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宇橋
一、戲曲電影的發(fā)展脈絡和受眾狀況
中國戲曲電影發(fā)展,按照高小健先生在《中國戲曲電影史》中的觀點,戲曲片發(fā)展的階段主要有七個,分別是1905-1920年的初始試驗階段,1930-1949年的初步探索階段,1949-1955年的成長階段,1956-1963年的繁榮階段,1964-1975年的極端政治化階段,1976-1988年的新戲曲繁榮階段以及1989年以后的整體衰落階段[1]。根據高小健的論述,在戲曲電影中,戲曲相對于電影,核心特征是程式化表演和“舞臺假定性”,即舞臺和畫面上的寫意。戲曲電影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就是程式化表演的假定性和銀幕的擬真性之間的矛盾[2],從整體上需要看受眾出現的問題。分析當下受眾狀況,應當從戲曲電影本身的接受程度和效果出發(fā),從而推理分析出戲曲電影創(chuàng)作衰落的原因和表現。
從客觀和可操作性角度來看,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工具具有較好的借鑒優(yōu)勢。在認知心理學中,人可以看作是一個信息加工的系統,包括感覺輸入的編碼、貯存和提取的全過程。按照這一觀點,信息加工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都以某種方式相互聯系。不同部分的編碼可以從微觀角度測量出受眾在觀看戲曲電影以及戲曲電影元素中產生的心理過程,比對出受眾對于戲曲電影接受程度出現降低的原因以及從個人角度戲曲電影接受程度的相關因素。
程式的受眾認知,可以從實驗角度找出一種測定觀眾對于程式認知和測定戲曲電影抽象程度的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通過兩個實驗,測量出抽象化指數與先前的經驗程度都對于觀眾的程式識別有相關的關系;且觀測出自變量與程式的關系。
二、戲曲片程式的量化:抽象化指數測定
本實驗旨在對于戲曲電影的后天學習接受程度和認知的關系,程式和抽象的關系,以及是否可以有方法來測定和計算,以此推斷程式的抽象程度和觀眾的認知程度之間相關的可能性。
(一)研究概述
本實驗目標未找出戲曲電影某一程式片段的抽象指數方法。抽象化指數可以一定程度代表“電影化指數”,因為戲曲相對于電影,核心特征是“寫意”[3],也就是抽象化,因此抽象化指數的測定可以一定程度上表示該戲曲電影是更加偏向“舞臺戲曲”還是“電影”。
(二)假設前提
抽象是相對于人而言的,可以看做是特定的心理過程。認知心理學認為,該過程是可以通過測定量化的,根據關系性質R和一階性質f遞歸疊加,抽象程度可以在某程度上通過測定獲得。具體的方法有諸如神經電位法、性質聯想法[4]等等。同時,“抽象”的數學定義是指從看似不同的相似數學對象中找出共同的東西,主要的原則就是特征分離概括化法則。
因此,戲曲電影的“電影化”指數可以根據“戲曲化”指數來確定,而“戲曲化指數”可以通過寫意程度也就是抽象化程度來反映;若觀看者確定,則抽象化程度是可測的。
(三)實驗過程
1.確定常模。標準是用于比較的標準數量,從標準樣品測試結果計算得出,即標準樣品的平均值和標準偏差。它是人才評估的參考分數標準,用于比較和解釋測試結果。對于本次研究來說,需要確定一個觀看者。因為不同觀看者感知的角度不同,因此必須確定一個常模。確定方法:以目前已有被試的想象能力測試結果(個體創(chuàng)造性)的平均數為準。
2.創(chuàng)造力測試:RAT量表——中文遠距離聯想測驗。長距離關聯測試最早1960年前后由梅恩尼克Sarn設計,梅恩迪克認為,創(chuàng)意思維是重新整合聯想收購要素的過程。新關聯元素相互關聯的時間越長,思考或解決問題的過程就越有創(chuàng)意[5]。他認為,創(chuàng)意人的交往與普通人不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他們有廣泛的聯系,一個元素可以與許多其他元素相關聯;而一般人的元素連接則比較少。因此,通過創(chuàng)造力測試,控制第一個變量——在固定創(chuàng)造力和聯想能力的情況下,這樣的對象對于某個抽象信息的想象力。通過RAT測試,確定了一位固定想象能力的被試,來自北京師范大學2014級新聞傳播學院,對于戲曲電影的了解度并不高。
3.對于“想象力指數”的測定。例如對于“對于特定程式的電影再現”測定:以經典程式表演元素“趟馬”為例,這種程式在戲曲電影中有五種再現處理方法[6],分別從有馬鞭有實景的真實拍攝到完全通過演員表演展現的處理方式。將這五種處理方法對應的電影片段分別給被試觀看,觀看這五個級別后,固定填寫空格,寫出聯想到的詞匯,其他程式依次類推。
(四)實驗數據與計算
在某個遠距離聯想測量結果的常模人情況下,在單位時間觀看一個要表達的事物,固定聯想到的詞語的上限。
公式為此類信息的抽象化表達指數=近義詞語數量/聯想相關詞的數量;最抽象則趨近于0;最具體則趨近于1,測試出有效度的每類信息的抽象化指數X,則這個指數就用來測量以后出現的所有這一類信息。對于常模來說,只要電影中出現了單位時間的A類信息,則就把這個信息的指數固定為Xa,則:設F(X)為全片抽象化指數,每個信息出現的時長為T,常模人為q,則計算全片抽象化指數模型公式為:
此種方法測量出來的結論為:抽象化指數越低,表示電影或者電影片段越抽象;抽象化指數越高,表示電影或者電影片段越具體。
三、程式抽象指數和原先認知的關系—反應時實驗
(一)實驗摘要
以反應時實驗為基本原理,以前文中程式化表演片段的抽象化指數測量方法為數據基礎,通過兩個子實驗,控制抽象化指數測量不同前期經驗被試對于程式表演片段的反應,以及有固定前期經驗的被試對于不同抽象化指數表演片段的反應,探求二者之間的關系。
(二)實驗假設
假設一:觀眾對于程式化表演的識別程度與此程式片段的抽象程度相關,越抽象,識別度越低;越具體,識別度越高。
假設二:觀眾對于程式化表演的識別程度與其原先接受的戲曲學習相關,了解程度越高,識別度越高;了解程度越低,識別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