黨的紅歌,在這方面的特色更加突出。紅色歌曲具有一定的時代性。紅色歌曲是伴隨著無產階級革命以及社會主義生產出現(xiàn)并得到發(fā)展的,由當時的人民群眾最先傳唱,反映的是對應時期的社會生活,因此在不同歷史時期,紅色歌曲所傳達的內容、情感和思想存在較大差異,這使得紅色歌曲具有了強烈的時代性。比如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紅色歌曲《游擊隊歌》《小放?!敷w現(xiàn)的就是戰(zhàn)爭時期人們的精神狀態(tài),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我的祖國》《翻身農奴把歌唱》《十五的月亮》《祝福祖國》等則展示的是人們在生產建設過程中的精神風貌。紅色歌曲的這些藝術特色,使它區(qū)別于其他音樂藝術,也是它具有獨特的美育功能和社會教育功能的基礎。
2.將紅色民歌融入課堂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新一代青少年對本地傳統(tǒng)民歌的了解與學習都極少,即使本省各類學校在教學培育中有意識地強調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也很少把學習紅色文化、教唱紅色歌曲列入實際的教學課程計劃中,中、小學校中的藝術類課程也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因此,要把紅色音樂文化傳承落實到實處,最重要的是要將紅色歌曲教學納入實際的教學計劃中,把演唱教學融入到課程教學實踐當中。學校??梢葬槍Σ煌昙?、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相應的愛國紅色文化課程,包括學習紅軍戰(zhàn)爭的知識、教唱紅色歌曲等,讓紅色文化、紅色歌曲真正進入課堂。開設充分體現(xiàn)地方特色、貼近學生生活的優(yōu)秀紅色民歌示范課,能激發(fā)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近幾年,中、小學校在傳統(tǒng)文化方面的教育開始日趨增多,音樂類非遺文化已經開始進入學校,這加強了安徽民歌中小學傳承基地的建設,有些地方的中、小學校已經將教唱民歌納入到課堂之中,例如:安徽省內的黃山地區(qū)、蚌埠地區(qū)、巢湖地區(qū)、當涂地區(qū)等。有些中小學已經開設了本地的民歌課程,民歌在這些地區(qū)擁有了新的生長力量,這些成功經驗值得借鑒。高等院校作為培育優(yōu)秀青年人才的教育基地,也是發(fā)展與保護紅色文化的重要力量。將地方音樂引入高校音樂課堂,順應了后現(xiàn)代教學學科內涵所提倡的尊重文化個性、強調文化差異、重視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造發(fā)揮的宗旨。
3.挖掘地方紅色民歌,探索“民族性”情感教學方法
地方紅色民歌是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產物,充滿時代氣息、民族風格、地方特點的歌聲能夠引人入勝,將聽眾帶入特定的氛圍情境之中,直觀的感受到強烈的歷史氣息與愛國主的熱情。以紅色民歌為歷史教學載體,將《綱要》課程教學與紅色民歌結合起來,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實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融入,提高教學效果。將地方紅色民歌融入《綱要》課程教學,應當把握好以下原則:一是要依據(jù)課程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紅色民歌,正確處理好內容與載體的關系,要避免將《綱要》課程上成音樂課。如在講解“中國革命道路”時可以選擇《革命要靠來百姓》作為教學導入,讓學生在聆聽歌曲的同時,感受創(chuàng)設的歷史情境。二是要選擇學生較為熟悉的歌曲,并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鼓勵學生根據(jù)教學內容,通過查閱歷史資料,了解歌曲的歷史背景,選擇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紅色民歌,并通過演唱民歌,拉近學生與革命歷史事件的情感聯(lián)系。
4.弘揚地方紅色精神,融合“多樣性”課堂教學內容
紅色精神是中國人民革命、建設、改革奮斗史的精神升華,將紅色精神融入《綱要》課程教學,既是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路徑?!翱拐鹁葹木瘛笔侵袊伯a黨在“5.12”特大地震之后,領導人民在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過程中,百折不撓、奮勇拼搏的精神的凝練。四川作為“5.12”特大地震的重災區(qū),四川人民是災難的親歷者,也是家園的重建者,對在災難中形成的“抗震救災精神”刻骨銘心。在《綱要》課程教學中,從歷史的角度重讀“抗震救災”的偉大歷程,重溫“抗震救災”的偉大精神,引導學生進一步了解、讀懂、銘記“抗震救災精神”的重要意義與時代價值,能夠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精神上獲得深化。
結語
紅歌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它的旋律優(yōu)美,曲調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通過鑒賞、演唱紅歌、參與紅歌活動,能提高大學生對美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感悟,每一首紅歌都講授著一個感人的故事,記錄著中華民族成長的光輝歷程,它激勵著大學生們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鼓舞著大學生們不忘國恥,懂得感恩;幫助大學生們凈化心靈,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愛國熱情。因此,在大學音樂課堂傳承紅歌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值得每一個音樂老師去研究、探討,甚至一輩子去踐行,也希望得到社會各界的扶持和幫助,讓紅歌文化繼續(xù)發(fā)揚光大,祖祖輩輩都能聽到這些動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