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jié)期間,杭州的方益群在朋友圈里為親友們準備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并配文:過年了,準備了81道中華美石(食)供大家“品嘗”,每天9道,“吃”不完收藏喔。
看起來軟糯香甜的柿餅、層次分明的皮蛋、色澤誘人的東坡肉……居然都是用天然未加工的石頭做成的。他的奇石工作室,盡是新奇,尤其是他那108道奇石菜肴和12生肖石栩栩如生。
與石頭的不解之緣
老方從小就喜歡擺弄盆栽,從玩盆栽開始接觸假山、奇石,只要有空就滿山遍野地找樹樁和假山石材料。20多年前,老方路過安徽和石家莊時就被當地的奇石吸引了,當時只是想著買幾塊做個紀念,從此一發(fā)不可收。
“精美的石頭是大自然的造化和對人類的饋贈,要是得到一塊好石頭,我會開心得睡不著覺。”老方對奇石格外喜愛。為了學做放置奇石的底座,老方還特地跑到東陽學了半年木雕手藝。
栩栩如生也有秘訣
老方將兩個工作室分成了3個展區(qū),分別是小品石、菜肴石和全國各地的品種石。
這些天然的石頭是怎么以假亂真的呢?秘訣在于創(chuàng)意。
同樣的一類奇石,風化程度不同,可做成的“菜肴”也不同?!白龀汕煽肆Α⒃捗泛蜕胶颂业氖^都是火山巖,只是因為它們經歷的變化不同,稍加裝飾就成了3種美食?!?/p>
此外,還有一種底座創(chuàng)意。如一尊石佛本身沒有腳,老方利用底座給石佛加上了腳?;蚴窃谄媸械耐庑紊霞由险婕一铮诶戏降念^腦風暴下,加上柿子蒂的“柿餅”和藏在雪糕包裝紙里的“冰棒”都顯得格外逼真。
“撿漏”來的寶貝
這些奇石從哪來?老方說:“奇石的收藏主要有3條途徑,主要以買為主,或是石友之間的交換,或是親自去撿。” 20多年來,他尋石的足跡,北到新疆、內蒙古,南至廣西、云南,甚至還去過越南、緬甸。
前些年的一天,老方回金華探親,在一輛農用三輪車的角落里發(fā)現(xiàn)了一塊被浮土包裹著的“臘肉石”。
經驗豐富的老方一眼就知道這是店家沒有看出名堂的寶貝,立即花了200元買下,帶回杭州清洗干凈后,一塊肥瘦相間的“臘肉”便呈現(xiàn)在眼前,就連毛孔都有,這塊“臘肉石”還在全國石展上得過金獎。
一次在廣西柳州石展的地攤上,有個攤主正在賣大化石,老方看中了一塊石頭,輕描淡寫地詢問價格,最終以100元成交。等付了錢老方才告訴攤主,這塊石頭像鴨頭,攤主聽后腸子都悔青了。
(摘自《浙江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