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香英
[摘要]玉米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提高其產量是必要的,作為技術人員,在有效地分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過程中,應該結合工作實際,不斷總結更加有效的技術措施,從而才能保證玉米質量與產量。文章通過對玉米種植技術的研究,總結了具體的種植措施,旨在提高玉米產量,從而確保種植戶提高經濟收益,以實現農業(yè)經濟的穩(wěn)定發(fā)展。
[關鍵詞]栽培技術;玉米種植;產量
中圖分類號:S51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0724
1? 玉米栽培技術
1.1? 玉米栽培前期準備工作
1.1.1? 土壤選擇
由于玉米根系較為發(fā)達并且莖稈較高,土壤必須要滿足根莖的需求,才能使玉米高產。因此,在選擇土壤時,要選擇較為疏松的土壤,這樣可以使根莖有足夠的呼吸空間,同時還要選擇土層較厚的土壤,這樣可以保證根莖扎根,避免玉米倒伏現象的發(fā)生。如果在貧瘠的土壤中進行玉米栽培,那么一定要先對土壤進行養(yǎng)護,這樣才能為玉米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保證玉米的產量[1]。
1.1.2? 整地
在土壤選擇工作結束后,要進行整地,先將土壤進行深耕,然后將結塊的土壤進行碾碎,一般來說,耕地的深度在20 cm左右,同時要將土壤翻曬,這樣可以為玉米健康生長奠定扎實的基礎。
1.1.3? 選種
在選種環(huán)節(jié),要遵循因地適宜的原則,種植戶要對當地環(huán)境以及土壤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可以直接在農業(yè)市場中購買新的種子,也可以使用往年剩下的玉米種子,但是一定要注意,種子必須飽滿,并且種子皮不能出現破損,保證種子的發(fā)芽率。另外,種子要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以及抗倒伏的種子,這樣可以有效減少玉米生長中病蟲害情況的發(fā)生。在選種后還要開始浸種工作,可以選擇濃度為50%的硫磷乳油500 mL兌水20 L,將200 kg的種子浸泡其中,這樣可以大幅度提升種子抗病蟲害的能力[2]。
1.2? 播種過程中注意事項
播種同樣要根據不同地區(qū)氣候條件進行,通常來說早熟的玉米播種時間在每年的2月左右,中熟的玉米播種時間在每年的5月左右,而秋玉米的播種時間在每年的8月左右。在實際播種時,可以選擇覆膜育苗的方式,這樣可以使玉米早播種早栽種,在梅雨季節(jié)前就完成揚花,在高溫伏旱前就達到灌漿成熟期,以有效避免氣候條件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同時也是抗災避災的重要方式之一。當玉米幼苗生長到2.5~3葉的時候,要選擇陰天或者晴天進行移栽,想要保證玉米的返青,一定要避開寒潮天氣。另外,玉米播種過程中要注意對密植進行控制,要充分了解玉米品種的特性,根據特性的具體情況進行密植,通常來說,緊湊型和半緊湊型的玉米品種密植控制在667 m2植3 200~3 600株,而平展型品種的密植要控制在667 m2植2 800~3 000株,確保播種的質量[3]。
1.3? 玉米栽培過程中的施肥
玉米是喜陽植物,當光照條件充足后,可以促進玉米的生長,同時玉米植株的根系發(fā)達,對營養(yǎng)成分需求較多,在玉米生長的各個階段都要進行合理的施肥,從而滿足玉米生長對營養(yǎng)的需求。總的來說,氮素是玉米生長中需求量最多的一種肥料,而對磷和鉀的需求相對較少,一般來說,每生產100 kg籽粒,需氮2.2~4.2 kg﹑磷0.5~1.5 kg﹑鉀1.5~4 kg,氮、磷、鉀之間的比例約3∶1∶2。在實際施肥中,不能將肥料直接施在玉米植株的根部,而是要與根部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根部出現燒壞的情況。通常情況下對玉米施肥主要在玉米的幼苗期,玉米的幼苗生長期有3片葉子,當生長到5片葉子時就要進行施肥工作,這樣可以保證幼苗生長的速度。另外,要在玉米的穗期進行施肥,主要目的是促進雌穗的分化,在玉米花粒期施肥主要是保證玉米有充足的營養(yǎng)[4]。
1.4? 玉米栽培中的灌溉
玉米雖然屬于耐旱性較強的農作物,但是充沛的水量可以促進玉米的生長。與施肥相同,玉米的灌溉要根據生長周期的不同進行。在玉米的出苗期對水量沒有過多的需求,如果土壤中有充足的水量,那么在此期間不需要灌溉。玉米的生殖生長期至抽穗開花期,這個階段對于水量有著較大的需求,并且這個時期的玉米吸水量也相對較高,如果缺水,那么就會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因此,土壤中的含水量應該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80%左右。玉米產量形成的主要階段就是授粉到乳熟末期,如果出現干旱情況,同樣會對產量造成影響,對于這個時期,土壤中的水分應該保持在持水量的70%左右,避免植株出現早衰的情況,使土壤中的養(yǎng)分可以輸送到籽粒,保證玉米籽粒的飽滿。在玉米灌漿期結束后,進入完熟期,這個階段對水量的需求在4%~7%。通過對玉米種植調查情況來看,處于苗期的玉米在干旱情況下生長有一定的益處,而拔節(jié)后需要加大水量的補給,如果拔節(jié)后不能給予充足的水量,明顯會降低玉米的產量。而抽穗到開花這個階段,是玉米對缺水最為敏感的時期,針對這種情況,要在以玉米開花為中心的前10 d和后20 d大約1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灌溉,保證玉米有充足的水分。在實際灌溉中,灌溉的次數主要根據當地降雨等情況,一般來說是澆1~3次,鐵茬播種田一般來說要在播種后澆蒙頭水,而苗期則不需要澆水,套播田則不同,要在苗期根據當地情況澆水一次,時間則是越早越好[5-6]。
2? 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2.1? 農業(yè)防控技術
