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要〕一位高二男生陷入學業(yè)生活的困境,在與學校生涯咨詢師的互動中,借助敘事療法的方式,經(jīng)歷了生命故事的共構(gòu)、解構(gòu)和建構(gòu),由此逐漸提高自我認同感,重獲學習動力,重寫生命故事,開啟追夢之旅。敘事療法幫助來訪者走出困境,為夢想而奮斗。
〔關(guān)鍵詞〕敘事療法;生涯咨詢;自我認同;輔導個案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26-0059-03
小馬,一名高二理科重點班的男生,身材高大,心智卻較為稚嫩,情感細膩,常受困于校園人際關(guān)系,喜歡幻想,卻又受制于現(xiàn)實與行動。他垂頭喪氣地走進心理咨詢室,迫不及待地向咨詢師講述他目前的困境:學習上,想成績好,卻又無心學習,不愿付出努力,因為害怕努力后仍毫無進展;生活上,想人緣好,卻又非常敏感,不愿付出真心,因為恐懼真心被他人傷害;情感上,想談戀愛,卻又無比猶豫,明知不可為,卻又不愿放棄,擔心錯過高中階段的愛情,此生再無單純情感……從他的描述中,不難看出他內(nèi)心極為矛盾,心中的想法莫衷一是,時而認同自我,期盼未來,時而又質(zhì)疑自我,懷疑未來,內(nèi)心意志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中消磨。面對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他漸漸陷入無限的焦慮之中,渴望奮力拼搏,一躍而上,卻又無力應(yīng)對,停滯不前……
敘事療法相信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個體通過語言描述的問題并非所有的事實,因為個體在敘述自己的經(jīng)歷時,都會以其特定的方式表達出富有傾向性的信息[1]。共構(gòu)的過程,就是來訪者和咨詢師在咨詢情境中,共同將當事人過去及現(xiàn)在的經(jīng)驗以故事的形式顯露出來[2]。
咨詢師:目前在與同學相處的過程中,你覺得自己很敏感,能不能舉個例子說說看?
小馬:有一次,我約一個同學一起吃飯,他事先同意了,后來又拒絕了。我就會不斷地想:為什么他會拒絕我呢?是我哪里做得不對呢?我還會去打探,他拒絕我的理由是不是如他所說。當我發(fā)現(xiàn)對方不是有意拒絕時,我又羞愧至極,感覺自己就像個卑劣的小人,進而陷入無限的自責中。
咨詢師:能感受到你內(nèi)心的矛盾與糾結(jié),其實你也不想這樣,對嗎?
小馬:嗯。(他無奈地點了點頭)
咨詢師:你曾經(jīng)是不是被人有意拒絕過?
小馬:是的,而且不止一次。我初中的時候人際關(guān)系不太好,那時很少有同學愿意和我玩。有一位同學當面拒絕我后,還四處對同學說:誰愿意和他那種人吃飯!從那以后,每當有人拒絕我時,我就會浮想聯(lián)翩,惡意揣測別人的用意。盡管進入高中以來,我和同學們相處得還算融洽,但我還是很在意同學對我的看法,總會情不自禁地陷入庸人自擾的境地。
這段經(jīng)驗故事的講述,讓來訪者逐漸意識到,他自己將初中的經(jīng)歷與體驗帶到了高中階段。我們無法更改陳年往事,但對故事的覺察與解讀卻能開啟新的人生。面對人際關(guān)系是如此,那面對學習是否也是如此呢?
咨詢師:能否聊一聊,你對學習的看法?
小馬:一方面,我知道學習很重要,希望自己能努力提高成績,但另一方面,我又不想別人覺得我很拼,是個書呆子。當然,我更擔心,萬一我很努力了,結(jié)果卻不盡人意,那別人會怎么看我?
咨詢師:你努力過嗎?
小馬:高一下學期時,我還是努力過的,但沒有堅持。太努力了,總有同學會說:你怎么這么努力!要當學霸嗎?每次聽到這些刺耳的語言時,我就不想努力。所以我覺得我沒辦法堅持,也不想堅持。
敘事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麥克·懷特相信,沒有絕對被問題影響的人,總有一些時刻,人是可以掌控問題的[3]。對小馬而言,有沒有哪個時期,他也曾堅持不懈地學習過?
