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飽含著藝術(shù)的生命
        ——王蘭若及其書畫人生

        2019-10-14 05:50:12
        國畫家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蘭若蘭花繪畫

        二十世紀美術(shù)鉤沉·王蘭若

        系累 127cm×40cm 1935年

        高山流水 181cm×97cm 2012年

        荷塘初過雨 69cm×46cm 1991年

        粵東畫家德才兼?zhèn)溆旨矣鲬魰哉?,人們首先會想到王蘭若(1911—2015)。無論是繪畫、書法還是詩文,王蘭若在他的百壽人生里都為后人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終其一生的清新雅致,古典主義的審美情懷,考究溫潤的筆墨趣味,那些游弋的小魚、清新的水仙、脫俗的秋英、微香的玉蘭,還有晴江放筏、山居樂事、荷塘野鷺、近水人家……都無一例外地把讀者的視野引入至為豐富的美的語境。尤其是他筆下的蘭花,王者之香,香祖之態(tài),更是傳遞出一代文人畫家的高貴品格。

        1911年辛亥農(nóng)歷正月十三日,王蘭若出生于廣東省揭陽縣塘邊山村的儒醫(yī)之家。原名勛略,曾用名者、庵,常用名蘭若,號愛綠堂主。祖上且讀且醫(yī),詩書傳家。祖屋有書齋三幢,聘請私塾教師,鄉(xiāng)里子弟多到此念書習字,鄉(xiāng)間把這里稱為“書齋圍”。正是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里,王蘭若自幼酷愛讀書,十歲以內(nèi)就已經(jīng)遍讀四書,特別是《唐六如全集》堪為案頭最愛。一邊學(xué)習唐詩、古文,一邊也隨父親學(xué)藥性賦、湯頭歌訣。在允文允醫(yī)的家傳同時,王蘭若很早就愛上繪畫。時常勾畫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堅持不輟。每逢郊游,伙伴們四野奔跑,空手而還。王蘭若則是常常帶回一些畫稿,越畫越愛,越愛越畫。十歲左右就讀于揭陽炮臺競智學(xué)校,課余向林芙初學(xué)畫山水,并臨摹《芥子園畫譜》,接受正式而系統(tǒng)的繪畫技法訓(xùn)練。三年后,在桃山隨深秀先生學(xué)畫。19歲時,在揭陽一中就讀,師從嶺東畫派的奠基者、粵東名畫家孫裴谷(1891—1944),孫裴谷當時放棄了在新加坡的優(yōu)厚待遇,剛回到揭陽一中任教。歷來都是,學(xué)生遇到明師難,老師遇到有資質(zhì)的好學(xué)生更難。師生相遇,真是一場十分珍貴的機緣。孫裴谷以人物畫見長,后來游歷江南滬寧一帶,潘天壽曾經(jīng)贈其書法寫道“畫需在讀中見厚,艷中求古,學(xué)問中見格”,對其予以很高評價。孫裴谷的妻李瓊?cè)A、妹孫育蘭都是知名女畫家,均出其門。著名畫家丘及、劉昌潮、孫文斌等,和王蘭若一起也都出自孫裴谷門下。在師從孫裴谷期間,王蘭若的主要收獲是開始畫大畫,并重視結(jié)合理論研究,把創(chuàng)作實踐和理論思考貫通起來。

        如果王蘭若只是在家鄉(xiāng)一隅,也許未必有后來的成就。走出粵東,走出家鄉(xiāng),行萬里路,看到更開闊的世界,是每一位畫家都經(jīng)歷過的成長之路。當然這些可能也跟其師孫裴谷的鼓勵有關(guān),1930年,孫裴谷游學(xué)于上海等地,結(jié)識王震、謝公展、潘天壽、諸聞韻等名家,大受裨益。1933年,王蘭若到上海美術(shù)??茖W(xué)校國畫系深造,應(yīng)該也是得到了孫裴谷的指點和推動。正是在上海美術(shù)專科學(xué)校,王蘭若不僅結(jié)識了更多的老師,而且在書畫繁榮的江南地區(qū)開闊了眼界。廣見博識,心明眼亮。1934年,王蘭若轉(zhuǎn)學(xué)到上海新華藝專,經(jīng)諸聞韻介紹而結(jié)識了陳鎮(zhèn)庭(1903—1963),相交甚深。陳鎮(zhèn)庭生于廣東澄海,才華橫溢,深得上海美專諸師們的器重。畢業(yè)后移居泰國,晚年畫藝蜚聲東南亞。這段時間,又因為參與籌辦展覽的原因,王蘭若攜帶上海“白社”畫家的作品前往杭州交潘天壽,住在潘家,與張書旂等畫家交游。1935年,王蘭若重新回到上海美術(shù)??茖W(xué)校,畢業(yè)于上海美專新制第16屆中國畫系花卉組。與陳鎮(zhèn)庭一起在上海文廟舉辦畫展。此時的王蘭若,在上海已經(jīng)小有名氣。

