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地球》的文章題目為何要加上“只有”?
“只有”能突出中心
鑫鑫說:我通過查閱資料知道,“只有一個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人類環(huán)境會議提出的口號。文題中的“只有”更能揭示“珍惜資源,保護地球”這一中心內(nèi)容。
“只有”更具比較性
芳芳說:因為“只有”是“唯有,僅有”的意思。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比較得非常好!“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像一葉扁舟。它只有這么大,不會再長大。”這里通過比較,有力地說明了地球的“唯一”性。
課文第六自然段,科學家是這樣比較的:“至少在以地球為中心的40萬億千米的范圍內(nèi),沒有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星球”,進一步深刻地比較出地球的唯一性。
“只有”更有號召力
京京說:課文先用各種說明方法贊美地球——晶瑩的球體,四周裹著水藍色的“紗衣”;半徑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還形象地把地球比作母親,生命的搖籃……接著說明地球上的各種資源——“礦產(chǎn)資源”是有限的;再生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生物資源、大氣資源”如果不合理地運用,也會枯竭,造成災(zāi)難,移居其他星球又不可能。這樣層層深入,最后發(fā)出“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我們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號召,更有說服力。
同學們說得太好了!是呀!“只有”更具說明性,更能突出中心,更有號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