敘事療法的關(guān)鍵,在于生命的事件中,沒有描述出來的永遠比描述出來的豐富。如果來訪者所描述的故事總充滿著悲觀消極的論調(diào),可以在咨詢師的啟發(fā)下,尋找到被忽略的支線故事[4]。支線故事能夠幫助來訪者看到生命的希望與自我的力量,能讓個體與目前的問題拉開距離,客觀地審視問題,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提高自我認同感,讓生命故事的重寫成為可能。
咨詢師:在你的學習生涯里,曾經(jīng)堅持努力過嗎?
小馬:有過,但很短暫。(他的目光里暗藏著一絲絲喜悅感)
咨詢師:和我分享一下這段經(jīng)歷,好嗎?
小馬:其實初三上學期之前,我就是個學渣,當時的成績極度不理想,父母、老師都擔心我考不上高中。但后來,我喜歡上了一個女孩,她成績很優(yōu)秀,我希望自己能和她上同一所高中。為了實現(xiàn)這個目標,那段時間我沒日沒夜地學習,大家都覺得我搖身變成了“學霸”。盡管只努力了兩個多月,結(jié)果卻讓所有人都瞠目結(jié)舌,我不僅和她進入了同一所學校,而且分數(shù)還比她高。
小馬眉飛色舞地講述了這段光輝的歷史,但故事已畫上了句號,怎樣才能讓來訪者在這段經(jīng)歷里看到故事延續(xù)的可能性呢?
咨詢師:當時是什么力量,讓你能夠不顧一切地學習?
小馬:愛情的力量,所以我現(xiàn)在才非常想談戀愛。
咨詢師:愛情的力量讓你感覺到了什么?
小馬:讓我的學習有了方向,學習也更有動力了。
咨詢師:所以當你有了目標后,你更容易堅持,對嗎?
小馬:嗯。(他用力地點了點頭)
咨詢師:那你現(xiàn)在的學習目標是什么呢?
他思索了片刻之后,羞澀地說:我想考重慶大學,但我還有個更大的夢想。我從小就喜歡唱歌,我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歌手,我的歌聲能帶給大家快樂,我能讓自己變得與眾不同……但我媽媽總說我在做白日夢,漸漸地,我也越來越不相信自己,認為那是年少不懂事的輕狂與異想天開。
在來訪者講述的生命故事里,歌手之路阻礙重重,情節(jié)似乎再一次浸染了消極的基調(diào)。面對來訪者的生存困境,咨詢師該如何與來訪者工作,才能發(fā)現(xiàn)其生命中的例外和可能性呢?
咨詢師:從你的分享中,我能感受到,成為一名歌手是你一直以來的夢想。咱們先把學習擱一旁,進入高中以后,你有沒有哪一刻為這個夢想而努力過?
小馬:當然有,我參加校園十大歌手大賽,獲得了第一名,學校藝術(shù)節(jié)還登臺表演了,但這又能說明什么呢?
咨詢師:這至少證明你唱歌的能力確實優(yōu)于同齡人,如果有一個更大的舞臺,或許你會綻放光彩。
小馬:或許吧。
為了讓來訪者能從挖掘出的支線故事里體驗到更多積極的能量,咨詢師決定進一步澄清這些看似不相關(guān)的故事里所隱藏著的共性生命故事。
咨詢師:從你剛才的分享中,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只要你下定決心做某件事情,并付諸努力,最終你好像都能如愿以償?
小馬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說,好像是這樣,畢竟我可是從倒數(shù)第一考過正數(shù)第一的,而且好多人都認為我只要努力了就能一鳴驚人。所以其實我內(nèi)心深處存在一種僥幸心理,只要我開始努力,重慶大學并不難!