        基于生活的原因,王蘭若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到粵東家鄉(xiāng)。1935年秋,任教于汕頭友聯(lián)中學(xué),兼任省立金山中學(xué)、私立東方藝術(shù)學(xué)院、瀛寰藝術(shù)學(xué)校教員。1936年開始任教于揭陽寶峰書院。1939年,在澄海蓮陽植基小學(xué)任校長,此后輾轉(zhuǎn)于澄海、普寧等地,開辦美術(shù)學(xué)習班,宣傳抗日。1947年,到南洋游學(xué)。在曼谷,與關(guān)山月聯(lián)合舉辦“救荒畫展”。暹羅華僑藝術(shù)協(xié)會的上海美專同學(xué)劉科盈、林振風、林藝、陳鎮(zhèn)庭等為他出版《王蘭若先生畫集》(第一冊),收錄作品28幅。這是王蘭若的第一本畫集,其中的作品代表了王蘭若早期的藝術(shù)成就。

        王蘭若在東南亞逗留的時間不足一年,從1947年丁亥夏,到1948年戊子春。盡管如此,交往、游歷、寫生活動很頻繁,這在客觀上大大促進了繪畫藝術(shù)的提高。這段時間,王蘭若所到之處包括泰國清邁、合艾、大城、萬佛歲、是拉差、佛丕等風景名勝之地,也去過馬來西亞的檳榔嶼、吉隆坡等地。1947年秋,在新加坡與關(guān)山月再次聯(lián)合舉辦畫展,與南洋美專校長林學(xué)大、星洲華人美術(shù)協(xié)會主席劉抗、星洲上海美專同學(xué)等交往甚多。這段時間,王蘭若在東南亞也大開眼界,他在駱清泉醫(yī)生家里第一次見到神仙魚,從此愛上了這個題材。在王蘭若終其一生鐘愛的繪畫作品里,“神仙魚”始終都是他的最愛之一。甚至有時候,王蘭若還滿懷回憶地題為“我愛清泉熱帶魚”。

        如果說,走出粵東,求學(xué)于上海,是王蘭若繪畫人生的第一次飛躍,那么,此時的東南亞之行,則是王蘭若繪畫人生的第二次飛躍。不僅如此,作為畫家對繪畫題材和繪畫靈感的探尋,在東南亞之行以后,也進入了新的境界。1948年春,王蘭若回國之后任教于普寧師范學(xué)校。業(yè)余時間登鐵山,見到蘭草生在石壁之上,深受啟發(fā)。從此畫蘭為之一變,后來被國畫界熟悉的別具一格的“蘭若蘭”應(yīng)該就是從這個時候得到靈感并逐步形成個性畫風的。

        1949年之后,王蘭若的繪畫人生進入新的階段。他先是任教于汕頭友聯(lián)中學(xué),接著任教于揭陽新華中學(xué),之后擔任普寧興文中學(xué)校長,之后任教于省立汕頭華僑中學(xué)。1958年之后到礦山勞動至1961年。此時已經(jīng)年近半百,王蘭若從礦山回來之后,在家授徒作畫。1970年舉家返鄉(xiāng),1973年任職于汕頭市工藝美術(shù)研究所。1979年落實政策,恢復(fù)工資。

        從1949年到1979年,王蘭若的年齡介于38歲至68歲之間,正值繪畫創(chuàng)作的盛年。如果說此前是不斷學(xué)習、游歷、積累、開眼的階段,那么在這段時間里,王蘭若則是邊創(chuàng)作,邊沉淀。寫生積累素材,是這個階段的重要內(nèi)容。比如1953年在大南山寫生,寫生作品《林招魚跳》《望夫石》等。這兩件作品在1956年入選華南美展。1958年至1961年在礦山勞動期間,王蘭若一邊勞動,一邊利用工余時間寫生,累計速寫十余本。1962年,到陰那山寫生。1970年,白天在山林勞動,晚上在簡陋的住所整理寫生稿、作畫。1977年在西樵山寫生,1978年在饒平湯溪水庫、柘林、西澳、虎嘴漁港等地訪問寫生,創(chuàng)作《湯溪水庫》。1979年到廈門、福州、蘇州、杭州、南京、上海、北京訪問寫生,到肇慶七星巖、鼎湖山寫生。

