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qū)位:六盤水市玉舍鎮(zhèn)海坪村
民族:漢族、彝族
面積:18.5平方公里
人口:約2400人
在郁郁蒼蒼的玉舍森林低處的丘陵小盆地上,有一片開闊的土地,彝族同胞在這里生息繁衍了數(shù)十代,這就是海坪村。如今這里被打造為彝族文化小鎮(zhèn),它是六盤水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
走進海坪彝族風情小鎮(zhèn),徜徉在彝族風情街,土掌房,茅草屋頂都是紅土外墻,墻體上繪有火焰圖案。游走在兩邊是彝族風格建筑群的小街上,你可以品嘗民族特色餐飲、小吃,還可以看一看旅游商品制作,也可以買一件感興趣的小玩意帶回家作紀念。腳下每隔一段距離有一塊鑄鐵蓋子,共十塊,上面分別刻著彝族的“十獸”。這是彝族“十月太陽歷”中的“十獸”,一月黑虎,二月水獺、三月鱷魚、四月蟒蛇、五月穿山甲、六月鹿子、七月巖羊、八月猿猴、九月黑豹、十月蜥蜴。
穿過小街,就來到土司莊園。大門前面,矗立著十月太陽歷的“十獸”雕塑。土司莊園有客房和會議室,莊園內(nèi)有歌舞表演和篝火晚會,圍著篝火跳起搭體舞,這里是充滿激情和歡樂的歌舞海洋。
再往前走,是一個大型的圓形廣場——火把廣場,這里是水城海坪國際彝族火把節(jié)的舉辦地。每年六月二十四日,都要舉行盛大的歌舞晚會和篝火晚會。來自四面八方的各族人民,在海坪舉行各種斗雞斗牛賽馬等民間體育活動,延續(xù)時間長達一周。有很多來自外縣外省甚至國外的客人前來觀光。
火把廣場的左面高臺,是太陽歷廣場。太陽歷雕塑廣場是根據(jù)彝族十月太陽歷而建的一個小型的祭壇,廣場內(nèi)有十根雕塑神柱,分別是祖先神柱、天神柱、火神柱、葫蘆神柱、竹神柱、太陽神柱、虎神柱、龍神柱、鷹神柱、羊神柱。十月圖騰柱是按照彝族古老的枝柱桿觀測太陽運動以確定季節(jié)為原理,由天文學家參與測定設計的,觀測效果非常精確。比如早晨,當太陽照在竹神柱上,柱影投在祖先神柱上表示“夏至”;當太陽照在太陽神柱,柱影投在祖先神柱上表示“春分”或“秋分”;當太陽照在虎神柱上,柱影投在祖先神柱上表示“冬至”。太陽歷季節(jié)準確,能與南美的瑪雅歷相媲美,是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標志。
右面高臺是祭火臺。彝族人民敬重“火驅(qū)除病害、盼五谷豐登、保生靈平安”,每年火把節(jié)都要在祭火臺舉行神秘而莊重的取火祭火儀式。
火把廣場前是支格阿魯?shù)袼堋VЦ癜Ⅳ斏眚T飛馬,目望蒼穹,煞是威武雄壯,是彝族世代供奉的射日創(chuàng)世英雄,智勇雙全、神力無比,他用神弓仙箭射落了天上的五個太陽和六個月亮,讓人們從此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朝玉舍森林公園方向東望,遠處高大的雕塑,是彝族始祖希慕遮。雕像總高31.8米,其中雕像高度25.8米,基座高度6米,為紫銅板手工鍛造而成,現(xiàn)為全國最大彝族人物塑像。雕像中的希慕遮身著古老的彝族服飾和披風,手持權仗(金鋼寶劍),腳伴臥虎,面容慈祥,兩眼放著光芒。希慕遮像矗立山麓,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在小鎮(zhèn)周圍都能看到,是海坪彝族文化園的重要標志。
希慕遮雕塑的腳下,是房屋鱗次櫛比的海坪千戶彝寨,按照六個組團進行排布,每個組團代表一個分支,即“武、乍、糯、恒、布、默”六個支系。一座座極具地方特色和彝族建筑風格的土掌房,茅草屋頂、紅土外墻,墻壁上繪滿了圖騰和縱情歌舞的彝家兒女。作為六盤水市2012~2015年扶貧生態(tài)移民工程之一,水城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海坪安置點,安置玉舍鎮(zhèn)、楊梅鄉(xiāng)等六個鄉(xiāng)鎮(zhèn)的1764戶7591人。千戶彝寨內(nèi),有海坪紅色藏品館,還有依山而建的“彝心彝意”民宿、“索瑪客棧”、藝術家之村民宿,為游客營造一個格外舒適的家。
在希慕遮雕塑和火把廣場之間的山巒上,有一個外觀氣勢恢宏、富麗堂皇的建筑,是按照古代彝族君王宮殿建造而成,又名“九重宮殿”。九重宮殿外墻雕刻著彝族先民留下的珍貴的彝文典籍《宇宙人文論》。九重宮殿里面,是彝族歷史文化館,分為歷史文化、生產(chǎn)生活、政治軍事、文化傳承四個部分。歷史文化館主要從水城硝灰洞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開始,以斷代史的方式講述了彝族歷史文化;生產(chǎn)生活館主要講述了彝族的酒文化、飲食文化、農(nóng)業(yè)文化以及婚嫁等禮俗;軍事館以罵慕戰(zhàn)鄂莫為開端,介紹了對彝族歷史和中華民族歷史作出突出貢獻的彝族軍事人物;文化傳承館主要講述布摩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彝族醫(yī)藥的傳承情況。
海坪彝族小鎮(zhèn),觀光小火車一頭連著玉舍國家森林公園,一頭連著野雞坪高原戶外運動基地。你可以坐著小火車,觀賞沿途優(yōu)美的風景,從彝族文化穿越到原始森林,穿越到天高云淡的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