在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中,農業(yè)防控技術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其防控手段也相對較多,首先,在玉米選種方面進行防控,也就是說選種時要選擇適合產地種植環(huán)境的玉米品種以及品質好的玉米品種;其次,在播種環(huán)節(jié),要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播種,盡量錯開害蟲遷徙的高發(fā)季節(jié)播種;再次,要合理控制植株的密度,這樣可以避免病蟲害發(fā)生后大面積的傳染情況發(fā)生;最后,加強對玉米田間種植管理工作的重視,在施肥灌溉時要對玉米的生長情況進行檢查,在病蟲害發(fā)生初期時,要及時將傳染嚴重的植株進行鏟除,對輕度感染的病植株進行修剪,將減掉的枝葉進行焚燒[7]。
2.2? 生物防控技術
對于玉米生物防控技術來說,主要是利用食物鏈來完成防控工作,通過良好的生物制約功能,投放一些玉米害蟲的天敵,從而達到病蟲害防治的作用,避免化學藥品對環(huán)境的污染,其環(huán)保價值相對較高。玉米生物防控技術主要有兩個方法,首先是以蟲治蟲的方法,通過赤眼蜂的利用,對玉米螟進行防治。對于卵寄生性的害蟲來說,赤眼蜂就是天敵,尤其在玉米螟產卵的高峰期,投放大量的赤眼蜂,在玉米大喇叭口接種赤眼蜂的卵塊,可以有效消滅玉米螟,保護玉米植株健康生長。其次是以菌治蟲的方法,通過BT蘇云金桿菌對玉米螟進行防治。BT蘇云金桿菌有著適用范圍廣的優(yōu)勢,在玉米螟爆發(fā)的高峰期將BT蘇云金桿菌進行噴灑,可以有效防治玉米螟,而在實際噴灑中一定要注意選擇大容量的噴霧,如果噴灑后下雨,那么要進行補噴工作[8]。
2.3? 物理防控技術
玉米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中,物理防控技術具有操作簡單、防控效果好和無公害的優(yōu)勢,主要是通過燈光誘殺、性誘劑誘殺和色板誘殺3種。首先,燈光誘殺的防控方式是在田間安裝頻振式殺蟲燈和黑光燈對玉米螟等害蟲進行誘殺,其原理是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其次,性誘劑誘殺是將性誘劑植入釋放器中,使性誘劑擴散到田間,在性誘劑防控方式中主要使用玉米螟性誘劑,誘殺玉米螟;再次是色板誘殺,玉米的蟲害中有一部分蟲害對色彩鮮艷的地方比較敏感,通過色板的方式,將害蟲進行誘殺,主要使用的色板是黃色黏蟲板[9]。
2.4? 化學防控技術
化學防控技術也是綠色防控技術中的一種,但是在使用化學防控技術時,要對化學藥劑進行合理的利用,在防控病蟲害的同時,減少對環(huán)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因此,所選擇的化學農藥必須具有低毒、低殘留、高效等特點,也可以選擇以生物制劑為主的藥劑。另外,在使用農藥時,要根據土地的面積進行農藥的噴灑,注意在玉米收獲的前幾天不要進行農藥噴灑,避免出現食用玉米中毒等情況的發(fā)生[10]。
在使用化學防控技術時,一定要根據不同類型的病蟲害選擇不同的化學方式:首先是玉米螟的防治。當玉米生長到心葉期時,可以選擇1.5%濃度的辛硫磷顆粒劑,1~2 kg/667m2,配合5倍的細土進行混合,然后均勻地撒入玉米的喇叭口中,當玉米生長到雄穗打苞期時,可以選擇2.5%濃度的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對花絲進行蘸滴,從而對玉米螟進行防治。其次是對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將濃度為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到患病的植株上,每周噴灑一次,連續(xù)2~3周。
3? 結? 論
通過實踐探索,本文總結了玉米高產栽培技術,通過進一步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有效借鑒與參考,從而為玉米產量提高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鄭和松.關于高產栽培技術在玉米種植的運用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11):12.
[2]莊同金.基于玉米帶狀種植高產栽培技術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9):28.
[3]鄒軍順,李新果,馬文峰.中國玉米種植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分析及政策建議[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4(1):13-15.
[4]董佳蘋,鐘昱,孟凡璠,等.引導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的對策研究——基于東北地區(qū)比價收益分析[J].糧食科技與經濟,2016(3):6-8.
[5]田仁友.高產栽培技術在玉米種植的運用[J].農技服務,2016(4):82.
[6]趙致,張榮達,吳盛黎,等.緊湊型玉米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研究[J].中國農業(yè)科學,2001(5):537-543.
[7]邢躍先,檀國慶,張妤,等.吉林省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玉米科學,2006(3):126-128.
[8]張守林,王要闖,戚廷香,等.黃淮海地區(qū)夏玉米超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9(14):130-133.
[9]南紀琴,肖俊夫,劉戰(zhàn)東.黃淮海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0(21):106-110.
[10]吳地.水果玉米玉甜388高產栽培技術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