        從寫生到創(chuàng)作,不僅是積累素材的過程,也是提升境界的必要修煉。這個階段,王蘭若的繪畫作品不斷參加各種展覽。1956年,他的作品《潮州柑市》入選全國第二屆國畫展覽,紙本設(shè)色,畫面高69厘米,長107厘米,現(xiàn)藏于廣東美術(shù)館,藏品編號1997.0302/CP46,是廣東美術(shù)館最早入藏的作品之一。畫面的左下角有落款,寫的是“潮州柑市,1956年王蘭若”。有白文方印一枚,印文是“王蘭若”。這件作品的畫面以生動的筆法,描繪了潮州古城東門外的柑市場面。近處是一船又一船的柑子正在卸貨,勞動的人們面帶微笑,一邊干活,一邊交頭接耳,表達內(nèi)心的幸福與歡快。有的整理船舶,有的搬送竹簍,有的用扁擔抬,各種姿勢,車水馬龍。中景是潮州著名的湘子橋,又叫潮州廣濟橋,古稱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聯(lián)結(jié)韓江東西兩岸,是古代廣東通向閩浙的交通要道,也因為風景優(yōu)美,成為“潮州八景”之一。 湘子橋包括梁橋、浮橋、拱橋三個部分,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河北的趙州橋、福建的洛陽橋、北京的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1958年進行加固維修,并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為三孔鋼架及兩處高樁承臺式橋梁。從王蘭若的《潮州柑市》畫面上看到的湘子橋,還是加固維修之前的舊面貌。遠景是潮州東門外的群山,視野廣闊,與滔滔韓江水互相呼應(yīng),更加表現(xiàn)出山水風景的秀麗。

        1956年入選華南美展的除了《林招魚跳》《望夫石》之外,還有兩件作品《勘探》《豐收》,都是寫生作品。1958年作品《豐收》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選刊于《山水小品》。1962年,作品《礦山早晨》入選“汕頭地區(qū)老國畫家畫展”,此時王蘭若52歲,在那個年代的區(qū)域畫家隊伍里,已經(jīng)算是“老畫家”了。這一點跟現(xiàn)在不一樣,現(xiàn)在有些畫家很浮躁,五六十歲的人了,為了削尖腦袋擠到青年畫家的隊伍里搶食,動輒不顧年齡和身份還要參加“青年畫展”,美其名曰心態(tài)年輕,其實就是老臉厚皮、無孔不入,無外乎就是為了多露臉、多撈金。而回看老一輩畫家們,一是一,二是二,值得學(xué)習。

        20世紀60年代后期,因為生活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王蘭若的主要精力轉(zhuǎn)向臨摹古畫。1967年,撫臨王詵《漁村小雪圖》長卷。1968年,臨石濤《留別五翁先生北游》長卷、石濤《蘭竹》長卷、謝時臣《溪山秋霽》長卷。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鋪墊,1972年,王蘭若創(chuàng)作了《江山秋色》長卷和《四時景色》長卷,體現(xiàn)出繪畫藝術(shù)的新追求。以《四時景色》長卷為例,該作品現(xiàn)藏于廣東美術(shù)館,藏品編號是1997.0314/CP58,是廣東美術(shù)館最早入藏的作品之一。紙本設(shè)色,畫面高41厘米,長900厘米,作此畫的時候,王蘭若已經(jīng)60歲了。所以在畫面上的眾多印章里,有一枚白文方印,印文是“蘭若周甲后畫”。畫面上有四段題跋:

