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深空探測的科學浪潮已悄然興起,這其中怎能少了中國的身影呢?
近日,在山東舉辦的2019軟件定義衛(wèi)星高峰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在報告中透露:中國將于2020年探測火星。探測器將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fā)射場發(fā)射。他還表示,此次中國將通過火星衛(wèi)星、火星著陸器和火星車聯(lián)合探測火星,目前火星車已經(jīng)準備好。消息一經(jīng)披露,立即引發(fā)廣泛關注。
據(jù)統(tǒng)計,人類歷史上探測火星已有45次,但成功的只有18次,成功率僅40%。曾有人這樣比喻:讓探測器在火星精準著陸,相當于從巴黎擊出一只高爾夫球,落在東京的一個洞里。此前,只有美國在一次火星任務中同時完成“繞”和“落”,歐洲曾兩次嘗試“繞”和“落”,最終都沒有成功實現(xiàn)“落”。雖然火星探測的難度非常大,但中國已經(jīng)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歐陽自遠院士當日透露,目前我國已完成火星探測軌道設計、測控通信、自主導航、表面軟著陸等關鍵技術的科研攻關,為自主火星探測奠定了技術基礎。
另據(jù)報道,2020年可能是史上最密集的火星探測期,除了中國,還有美國計劃發(fā)射新型火星探測車,歐空局計劃發(fā)射ExoMars火星車,印度、阿聯(lián)酋計劃向火星送出探測器。
之所以選擇明年,是因為地球距離火星近點約為5500萬公里,最遠點則超過4億公里,地球繞著太陽轉(zhuǎn)一圈是365天,而火星繞著太陽轉(zhuǎn)一圈大概是687天,只有地球與火星夾角為70°時發(fā)射探測器才能如期抵達火星——而這個機會窗口,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皝G了(2020年)這個機會,對不起,兩年零兩個月以后,才能再發(fā)射一次(探測器),否則到不了火星。”歐陽自遠院士說。
“科學家擔心人類未來的命運,因為我們地球受到太多的自然威脅,再加上人類自身的一些行為,未來很可能把地球破壞得不能夠宜居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在太陽系里面找一個對象,探討能否把它變成第二個地球,讓人類能夠大量的遷居到上面去。目前看,唯一可能的一個天體就是火星?!睔W陽自遠說。他相信,通過人類的智慧和長期努力,火星這顆貧瘠的行星一定能被改造成適合人類生存的“第二家園”。
歐陽自遠院士還建議,在深空探測方面,我國應圍繞空間科學重大問題,統(tǒng)籌開展太陽、類地行星、巨行星和小天體的探測,突破深空探測核心技術,建立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體系,使我國基本具備探測太陽系主要天體的能力,在深空探測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深空探測上,中國應該飛得更遠,中國也有能力飛得更遠!”他說。
媒體評點:我們?nèi)セ鹦?,不是因為那里好玩,也不是為了證明我們“到此一游”,而是因為我們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因為我們對困難敢于挑戰(zhàn)。著陸火星僅僅是邁向深空的第一步,未來還會嘗試從火星取樣返回,也會向小行星、木星等其他天體派出探測器,探索更多的未知,破解更多的謎題。(施韡《新京報》)
話題拓展:中國力量;科技進步;邁向深空的第一步;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探索未知;好奇心;挑戰(zhàn)……
(資料來源:《新京報》《中國青年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