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雯雯
摘 要 禽流感 (Avian Influenza,AI) 是由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各種亞型引起的禽類疾病綜合征,幾乎所有的野生及家養(yǎng)禽類都可感染。根據(jù)病毒毒力的不同,可將其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低致病性禽流感(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LPAI)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類。HPAI被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OIE)標為通報疫病,在我國為A類動物疫病。根據(jù)病毒粒子表面的兩個關鍵蛋白—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酶(NA),可將其分為18個HA亞型和11個NA亞型。其中感染人的主要是H5N1、H9N2、H7N7亞型,感染禽類的主要是H5N1、H9N2亞型,感染豬的主要是H1N1、H3N2亞型。
關鍵詞 禽流感病毒;基因組結構
1 AIV的生物學特性
禽流感病毒屬于正粘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屬,呈單股負鏈RNA病毒,AIV具有多種形態(tài),只有典型的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徑大約是80—120nm,平均為100nm。有的病毒在初次分離時呈長絲狀,且長短不一,但是經雞胚或細胞連續(xù)傳代培養(yǎng)后可變?yōu)榍蛐?。AIV具有血凝性,能凝集多種動物的紅細胞。病毒的結構由內而外分為三部分:核心、基質蛋白和胞膜。病毒的核心由核衣殼蛋白(NP)、四種聚合酶蛋白(PB1、PB1-F2、PB2、PA)和8個負鏈單鏈RNA片段組成;基質蛋白位于病毒胞膜與核心之間,抗原性穩(wěn)定;胞膜表面有兩種病毒編碼的糖蛋白纖突,分別為HA和NA,變異性高,是流感病毒亞型分類的依據(jù)。
AIV對乙醚、氯仿等有機溶劑和消毒劑較為敏感,溫度和濕度對AIV的影響較大,低溫下保存的AIV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70℃下可長期保存,且病毒活力不發(fā)生明顯的變化,4℃能保存數(shù)周,56℃加熱30min,70℃僅加熱數(shù)分鐘基本可使病毒喪失活性。干燥的環(huán)境有利于AIV的存活。紫外線照射可迅速使HA和NA 的活性喪失,近而破壞其感染性。
2 病毒的基因組結構
AIV為分階段的單股負鏈RNA病毒,基因組全長約13.6kb,由8個獨立的RNA片段組成,分別以片段1,2,3—8來命名,共編碼11中蛋白質,包括PB1、PB1-F2、PB2、PA、HA、NA、NP、M1、M2、NS1、NS2。AIV基因組中所有片段的5端的1前13個核苷酸序列(HO-UCGUUUUCGUCC)和3端的前12個核苷酸序列(GGAACAAAGAUGAPPP)高度保守。此外,靠近3端的第四個氨基酸有的毒株是U,有的是C。在這些共同的序列中,有部分序列可以反向互補,這一點對病毒RNA的復制很重要,在每一節(jié)段靠近5端15-21核苷酸處有一保守區(qū),其序列為poly U,這一保守區(qū)在病毒mRNA合成時是產生poly A的信號。
片段1-3編碼RNA聚合酶中的PB1、PB1-F2、PB2、PA,它們是病毒粒子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質,PB1是由片段2編碼的,含有757個氨基酸,主要功能是延長開始合成的病毒的mRNA。此外,PB1在模板RNA(cRNA)和病毒RNA(vRNA)的合成過程中,也起延伸、增長的作用。PB1-F2是由PB1基因編碼的,通過對近2000株的A型流感病毒的序列比對發(fā)現(xiàn),約有87%以上的病毒的PB1-F2含78個以上的氨基酸。PB1-F2的主要功能是誘導細胞凋亡,降低抗原的遞呈性和免疫應答水平。PB2是由片段1編碼的,含有759個氨基酸,主要功能是在病毒mRNA轉錄的過程中,識別結合在5端帽子結構,同時還具有限制性內切酶的活性。PA是由片段3編碼的,含有716個氨基酸,PA與PB1、PB1-F2、PB2共同構成聚合酶復合體,但其在病毒RNA合成過程中的具體作用尚不清楚。
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是由片段4編碼的,約含有562個氨基酸,是典型的Ⅰ型糖蛋白,含有四個結構域:信號肽、胞漿域、跨膜域和胞外域,是病毒粒子表面含量最豐富的蛋白,具有高度的免疫原性。HA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幫助病毒穿透宿主唾液酸之類的細胞受體,介導病毒的吸附與穿膜,啟動病毒感染過程;另一重要功能是幫助病毒穿透宿主的細胞膜以及改變抗原性,從而逃脫宿主的免疫監(jiān)視。HA與膜結合形成的同聚物形成頭桿狀大釘子般的結構。轉譯后的HA0能被宿主的胰酶裂解成HA1和HA2兩個亞單位,HA的裂解是病毒獲得感染的先決條件。
神經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由片段6編碼,約含有453個氨基酸,屬于Ⅱ類糖蛋白,即氨基端在囊內而羧基端在囊膜外,與HA正好相反。NA的一級結構包括四個區(qū)域,即氨基端胞漿尾、非極性跨膜區(qū)、莖部和頭部序列。NA亞單位為四聚體,由四個單體NA組成,呈蘑菇狀。
核蛋白 (Nucleoprotein,NP)由片段5編碼,是構成核衣殼的主要成分,具有型特異性。根據(jù)NP抗原性的不同,可以將流感病毒分為A型、B型、C型。針對NP的單克隆抗體不能給動物提供被動保護,用提純的NP免疫動物所產生的抗感染能力很微弱,但NP是細胞毒性淋巴細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識別的主要抗原。
基質蛋白(Matrix protein,M)是由基因組片段7編碼的,是病毒粒子中含量最大的蛋白質,約占蛋白總量的30%。片段7有2個閱讀框,可轉錄出2個mRNA,分別翻譯M1和M2兩種蛋白質。M1由252個氨基酸組成,位于病毒囊膜的類脂雙層內側、核衣殼的外側,能維持病毒粒子的形態(tài),調節(jié)病毒轉錄酶的活性,此外,M1在子代病毒粒子裝配過程中也發(fā)揮重要作用。M2作為一種離子通道,主要在病毒脫殼時酸化病毒粒子的內部環(huán)境。
非結構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由片段8編碼,片段8也具有兩個閱讀框,編碼兩種蛋白質即NS1和NS2,主要存在于胞漿內。序列分析表明,NS1和NS2有70個氨基酸的重疊,并且在N端有9個相同的氨基酸。非結構的蛋白的功能機制尚不清楚,可能在病毒復制過程中起一定作用,NS2還可能調節(jié)非結構蛋白合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