        第一段題于1971年,是王蘭若自己的題跋,寫的是:辛亥長夏,既擬趙千里《江山秋色圖》長卷之后,為使子女學(xué)習更有系統(tǒng),復(fù)作《四時景色》長卷以為示范。滿擬反映四季風物氣候之殊態(tài),刻畫山川品物之性靈,奈何胸次蘊蓄,不深不厚,感情未能洋溢充沛,又乏浩渺靈動之氣,閑和靜穆之韻,下筆不能達到清而不輕、厚而不滯、華而不浮、妍而不艷之境。先賢謂“行千里路讀萬卷書”,我去修養(yǎng)之功遠矣哉。開卷寫長堤垂柳,芳草萋美,柔云斷續(xù),綠水無波,游艇往還。杏初花,柳初芽,楊柳杏花深處有人家,恍惚江南春色,一如昔年西子湖畔流連情景。是古人所謂“春山淡冶而如笑”者;峰回路轉(zhuǎn),煙嵐浮動,懸崖飛瀑,山搖谷響,巖阿屋宇,山麓田園,天風浮動,雞犬相聞,密林蓊翳,郁郁蔥蔥。云林盡處,十里翠竹蓮塘。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小舟從綠云紅香中來往。至此暑氣頓消。“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焙鲅杉t楓烏柏,掩映成林,村舍隱匿,白云人家。秋水流泉,潺潺有聲,山外小溪,又一村落。峰青嶺碧,煙云繚繞,清流一曲,禾稼金黃,牛背牧童,水上輕舟,江天遼闊,北雁南飛,葭葦蘆河,白水與碧山相映。境遠意幽,頗得明凈疏薄之氣:自秋趨冬,轉(zhuǎn)用焦墨渴筆,干筆飛白,描寫嚴冬景物,企能“干裂秋風,潤含春雨”,見松柏之蔥蔥頂雪,密林之疏落搖風,大地皚皚,四山積雪如銀,遍野梅花,花發(fā)寒香裊裊,沁人心脾,遠岫羅列如綿,古木樓宇,危崖當空列障,泉寒流滯,溪橋迤邐,村舍隱現(xiàn),曲徑遷回,雪地少年嬉戲,驢背詩翁歸。畫面黯淡,毫楷生寒,寫雪兆豐年之意也。意境是畫面之生命,其形成須作者對大自然有深刻之觀察,然后通過純熟之技法而充分表現(xiàn)之。否則,有法而無意,固無以感人;意高而無法,也不能達意。二者不可分開者也。從臨中探取藝技,須取長含短,心摹手追,窮理究法,但也不應(yīng)為理法所拘,游毫于理法之外。自出手眼,自辟蹊徑,才有出色。此皆學(xué)藝之要旨,小子宜謹識之。辛亥年秋九月愛綠草堂主識畫。

        第二段題于1973年,是潮州著名學(xué)者蔡起賢的題跋。蔡起賢(1917—2004),潮州潮安人,知名學(xué)者、詩人,博學(xué)多才,對地方文史頗有研究,被譽為“潮汕文化百科全書”“活字典”。他的題跋是:氣候別寒燠,地域分九州。風光時地異,一一難兼收。我友子王子,筆與造化侔。頃寫四時景,展卷豁吾眸。桃李勝春艷,翠陰蟬聲道。西成走農(nóng)父,梅蕊暗香浮。乃于一日內(nèi),歷冬夏春秋。我欲張之壁,王子笑謂不。將以貽子女,豈伊詫朋儔。著論綴紙尾,畫法闡隱幽。我聞大拊掌,此事古可求。藏書宜子弟,弓治學(xué)箕裘。元暉繼阿章,異代同風流。癸丑秋月,缶庵題于島。

        第三段題于1982年,是劉海粟親題。此時,劉海粟過訪粵地,欣然題此。寫的是:昔米海岳論李昇畫,謂一幀可得半載工力,良以學(xué)深詣到,猶海匯夫眾流,何一不歸布□,然緯構(gòu)經(jīng)營,良復(fù)不易,欲求其窮神盡變,躊躇滿志如此卷,蘭若一生豈可多得乎。壬戌之春游島。蘭若學(xué)弟以此卷索題,因書數(shù)語以識歲月。劉海粟。

        第四段是畫卷總引“四時景色”四字,題于1978年,并有一段引文。均為蔡起賢題寫,寫的是:此卷蘭若先生為課子女習畫而作,從容命筆,妙補造化。劉彥和云:情往似贈,興來如答。其消息于此可參。戊午冬,缶庵題記。

        《四時景色》長卷,有春景,有夏景,有秋景,有冬景,堪稱王蘭若山水畫的代表之作。尤其是其中自題的“有法而無意,固無以感人;意高而無法,也不能達意”體現(xiàn)了王蘭若在“法”和“意”的相互關(guān)系上的繪畫思想。

        20世紀80年代之后,王蘭若的書畫人生又進入新的階段。

        逍遙游 96cm×58cm 1993年

        金萱圖 82cm×37cm1967年 廣東美術(shù)館藏

        課子畫稿 34cm×45cm 1971年

        媽嶼小景 33cm×45cm 1980年

        1979年,王蘭若68歲,加入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同年,擔任汕頭市文聯(lián)委員。1980年,汕頭畫院成立,擔任副院長。同年,擔任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廣東分會理事。同年,應(yīng)文化部國畫創(chuàng)作組的邀請,到北京藻鑒堂作畫。1981年,到廣州南湖賓館作畫。1982年,擔任汕頭市政協(xié)常委、汕頭市文聯(lián)副主席。1983年,擔任汕頭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汕頭市文聯(lián)名譽主席、汕頭畫院名譽院長。對于畫家而言,這些社會標簽或社會職務(wù)并不代表著什么,如果是一個藝術(shù)造詣不高的人,哪怕貼上諸如此類的社會標簽也并不意味著藝術(shù)水平就會發(fā)生質(zhì)的飛躍。但是,對于長期愛畫如命的老畫家而言,社會身份的變化,創(chuàng)作條件的改善,甚至經(jīng)濟條件的改善,客觀上都是為畫家在繪畫藝術(shù)上的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提供了更好的條件。

