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璇
青島市市立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山東青島 266000
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螺旋CT也在各種臨床疾病的診斷中發(fā)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安全無創(chuàng)、經(jīng)濟快捷、結果準確等優(yōu)勢[1-2]。靜脈注入碘對比劑是增強CT掃描中的重要技術之一,其目的是更佳清晰的顯示出病灶與器官影像。然而,短時間內向靜脈輸入碘對比劑時,因輸入速度快、注射量大,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惡心、疼痛、過敏樣等不良反應,這給診斷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3]。有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能夠改善增強CT受檢者的身心狀態(tài),降低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4]。為了保證臨床患者的CT診斷質量,2018年1—12月該院對102例接受增強CT掃描的患者應用了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獲取到的預防效果十分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接受增強CT掃描的患者102例。納入標準:初次接受增強CT掃描;意識清晰,具有良好的溝通與認知能力;自愿配合該次檢查;排除標準:過敏性哮喘、呼吸衰竭;甲狀腺功能障礙、對碘劑有過敏史;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腦血管疾病、嚴重肺動脈高壓、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功能較差、嚴重心律失常、嚴重竇性心動過緩;嚴重的肺泡性囊腫、大皰性肺氣腫、嚴重感染、膿胸;自身免疫性疾??;造血功能障礙。102例接受增強CT掃描的患者以隨機數(shù)表法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各51例。對照組:男性30例,女性 21 例;年齡 20~74 歲,平均年齡(44.6±5.6)歲;受檢部位為胸部16例,腹部35例。研究組:男性31例,女性 20 例;年齡 20~75 歲,平均年齡(44.5±4.8)歲;受檢部位為胸部18例,腹部33例。在性別、年齡與受檢部位對比中,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均通過128排螺旋CT(型號:DISCOVERY HD,由美國GE公司生產)、雙筒高壓注射(由Medtron公司生產)與配套專用密閉型BD22G套管針進行行增強掃描,檢查前6~10 h禁飲與禁食。對比劑選用碘克沙醇注射液(濃度調整為350 mg/mL)。
1.2.1 全面了了解患者的病史 碘過敏試驗前應全面詢問患者的病史,對于有過敏史者應禁止試驗,而過敏體質的患者應謹慎試驗。碘過敏試驗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并準備好急救措施。碘過敏試驗的相關注意事項包括:①試驗前禁 食6~10 h;②增強CT檢查前30 min進行行,靜脈推注試驗量量對 比劑后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過敏反應,由于部分過敏反應不不具有典型性,易易被疏忽,所 以觀察時一定要認真仔細;③試驗完成后15 min,患者無心悸、頭暈、惡心等不不良反應且 確定為陰性者方可實施進一步的增強CT掃描(無需做過敏試驗)。此外,下列患者在原則上禁用碘對比劑,但在嚴格觀察下可慎用。①癲癇患者、巨球蛋白血癥、急性胰腺炎、嗜鉻細胞瘤者;②有呼吸道損害、皮疹、蕁麻疹變態(tài)反應;③長期高危型糖尿?。虎芏喟l(fā)性骨髓瘤;⑤重度腦動脈硬化;⑥脫水狀態(tài);⑦高齡、小兒、幼兒。
1.2.2 圍檢查期的預見性護理 注射碘對比劑時應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則,根據(jù)患者年齡、病情、血管粗細與彈性調節(jié)注射速率,首先以慢速注射5~10 mL,之后加快注射速度,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反應,若有外滲等過敏反應馬上停止注射,并做好急救準備。對于病重與高齡患者,必要時可加用血壓、心電監(jiān)測,以便隨時觀察患者的病情,并調節(jié)碘對比劑注射量與速度。指導患者如何在檢查時屏氣,并示范“吸氣、憋氣15 s再呼吸”等動作。完成檢查后,患者留在觀察室觀察,警惕遲發(fā)性不良反應,30 min后若無不適方可離院。
1.2.3 外滲的預見性護理 注射時選擇粗且彈性佳的血管,例如手背靜脈、肘正中靜脈等上肢靜脈,其中老年患者可選擇前臂正中靜脈。檢查期間一旦發(fā)現(xiàn)對比劑外滲,應馬上停止注射,其中輕中度患者(穿刺點四周組織腫脹范圍<5 cm,局部皮膚疼痛、紅腫)可將患肢抬高,促使靜脈血回流,以利于外滲液體吸收,改善肢體腫脹。同時早期可使用硫酸鎂冷敷,24 h后改為硫酸鎂熱敷或地塞米松濕敷,也可使用馬鈴薯片敷在外滲處。同時,告知患者48 h內禁忌洗熱水澡或熱敷,以免加重腫脹感。
