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123 廈門大學(xué)附屬實驗中學(xué) 蔡家玥
我們班的林宇是學(xué)校里“人盡皆知”的“胖墩兒”。他的體形堪稱“完美”,不僅“縱向發(fā)展”,還保持著“橫向發(fā)展”的態(tài)勢。他總是穿著寬大的運動服。別看他一副憨態(tài)可掬的樣子,他可是一個個性十足的胖子呢!不信,且聽我細細道來。
林宇是典型的“大餅?zāi)槨保劬τ旨氂中?,兩個黑眼珠像葡萄籽似的;眉毛又粗又黑,仿佛是用刷子蘸了黑色顏料畫上去的;頭發(fā)又短又粗,像極了刺猬處于警戒狀態(tài)時直豎著的尖刺。
林宇能言善辯,說話一針見血。一年一度的辯論會是林宇“人氣爆棚”的時候,正反方都搶著要他。辯論會上,林宇更是展現(xiàn)出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風(fēng)采。他那胖胖的身材、小小的眼睛和淡定的神色給人一種大智若愚的感覺。每次,他都能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將對手辯得毫無招架之力,落荒而逃。連苛刻的語文老師都忍不住為他擊節(jié)叫好,夸他知識面廣,是位雄辯之才。
林宇不僅能言善辯,而且幽默風(fēng)趣,從不在意自己的體形如何,甚至公開拿自己的體形開玩笑。一次聯(lián)歡會上,他與我們班的“瘦竹竿”邵令合作表演了一段妙趣橫生的相聲《我忍不了》。邵令模仿岳云鵬,林宇模仿孫越。兩人剛往臺上一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還未開演,臺下便笑聲一片。好戲開場了——
邵令:“多少斤?”
林宇裝出一副難為情的樣子,咬著嘴唇:“你問這干嗎啊……260?!?/p>
邵令:“還說260?。俊?/p>
林宇不高興地嚷嚷:“什么叫還說???!”
邵令:“我老問他多少斤,他老跟我說260,260?!?/p>
林宇梗著脖子,理直氣壯地說:“一直260。”
邵令:“后來我才明白,那個秤就到260?!?/p>
林宇低頭打量了一下自己,撓撓后腦勺,恍然大悟:“我讓秤蒙了!”
“哈哈哈……”臺下的同學(xué)們早已笑得前仰后合,上氣不接下氣。從那以后,林宇名聲大噪,成了學(xué)校里的“風(fēng)云人物”,漲粉無數(shù),還因此多了個外號——“胖墩兒”。奇怪的是,他對這個外號并不惱火,還十分幽默地說:“這個外號非我莫屬?!?/p>
林宇還是個“消防員”,“滅火”技術(shù)一流。每當有同學(xué)鬧不和時,他總是第一時間趕過去,擋在那“兩只紅了眼的公雞”中間,充當“隔離墻”,使那對“冤家”無法再用眼神或言語“交戰(zhàn)”。然后再運用他春風(fēng)化雨般的高超手段,擺事實,講道理,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忍一時風(fēng)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六年的老同學(xué),何必這樣……”瞧,“林消防員”正搖頭晃腦,分析利弊,努力撲滅同學(xué)之間不愉快的火苗呢!
這就是我們班的“胖墩兒”林宇,一個能言善辯、幽默風(fēng)趣、樂于助人的“胖墩兒”,一個與眾不同、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胖墩兒”!
簡 評
素材越豐富,作品越成功。素材就是干貨!為什么有的作文讓人不愛讀,頂多連蹦帶跳地略讀?有價值的信息太少,無效的筆墨太多——抻面條式的多加定語,填棉花式的大肆運用比喻,注水式的東拉西扯。本文素材之多,角度之廣,細節(jié)之精,令人愿意細讀品讀,讀完不禁嘴角上揚。寫人物的外貌時,寫葡萄籽似的眼睛、仿佛刷子刷上去的眉毛、好似刺猬尖刺的頭發(fā)、胖胖的體形,多么形象立體!這就是人物的外形特征!寫人物的特點時,抓住能言善辯、幽默風(fēng)趣、樂于助人三個方面,詳寫能體現(xiàn)人物幽默風(fēng)趣的事件,其他一筆帶過。另外,本文的語言幽默風(fēng)趣,調(diào)解矛盾時,主人公用身軀充當“隔離墻”,使沖突雙方無法“交戰(zhàn)”,用幽默的語言將拉架時的真實情形描摹出來,體現(xiàn)出語言的魅力!寫人物的時候,盡可能多地搜集素材吧,多觀察,也可去采訪,抓住人物的特征,講述能體現(xiàn)人物特點的典型事件,運用細節(jié)描寫,讓語言再精練活潑一些,一篇寫人的佳作就出來啦。
(郭培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