        1982年,劉海粟到汕頭講學(xué),這是王蘭若繼1979年到上海拜訪劉海粟校長之后的又一次見面,潮汕上海美專同學(xué)為劉海粟校長從事美術(shù)創(chuàng)作活動70周年舉辦慶祝會,王蘭若陪同劉海粟到海門、媽嶼、潮州等地觀光作畫。

        1983年,王蘭若的作品《我愛清泉熱帶魚》入選廣東省中國畫展覽,并送約旦展出。作品《神仙魚》入選汕頭臨汾美術(shù)書法攝影作品展。1986年,參加廣東省友好代表團到澳大利亞參加中國周活動,作品《春江水暖》被印成巨幅海報。1987年9月,到日本宮崎參加“日中文化交流”,舉辦展覽,進行藝術(shù)交流。1990年,與夫人黃文鳳聯(lián)合舉辦“王蘭若黃文鳳書畫展”,到新加坡展出。1991年1月,“王蘭若作品美國巡回展”在美國依地鈉州自由港藝術(shù)博物館舉辦。同年7月,赴法國巴黎舉辦“故園情——王蘭若、黃文鳳、王種玉書畫聯(lián)展”。同年9月,“王蘭若作品美國巡回展”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維納爾公共博物館展出,10月在美國威斯康星州西灣角市藝術(shù)博物館展出。1993年,“王蘭若作品美國巡回展”在美國俄亥俄州春地市藝術(shù)博物館展出。1994年,“王蘭若作品美國巡回展”在美國伊利那州春地藝術(shù)協(xié)會展出。一系列的國際藝術(shù)活動,不僅提升了王蘭若的國際知名度,也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走向世界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1997年4月,王蘭若捐贈各時期代表作50件給即將落成開館的廣東美術(shù)館,并參加11月28日的廣東美術(shù)館開館慶典。代表作品《坐鎮(zhèn)》《系累》《暹羅速寫》《鐵干寒香》參加廣東美術(shù)館開館特展。2000年,王蘭若從藝70周年繪畫展在汕頭畫院舉辦。2001年,《鐵干寒香》入選“百年中國畫展”。2006年,代表作品《潮州柑市》(1956年作)榮獲“廣東美協(xié)50年經(jīng)典作品提名獎”。2008年,捐贈汕頭市博物館書畫作品140件,該館設(shè)王蘭若書畫館,長期陳列所捐贈的作品。同年,獲得汕頭市文藝獎“年度藝術(shù)貢獻獎”。2010年,“百歲老翁王蘭若新作展”在汕頭、揭陽、深圳巡回展出,2010年獲得汕頭市文藝獎“終身成就獎”。2011年,“王蘭若百歲新作暨捐贈廣東美術(shù)館珍藏作品展”在廣東美術(shù)館展出,再次捐贈作品20件給廣東美術(shù)館。展出現(xiàn)場還播放了百歲老人王蘭若的繪畫過程專題片,不少觀眾一遍又一遍地觀看,受益頗深。2012年,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策劃出版的《中國近現(xiàn)代名家畫集?王蘭若》正式出版。

        王蘭若的一生是書畫人生。他的繪畫題材十分廣泛,在長達105歲的繪畫人生中,只要是眼中所見、心中所想,他幾乎是無所不能。從年輕到老,家里買的魚蟹花果,他總是習慣于先作為繪畫寫生素材,或寥寥幾筆,勾幾個形?;蚣毭杪龑?,成一幅畫。長期堅持的繪畫習慣,已經(jīng)分不清哪些是繪畫時間,哪些是休息時間。他幾乎是無日不畫、無時不畫、無時不在思畫。也正是這樣超人的勤奮和耐力,造就了他在書畫藝術(shù)上的不同尋常的成就。