咨詢師:所以你在學習方面還是很有悟性的。
小馬:但高中學習成績的提升好像要比初中時困難很多,而我不想失去那份與眾不同,為保學神形象,我便不愿太努力了……
通過挖掘支線故事,來訪者充分意識到了自己的潛力,看到了生命更多的可能性,開始以一種獨特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問題,變得更加豐厚、深刻、有力量。通過敘說故事,來訪者還厘清了自己的生命主題與生涯夢想,接下來,咨訪雙方將一起重寫生命故事。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人就是要教育他對未來有希望?!睌⑹炉煼ń?gòu)階段的主要任務(wù)是鼓勵來訪者重寫未來導向的故事,協(xié)助來訪者形成新的生涯愿景。來訪者對未來目標的想象越生動活潑,完成目標的過程也就越有效[2]。
咨詢師:如果有一天,你遇見了那個與眾不同的自己,你覺得你會是什么樣子呢?
小馬: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慶大學。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不忘追逐自己的夢想,我登上了重慶大學校園歌手大賽的舞臺,如癡如醉地歌唱……校園直播和社會媒體都報道了大賽,我的歌聲獲得了一致好評,可能還有機會參加全國大學生歌手比賽……當然,我在校園里還遇見了自己的愛人,我們彼此相依相愛,牽手走向美好未來!
當“可能我……”在來訪者心中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充滿期待與希望時,來訪者就越有勇氣去克服危機,越有動力去完成目標。接下來,咨詢師需要啟發(fā)來訪者調(diào)用自己的資源走向未來。
咨詢師:你覺得目前有哪些資源,可以幫助你實現(xiàn)這個美好的愿景?
小馬:我所在的班級是重點班,老師很好,同學很棒。當然還有我自己,大家都說我很聰明,我相信只要我毫無保留地努力,我定能考上重慶大學。而我的歌聲,毋庸置疑,只要我一開口,還是能一炮而紅的。
咨詢師:在這個過程中,你覺得不可控的因素是什么?
小馬:擔心自己半途而廢。如果我管不住自己,我可以請老師、同學、家長監(jiān)督我……
當來訪者明確了自己的夢想與目標時,咨詢師采用倒推法,進一步啟發(fā)來訪者思考未來生命故事的行動劇本。如:若這個愿景如期實現(xiàn),你能不能告訴我,從現(xiàn)在開始,未來半年內(nèi),你會做什么?……若這半年的目標實現(xiàn),未來三周,你想做什么?……若這三周的計劃實現(xiàn),明天你要做什么?當愿景以行動劇本的方式出現(xiàn)時,會進一步調(diào)動來訪者的生命能量,激發(fā)其學習熱情,提高其執(zhí)行力。最后,小馬懷揣著夢想,信心滿滿地離開了咨詢室,開啟了一段堅定而執(zhí)著的追夢之旅。不論一年后,他是否能踏進夢中的校園,新的生命故事已悄然展開。
敘事療法是20 世紀 80 年代末,在家庭療法和社會建構(gòu)理論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心理療法[5]。面對自我意識水平較高的高中生,采用故事敘說的方法,和他們一同去探索自我,不僅能降低高中生的心理防御水平,還能促進其辯證邏輯思維的發(fā)展,拓展其生命的廣度。案例中的小馬,正是在咨詢師的陪同下,通過描述現(xiàn)在和過去的故事,明白了“人不是問題,問題才是問題”,發(fā)現(xiàn)了被記憶遺漏的精彩生命瞬間,提高了自我認同感與成就感。進而有力量去暢想未來理想的生活,重新喚起對夢想的向往與追求,重新編寫自己的生命故事。在敘事療法的視野下,個體是有力量的,在和問題抗爭的過程中,個體會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陪伴自己。所以對小馬而言,夢從未放棄,心也從未離開,我們只需要幫助他,用不同的方式重新建構(gòu)新的生命故事!
參考文獻
[1]劉雅麗.敘事心理療法理論研究述評[J].湘潮(下半月),2013(1):130-132.
[2]金樹人.生涯咨詢與輔導[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明,朱曉艷.發(fā)展支線故事,讓敘事療法走進校園[J].江蘇教育,2017(24):7-9.
[4]John,M. W.,Gerald,D. M..學校里的敘事療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4.
[5]羅文.敘事療法概述[J].科技展望,2015,25(25):250.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心理學部、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慶,400700)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張國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