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紅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事業(yè)發(fā)展永無止境,共產黨人的初心永不改變。在合江農商銀行有這樣一位同志,從業(yè)生涯中經手的貸款干凈清白,無差錯、無爛賬、無呆賬;扎根最偏遠的銀行網點33年,無怨無悔,堅守如一。
他就是合江農商銀行的趙安祿。
他的初心就是忠誠于黨、誠實為人、誠心做事,捍衛(wèi)這個時代的道德準則;他的初心就是服務于“三農”、服務好“三農”;他的初心就是做客戶信賴的銀行人。他,名叫趙安祿,一名最基層的普通員工,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趙老師”。
趙安祿1986年參加信用社工作,199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用他的話說,“合江農商銀行將根扎進‘三農,扎進了千家萬戶,而我的心,就扎進了這廣袤的鄉(xiāng)村草野。”
他先后在南灘、自懷、石龍幾個合江最偏遠的鄉(xiāng)鎮(zhèn)工作,歷任出納、客戶經理、綜合柜員等崗位,雖然遠、雖然偏、雖然枯燥責任大,他卻干得津津有味,人們打趣地給他起了個外號——“老石龍”。
從身挎背包,走村串戶搞儲蓄,到風餐露宿,跋山涉水放貸款;從堅守柜臺,分毫不差發(fā)補貼,到反哺三農,投入脫貧攻堅;從獻身農信,一塵不染立表率;到服務民眾,真情實意樹形象。33年來,這位“老石龍”奔走在大小漕河沿岸,從一個村落走到另一個村落,守望著這里的山山水水,扎根農村金融這條戰(zhàn)線,把黨和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帶到廣大農戶身邊,竭盡全力滿足他們的金融需求,幫助他們走上脫貧和致富的道路,生動詮釋了什么是忠誠使命和勇于擔當。
2002年的一天,趙安祿在營業(yè)結束例行巡查時發(fā)現柜臺下的角落有一個帆布包,他打開一看,是兩摞嶄新的百元大鈔,一共兩萬元。那時的兩萬元可是筆巨款,包里沒有任何關于主人的身份信息,趙安祿馬上將此事報告主任。但那時各種設施還不健全,沒有視頻監(jiān)控,翻看業(yè)務傳票也沒有找到任何線索和信息。
幾經周折,趙安祿終于打聽到原來是當地最遠的太平村張某因年邁的老母親突發(fā)重病,在外務工的他將全部積蓄帶回來為老母親看病,匆忙間弄丟了包。正在焦急時,趙安祿將包和現金如數送到張某家中,他緊緊握著趙安祿的手說:“謝謝你,我的母親還等著這筆錢救命呢?!?/p>
小事見擔當,見品德,同時也是趙安祿對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生動踐行。
農信,因農而生,因信而立。從業(yè)幾十年間,趙安祿歸還了拾到的不計其數的物品;也抵住了無數次的金錢誘惑,拒絕發(fā)放不合規(guī)貸款;他還時時提點身邊的年輕人、后生晚輩要注意職業(yè)操守,用心服務,誠信經營。
2013年一個夏日的午后,趙安祿如同往常一樣正在工作,突然感到身體劇烈疼痛,去醫(yī)院查出癌癥。這晴天霹靂般的查驗結果幾乎把他擊潰。
在家人與同事的陪伴下,他積極與病魔抗爭,幾場手術后在家休養(yǎng),雖有好轉但仍需每日吃藥控制。趙安祿知道網點人員緊缺,作為一名黨員,他主動提出帶病上崗,為單位分憂解難,這一干又是幾年。
2018年7月,不幸再次降臨在他身上,凌晨網點值班時他突然摔倒,鎖骨粉碎性骨折,趙安祿沒有麻煩任何人,忍痛到天亮,前往臨近衛(wèi)生院進行簡單包扎后回到網點繼續(xù)上班。直到他把工作全部交接好后,才安心到縣醫(yī)院進行治療。
他說,我要對得起等著我的客戶,我要對得起這份工作!習總書記說過:一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趙安祿就是這樣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好同志。
雖然趙安祿已經55歲了,但他仍滿懷激情投入工作,以一顆誠摯的心走在為“三農”服務的道路上。他在農信一線工作的點滴中生長出的偉大精神品格,感染著我們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