        曾經(jīng)擔任過汕頭畫院院長的畫家杜應(yīng)強是這么描述他的——王老繪畫題材十分廣泛,不畫地為牢,筆下花鳥蟲魚、水族飛禽、人物山水,無不栩栩如生!這些都源于王老一向強調(diào)的美術(shù)必須真實地再現(xiàn)自然和社會人生這一理念。他做到了,不單在正常環(huán)境中做到,即使身處逆境也同樣。王老身處礦區(qū),但藝術(shù)家的氣質(zhì)和品性不改!沒有作畫工具,他撿拾起工地上的廢水泥袋,撫平裁割成速寫紙,堅持寫生……今天,我們見到的王老已是97歲高齡,但他還是孜孜不倦,喜歡外出采風,畫筆不離手。記得80年代初期,王老帶領(lǐng)汕頭畫院畫師們到黃山,在山上整整18天時間,我一直陪他攀登,白天寫生,晚上回駐地整理素材。多少年過去了,那些作品至今歷歷在目。我印象中的王老,對寫生真可謂一往情深。這就是不少資深評論家對王老畫作一致肯定“作品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清逸的藝術(shù)情懷”的根基所在。(杜應(yīng)強《儒雅溫婉,工謹秀麗——王蘭若的山水畫世界》)

        王蘭若的山水畫,無論是《潮州柑市》(1956年)、《潮安湘子橋》(1956年)、《潮州龍湫寶塔》(1957年),或者是《興寧煤礦》(1962年)、《黃山松云》(1971年)、《中山陵》(1979年)等,都能夠用畫家特有的眼光捕捉景物。他總是在常人不太留意的角度觀察自然景象,并用恰當?shù)臉?gòu)圖方式把景象移到畫面。跟那種生搬硬套的畫家相比,王蘭若的山水畫都是活靈活現(xiàn)的真山水。他從來不是攝影式地看到什么就照搬什么,就算是面對景象的時候,他也總是有取舍,突出重點,忽略次要,在繪畫過程中充分發(fā)揮畫家的主觀經(jīng)驗,把繪畫的過程變成藝術(shù)加工和再創(chuàng)作的過程。所以,看他的山水風景作品,一方面一眼就能認出實際的景象,另一方面又在實際的景象之外,更有一番生活的情趣。在這個意義上,王蘭若的山水畫,不僅是畫山水,更是畫生活。自然山川在王蘭若的筆下,都是生活的代言。

        王蘭若的花鳥畫,何嘗不也是如此呢?

        1935年,王蘭若24歲,畢業(yè)于上海美專新制第16屆中國畫系花卉組?;B畫,歷來是他的繪畫人生中最擅長的強項。在李偉銘、王璜生的文章《粵東情懷——王蘭若的繪畫世界》里這樣談道,作為潮州學(xué)人,筆者無法不承認那些耐人尋味的地方文化對畫家的作用。文章談道,一個最明顯的例子是,粵東風格的民宅建筑灰墻紅瓦的單佩劍、下山虎、四點金,似乎一夜之間就神話般地消失于比比皆是的準歐陸風格水泥建筑叢林中。除了滿足口腹之好的潮州菜,那些引以為豪的工藝行業(yè),大體不乏后繼無人之虞;鄉(xiāng)野的豆棚瓜架之下,似乎再也聽不到悠然入耳的絲弦管竹了。因此,我們不想掩飾,當我們在王蘭若精心侍弄的天臺花果叢中傾聽王蘭若老人如數(shù)家珍般歷述他曾經(jīng)置身其中的民風民俗和種種珍奇異種的時候,特別是注意到他正在為我們點茶的手不由自主地顫抖的時候,我們無法不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歷史感。(李偉銘、王璜生《粵東情懷——王蘭若的繪畫世界》)

        王蘭若的花鳥畫《春江水暖》(1963年)現(xiàn)藏于廣東美術(shù)館,藏品編號1997.0306/CP50,紙本設(shè)色,畫面高66.5厘米,寬45.5厘米,左下角有落款“春江水暖,癸卯春仲,愛綠草堂主王蘭若”。有印章兩枚,朱文方印“愛綠草堂主”,朱文方印“春風又綠”。畫面上的三只鴨子,順江而游,表情悠閑。近處是待綠未綠的枯枝,可以想見無須多少時日,就會是春滿枝頭。王蘭若的繪畫線條,重落輕收,前粗尾細,流暢的用筆方式,與畫面的初春景象,互相呼應(yīng),表里如一。