1.2.4 環(huán)境護理 為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應保證室內適宜的濕度與溫度,注意空氣流通,無異味。檢查前30 min可播放舒緩的音樂,消除患者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
①觀察比較兩組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②自擬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兩組患者對該次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包括護理效果、護理效率、護理操作、人性化支持4項,80分以上為滿意。
通過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與百分率(%)表示,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使用碘對比劑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0.00%,對照組為11.76%,研究組使用碘對比劑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χ2=4.427,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對比[n(%)]
研究組51例患者均對該次護理服務滿意,對照組45例患者對該次護理服務滿意,研究組護理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88.2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27,P<0.05)。
增強CT是一種新型的影像學掃描技術,其在CT平掃的基礎上在靜脈注射對比劑,之后對可疑部位重點進行檢查,進一步提高了診斷的準確率[5]。靜脈注入碘對比劑是增強CT掃描中的重要技術之一,不僅能夠明確顯示出病變的數(shù)目、部位、范圍,以及臟器的整體情況,還能夠清楚明確病變部位的范圍、性質與血供情況[6]。然而,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由于增強CT掃描過程中需要經(jīng)靜脈注入有機碘對比劑,患者極易出現(xiàn)惡心、皮疹、外滲等不良反應,不僅增加了患者的不適感,且影響了掃描效果[7-9]。因此,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碘對比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保證患者的診斷質量與安全十分必要。
預見性護理是指護理人員通過護理程序對患者進行全面的判斷與分析,提前預知存在的護理風險,繼而利用有效的措施避免不良反應的出現(xiàn),強化護理質量與患者的滿意度[10]。預見性護理中全面了解患者病史利于護理人員掌握其身心情況,并分析出碘對比劑試驗與使用的禁忌證,做好預防性護理措施,確保檢查的安全性[11-12]。圍檢查期通過合理選擇血管、控制注射速度與劑量、指導患者屏氣等方式,能夠保證檢查的順利實施[13]。同時,由于增強CT掃描是在短時間內向體內注入大量對比劑,不僅嚴重刺激血管,且易誘發(fā)對比劑外滲,繼而影響皮下組織,導致不同程度的軟組織腫脹,甚至損害皮下組織功能,因此應警惕外滲的出現(xiàn)[14]。外滲的預見性護理中重點強調合理選擇患者的血管,并密切觀察局部皮膚與周圍組織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并減少外滲帶來的損傷。環(huán)境護理能夠提高患者對檢查的舒適度,使其身心得到放松,以最佳的狀態(tài)配合檢查工作。學者武海燕[15]對40例增強CT掃描患者應用了預防性護理措施,以期減少碘造影劑所致的不良反應,結果顯示預防性護理觀察組患者碘造影劑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低于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的20.0%。該文研究結果與此結果相近,研究組患者使用碘對比劑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0.00%,低于對照組11.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梢姡A見性護理能夠有效降低增強CT掃描患者碘對比劑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確保檢查質量。同時,研究組護理滿意率100.00%高于對照組88.24%(P<0.05)。預見性護理對傳統(tǒng)護理進行了完善,使臨床護理工作更為規(guī)范與全面,所以進一步提高了患者對護理服務的評價。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可以有效預防增強CT掃描患者碘對比劑的不良反應,強化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