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韋倩 譚嫻玲 鄒商群 陳宏君
廣東省珠海市婦幼保健院兒二科,廣東珠海 519000
支氣管哮喘(哮喘)是兒童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具有高反應性、可逆行氣道阻塞等特征。近年來,人們發(fā)現哮喘患兒臨床癥狀與氣道內炎癥出入很大,僅僅依靠臨床癥狀緩解來調整用藥,可能會導致病情反復發(fā)作[1]。應用肺功能檢測可反映病情程度,為病情變化和控制的評估提供客觀依據。本研究對60 例哮喘患兒資料進行分析,探討在兒童支氣管哮喘診療中應用常規(guī)肺通氣功能檢測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我院接收的60 例哮喘患兒,均符合2016 年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修訂的兒童哮喘標準,納入標準:處于哮喘急性發(fā)作期;肺功能異常;肺部可聞及哮鳴音;對所用治療藥物無過敏史;未合并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依據哮喘急性發(fā)作時病情嚴重程度結合肺功能,將患兒分為輕度32 例,中度20 例,重度8 例。緩解期患兒為哮喘急性期經吸入長效β 受體激動劑(LABA)及糖皮質激素(LCS)等藥物規(guī)范治療后病情控制的患兒。60 例哮喘患兒中,男35 例,女25 例,年齡5 ~13 歲,平均(6.7±1.2)歲,病程1 ~8 年,平均(2.9±1.4)年。輕度組中,女15例,男17例,年齡5~13歲,平均(6.8±1.5)歲,病程1 ~8 年,平均(3.1±1.5)年;中度組中,女8 例,男12 例,年齡5 ~8 歲,平均(6.5±0.8)歲,病程1 ~5 年,平均(2.7±1.1)年;重度組中,女2例,男6例,年齡5~8歲,平均(6.5±0.9)歲,病程1 ~5 年,平均(2.6±1.4)年。
根據哮喘急性發(fā)作時的肺功能、癥狀體征及血樣血氧飽和度等進行嚴重度分型:輕度:走路時氣短;可平臥;講話能成句;可有煩躁、焦慮;常無輔助呼吸肌活動及三凹征;哮鳴音散在、呼吸末期;脈率略增加;最大呼氣峰流量(PEF)占正常預計值:β2-受體激動劑治療后>80%;血氧飽和度:0.90 ~0.94;中度:說話時氣短;喜坐位;講話成短句;精神常焦慮、煩躁;可有輔助呼吸肌活動及三凹征;哮鳴音響亮、彌漫;脈率增加;PEF 占正常預計值:β2-受體激動劑治療前>50%~80%,治療后>60%~80%;血氧飽和度0.90 ~0.94;重度:休息時氣短;前弓位;講話說單字;常焦慮、煩躁;通常有輔助呼吸肌活動及三凹征;哮鳴音響亮、彌漫、雙相;脈率明顯增加;PEF 占正常預計值:β2-受體激動劑治療前≤50%,β2-受體激動劑治療后≤60%,血氧飽和度0.90[2]。
應用Master Screen 系列肺功能測定系統(tǒng)(德國Jaeger 公司生產)完成所有肺功能測試。常規(guī)肺通氣功能檢測方法:測定時要求受試兒童保持直立,夾上鼻夾,頭自然水平,口唇包緊口器防止漏氣。主要檢測參數為1s 用力呼氣量(FEV1)、用 力 肺 活 量(FVC)、最 大 呼 氣 峰 流 量(PEF)、75%~25%肺活量時用力呼氣流速(FEF25-75)。根據實測值與預計值相比的百分比將肺功能損害分為以下幾個級別:輕度損害:>60%~80%;中度損害:40%~60%;重度損害:<40%[3-5]。
采用SPSS18.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及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哮喘急性期肺功能損害表現為小氣道中重度異常,大氣道輕中度異常,見表1。
表1 急性期常規(guī)肺通氣功能
在大氣道功能指標上,急性發(fā)作組FVC、FEV1、PEF 均較緩解期組明顯要低(P <0.05);在小氣道功能指標上,急性發(fā)作組各項指標亦較緩解期組明顯要低(P <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實測值與預計值比較()
表2 兩組肺功能實測值與預計值比較()
?