        《金萱圖》(1967年)現(xiàn)藏于廣東美術(shù)館,藏品編號1997.0309/CP53,紙本設(shè)色,畫面高82厘米,寬37厘米,右上角有落款“金萱花開雙蝶來。丁未秋八月。愛綠草堂主王蘭若寫于島客次”。有印章兩枚,朱文方印“愛綠草堂主”,朱文方印“春風又綠”。萱花是可食可觀的草本植物,又叫黃花菜。傳說可以使人忘憂,古稱母親居室為萱,所以又有萱辰為母親的生日,萱親為母親的別稱,萱草借指母親。在王蘭若的《金萱圖》里,可以看到畫面分為三段,下段萱草,用拙筆重墨,強調(diào)厚重、凝重、莊重的含義,也表現(xiàn)出萱草的旺盛生命力。中段萱花,用輕巧的跳躍用筆,畫出花的嫵媚。上段是兩只蝴蝶,一只正面,一只側(cè)面。用動感的蝴蝶與靜態(tài)的萱花互相對照,體現(xiàn)出畫面的動靜結(jié)合。在花草造型方面,王蘭若有著深厚的寫生基礎(chǔ),并且對筆墨技巧非常熟練。從萱花的疏密關(guān)系處理上看,顯然有著源自常州畫派惲南田的文脈遺風。葉的拙與花的巧,植物的靜與蝴蝶的動,葉的墨色與花和蝴蝶的五彩繽紛,產(chǎn)生了多樣化的對比關(guān)系,為畫面的表現(xiàn)帶來了勃勃生機。

        王蘭若也擅長人物畫,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歐陽修》(1980)現(xiàn)藏于廣東美術(shù)館,藏品編號1997.0326/CP70,紙本設(shè)色,畫面高138厘米,寬68厘米,畫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王蘭若在題款里寫道——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為《醉翁亭記》作者,文章萬古傳誦,膾炙人口,庚申春日,為其造像并錄《亭記》于其上。“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郁(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凌)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常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眾賓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輒誤轍,提誤持,猶應(yīng)又什應(yīng)雜)”愛綠草堂主王蘭若寫于島。在人物畫《歐陽修》里,純凈的畫面與清麗的書法風格互相呼應(yīng),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人繪畫追求的書畫雙暢的境界。

        王蘭若最擅長的繪畫題材,當之無愧應(yīng)屬蘭。在粵東畫家里,“蘭若蘭”長期以來已經(jīng)家喻戶曉。不僅如此,2011年,“王蘭若百歲新作暨捐贈廣東美術(shù)館珍藏作品展”在廣東美術(shù)館展出時,展覽現(xiàn)場播放的百歲老人王蘭若的畫蘭,作為已經(jīng)百歲的老畫家,無論是起筆收筆,或者是經(jīng)營位置,可以說已經(jīng)達到了隨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境地。

        “蘭若穎悟軼群,作畫天機自得,來滬上訪道,藝益精進,書畫而外,尤工篆刻,鍥而不舍,好之彌篤,循序以進,妙境可躋?!边@是1935年,諸樂三在王蘭若畢業(yè)紀念冊中對他的評價。王蘭若的藝術(shù),出入于傳統(tǒng)古典繪畫,近承近現(xiàn)代海派諸家,通過長期的寫生磨礪而得以升華。他在繪畫人生里,創(chuàng)作了大量花鳥畫作品,他的蘭花尤其生動傳神。王蘭若的鐘情就像他的名字一樣,與蘭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愛蘭種蘭,種蘭畫蘭,雅居內(nèi)外,親自培植的蘭花有十多種,“但覺書紙如書空,唯知有蘭哪有我”,每日細心觀察,臨花描畫,他的作品《石潔蘭香》和《墨蘭》,秀葉疏花,瀟灑幽逸。構(gòu)圖情態(tài)都是從寫生稿中變化得來。他幾十年來養(yǎng)成一種習慣,就是每天早上為蘭花澆水、修葉。蘭花是他最好的朋友。王蘭若以蘭花為題材的作品多不勝舉,《蘭石圖》(1992年作,廣東美術(shù)館藏,藏品編號1997.0343/CP87)、《國香圖》(1992年作,廣東美術(shù)館藏,藏品編號1997.0340/CP84,)、《臨風流舞》等蘭花題材的作品,“蘭之為香,藹然清遠”。那轉(zhuǎn)、抹、勾、帶之間所凝聚的品性、情性、靈性,儼然就是王蘭若自身人格的寫照?!疤m若蘭”成為有口皆碑的風范。

        王蘭若的蘭花,就像他的其他花鳥題材作品一樣有著生動的韻致。他的作品里的山花野草、動潛飛植、人物山水,只要目之所見,無所成畫,畫蘭也是如此。他的蘭花,既有儒雅典麗的傳統(tǒng)水墨精神,又有西畫寫實造型的趣味,更有一種平民樸素而親切的感情,畫面俊逸清麗、靈秀豐實。從生態(tài)造型而言,王蘭若的蘭花,多畫幽谷香蘭,暗香浮動,剛健婀娜。王蘭若的藝術(shù)世界溫馨平和、姿麗流暢,用筆用墨很少出現(xiàn)大起大落的反差和焦?jié)饪轁櫟膹娏覍Ρ?。輕清、纖秀、靈動、俊逸,妥帖地融入畫面,表達一種恬靜的心境。

