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曉陽 by Xiao Xiaoyang
賞玩高手往往對觀賞石的甄選較為苛嚴,對瑕疵的“容忍度”較低,因此能入法眼的觀賞石不多。相反,初入玩石之道者,滿眼都是“好石”,對觀賞石的毛病視而不見?,F(xiàn)列舉識讀畫面石應注意的九個問題,以供初學借鑒。
初玩畫面石者,往往對圖案的“興奮度”較高,而對形象準確性的要求不高,解讀牽強,常偏執(zhí)于局部的像,卻忽視整體的象形程度。圖1長江油畫石《菩提樹下》,顏色古雅,人物位置恰當,但菩提樹的象形度低,可謂美中不足。
對于畫面形象的追求不能僅止于“像”,更要關注是否美,是否生動有趣。像而不美,或像而呆板,不可取。如人物畫面石一般要有“情節(jié)意識”,需根據(jù)人物的動態(tài)、服飾、器物及與周邊的關系,判斷人在做什么,從而闡述主題。圖2長江石《赴會》的畫面,猶如登山的女子,頭綁方巾,身穿衣裙,手持衣服揮舞,似有召喚之意。此石構圖和諧,人物形象準確,形態(tài)生動,富有情節(jié)感,女子似欲登山赴會,留給讀者充分的想象空間。人物畫面如果不能闡釋主題情節(jié),那就要求人物本身具有足夠的形象美感,以形象美博人眼球。
圖1 題名:【菩提樹下】 石種:長江石
圖2 題名:【赴會】 石種:長江石
圖3 題名:【大圣開路】 石種:長江石
圖4 題名:【保爾柯察金】 石種:長江石
“像”還有寫實之像與變形之像、形似與神似之別。藝術創(chuàng)作中,常常不滿足于寫實之像,而采取夸張變形的手法,例如將人的頭部變小、脖子拉長,或?qū)⑼尾?、乳房夸大等,以求裝飾趣味,這種變形之“像”在藝術上是成立的。因此,面對“類繪畫”的畫面石,觀者應當具備欣賞變形之像的眼光,并能對是否美和生動做出準確的判斷。
畫面石欣賞不僅要關注局部,還要關注整體。初學者常犯的錯誤是“攻其一點,不及其余”,即只關注局部好不好,忽略了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如果畫面局部形象好,但其余部分紛雜,或毫無用處,就會對主題內(nèi)容的呈現(xiàn)造成干擾。
人們對于畫面的主題是有偏好的,以植物為例,梅蘭竹菊是人們喜愛的主題,不僅在于花的美或香,更在于人格化的象征。以動物為例,神龍勝于小蟲,大鵬勝于烏鴉。因此,畫面石的收藏,應盡量選擇吉祥、美好、積極、富有啟迪意義的主題畫面。
當石表畫面的形象可以“雙讀”時,在構圖允許的范圍內(nèi),宜以“取大”為原則,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將紋樣納入主題形象,提高圖案的“利用率”。圖3長江石《大圣開路》,藏家以“取小”讀石,將視點集中在圖案上方中間的一小部分,形象略似孫悟空肩扛金箍棒而行。這樣讀石存在兩個問題:其一,孫悟空的形象特征不夠準確。其二,孫悟空以外的大部分紋樣并不能構成相應的地貌形象,顯得多余。筆者以為改從“取大”的角度看,可將紋樣看作藏族婦女伸展雙臂,翩翩起舞的姿態(tài),取名《鍋莊舞》。這樣讀石,就將紋樣的絕大部分都納入了主題形象中。
觀賞石源于天然,難免瑕疵。甄選觀賞石時,須對瑕疵存有一定的容忍度,在權衡醇美與疵病之后,對觀賞石的抉擇做出判定。圖4長江石《保爾柯察金》,五官不夠端正,左上角形態(tài)不清(似帽似發(fā)),圖案有淺色細線干擾,石頭中部還有一段細裂縫,但人物頭像特征突出,構圖和諧,明暗富有層次,背景襯托良好,值得收藏。
觀賞石鑒賞,宜從多角度讀石。有時將石頭顛倒過來或翻一面看,能獲得意外的驚喜。
畫面石識讀過程中,常會遇到“多余”的紋樣干擾主題形象的呈現(xiàn)。有時換一種思路讀石,往往能化害為利,令畫面“起死回生”。圖5長江石《電母》,圖案呈現(xiàn)的是著長寬紅袍之人,水袖飄垂,袍擺后揚,儼然國畫人物,顏料滲透暈化的水跡效果十分逼真。圖中的一串白紋原是瑕疵,怎樣化解?筆者的解決方案是將圖中人物當作“電母”,白紋看作閃電。傳說電母手持鏡子,鏡子一抖便有閃電發(fā)出。
作為雅石,命名意義重大,不可隨意。在切題的前提下,命名首求“雅而能馴”,次求“俗而有趣”?!把拧本褪怯形牟?,有詩意,有內(nèi)涵;“馴”就是文理通,不生拗;“俗”指通俗而非庸俗;“趣”指有意趣。命名雖尚雅,但太雅也可能曲高和寡。雅與俗有不同的功用,媒介宣傳當用雅,大型展覽不妨通俗。圖6長江墨畫石,為山泉瀉潭之景,求雅可命名《漱玉鳴琴》,求通俗可命名《泉水叮咚》,后者讓人聯(lián)想到歌曲《泉水叮咚響》,意蘊轉(zhuǎn)深。
觀賞石命名的常見毛病是“貼標簽”——像什么就叫什么,例如像鸚鵡就叫《鸚鵡》,這樣命名俗而無趣,改為《饒舌何嫌》就有趣了。
圖5 題名:【電母】 石種:長江石
圖6 題名:【漱玉鳴琴】 石種:長江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