急性期重度哮喘患兒肺功能各項指標較輕度、中度哮喘發(fā)作患兒明顯減低,中度哮喘患兒PEF 較輕度組明顯減低(P <0.05),見表3。
哮喘是以氣道高反應性、可逆性氣流受限為特征的氣道慢性炎癥性疾病,多數患者可經治療或自行緩解。臨床多采取肺功能測定對哮喘進行輔助診斷,同時也是評估病情控制程度的依據[6-8]。
本研究顯示,哮喘急性期大氣道功能指標多為輕度異常,而小氣道功能指標多為中重度異常,且大氣道指標的總異常率較小氣道指標要低,因此可認為哮喘急性期存在大小氣道功能障礙,且以小氣道功能障礙為主,分析原因在于肺組織在高容量時的牽拉作用,使小氣道擴張,而在低容量時,在氣道外壓力的作用下,肺組織彈力下降,小氣道結構破壞,其內徑明顯縮小,流速隨著呼氣阻力增加而下降有關。合理的抗哮喘治療對控制哮喘有重要意義[9-12]。現有的哮喘防治指南多以PEF 變異率、FEV1、PEF ≥80%預計值、臨床癥狀體征消失來判斷哮喘嚴重程度并指導臨床治療,但臨床癥狀的緩解、上述指標恢復正常并不代表氣道炎癥的完全消退。本研究中經過治療,急性發(fā)作期患兒臨床癥狀消失,但小氣道指標仍在80%以內,而大氣道指標實測值與預計值比值均數>80%,提示哮喘緩解期患者仍存在小氣道功能受損。已有報道發(fā)現[13-14],終末呼吸道和小呼吸道與哮喘的臨床表現密切相關,對呼吸道阻力的影響較大,是評估病情發(fā)展變化的有效參數。全瑩禹[15]對25 例哮喘患兒處于不同時期,即急性期、緩解期6 個月及1 年的肺功能指標進行測定,發(fā)現緩解期6 個月時大氣道通氣功能均在80%以上,1 年后小氣道功能指標包括FEF50、FEF25、FEF50 恢復。因此,小氣道功能恢復緩慢,在臨床中對于哮喘患兒應堅持長期抗炎治療,從而徹底消除氣道炎癥。此外,本研究中發(fā)現,隨著哮喘發(fā)作期臨床表現嚴重程度增加,其各項肺功能指標總體下降,其中急性期重度哮喘患兒肺功能各項指標較輕度、中度哮喘發(fā)作患兒明顯減低,中度哮喘患兒PEF 較輕度組明顯減低(P <0.05),提示哮喘發(fā)作期癥狀與肺通氣功能總體呈現一致性。
表3 不同病情患兒肺功能指標實測值與預計值比較()
表3 不同病情患兒肺功能指標實測值與預計值比較()
注:*表示與重度組比較,P <0.05;#表示與輕度組比較,P <0.05
不同病情 FVC(L) FEV1(L) PEF(L/s) FEF25(L/s) FEF50(L/s) FEF75(L/s)輕度(n=32) 0.87±0.05* 0.87±0.04* 0.83±0.06* 0.74±0.12* 0.67±0.09* 0.62±0.11*中度(n=20) 0.76±0.10* 0.75±0.11* 0.6images/BZ_147_1144_485_1146_485.png8±0.08*# 0.60±0.03* 0.51±0.06* 0.47±0.08*重度(n=8) 0.48±0.22 0.50±0.20 0.41±0.13 0.39±0.10 0.36±0.12 0.29±0.08 F 43.34 39.94 84.43 39.25 45.10 35.6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綜上所述,肺通氣功能檢測對于哮喘的病情評估及指導治療具有重要作用,應常規(guī)定期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