        蘭花作為傳統(tǒng)中國畫的重要題材之一.受到普遍的喜愛.特別是在文人畫家的筆下,蘭,梅,竹,菊“四君子”,不但成為雅好者裝點居室的上品,而且也是畫家品格修養(yǎng)的象征。自宋代蘇軾作《竹蘭蒼崖圖》以下,歷代文人如趙孟堅、鄭思肖、揚州八怪等無不喜愛以畫蘭抒情寫意、闡發(fā)心曲。王蘭若在一生的繪畫活動中,亦是愛蘭畫蘭,與蘭花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王蘭若自幼愛蘭,家鄉(xiāng)山地土坡天然蘭草和家中栽種的蘭花總能給他許多的想象。特別是后來拜粵東名畫家孫裴谷先生為師。一方面開始臨摹創(chuàng)作較大的畫幅,另一方面浸淫在國畫理論中。由衷的愛好使他最終放棄了其他的選擇而走上了書畫道路。盡管多才多藝,王蘭若最得意的還是蘭花,他常常把自己和蘭花融在一起,以蘭花自喻。

        前人有“喜氣寫蘭,怒氣寫竹”的說法,王蘭若的蘭花卻是超于喜憂之外的。新年元旦,他和妻子共作《蘭石圖》,題畫“春風浩蕩,水流花開”,蘭花成為他們伉儷深情的縮影;贈朋送友,往往是一幅《石潔蘭香》,蘭花表達著他對友人最好的祝福。即景遣興,往往用《臨流舞風》來代替千言萬語。書齋自頤,那輕快超逸的《空谷幽香》足以寄托主人的品行。王蘭若畫蘭,都是飽蘸著感情,畫幅氣韻舒張.筆墨隨勢變化,閑淡瀟灑的筆法,通透出松秀明快的況味——不管蘭葉的勁爽穿插,還是蘭花的幽情快意,都能透過水墨色彩的變化,傳達出一縷天香。天真爛漫,超出物表,反映出王蘭若的精神追求。

        王蘭若有一手漂亮的書法,他還把書法技巧融入蘭花中,描花寫葉,有著書法般的節(jié)奏和頓挫。王蘭若善于筆墨渲染,落筆準確,揮灑自如,意到筆到,他為蘭花狀貌傳神的筆墨,就是得益于他的書法。唯其如此,他的蘭花作品極多,日本日中友好會館出版《中國現(xiàn)代書畫家作品選集》中收入他的《蘭石》。廣東大廈收藏有他的《蘭竹》巨畫,親朋好友家中懸掛有他各款各式的蘭花作品,他先后出版的三冊《王蘭若先生畫集》里,蘭花更是琳瑯滿目。他還有一幅作品名為《紉秋蘭以為佩》,這當是他對自己的最好寫照。

        猜你喜歡
        蘭若蘭花繪畫
        蘭花
        蘭花鑒賞
        “泥潭蘭若” 的陶藝修行者
        藝品(2017年4期)2017-11-06 03:48:52
        THE FLOATING TEMPLE
        THE FLOATING TEMPLE
        漢語世界(2017年2期)2017-07-05 14:54:49
        蘭若,淡泊
        我愛你蘭花
        戲劇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16:12:47
        寂寞的蘭花
        小說月刊(2015年7期)2015-04-23 08:59:07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
        久久dvd| 亚洲一区 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在线视频|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婷婷| 久久蜜臀av一区三区| 蜜桃成熟时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99福利在线| 丝袜美女美腿一区二区| 视频在线国产一区二区| 人妻丝袜av中文系列先锋影音 |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久久久AV无码成人| 亚洲av色av成人噜噜噜| 亚洲av无码av在线播放| 巨大欧美黑人xxxxbbbb| 蜜桃伦理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超级碰碰色偷偷免费视频| 久久无码一二三四| 少妇人妻偷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18久久久久久|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91青草久久久久久清纯| 自拍视频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黑丝美女| 日本精品女优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性欧美大片无片| 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APP| 日本女优久久精品观看| 午夜精品射精入后重之免费观看 | 亚洲妇女自偷自偷图片| 久久国产精品不只是精品 |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处处不卡| 亚欧同人精品天堂| 亚洲网站一区在线播放| 欧美裸体xxxx极品少妇| 亚洲无码夜夜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