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進一步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促進城市的轉型升級,實現城市可持續(xù)發(fā)展,就需要建立智慧城市,實現對資源的有效整合,營造出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環(huán)境。因此,本文基于智慧城市設計理念對城市的發(fā)展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智慧城市;設計理念;城市發(fā)展;發(fā)展策略
隨著我國信息化水平的不斷加深,智慧城市建設理念營運而出,智慧城市以數字城市為基礎,但又高于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城市運行的關鍵信息進行感測、分析,進而實現城市的智能化管理與運行,實現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理念是將城市看作為一個全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中主要包括能源、人、交通水源、政務及通訊等要素。在指揮城市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對信息化技術及通信技術進行高度應用,其中大數據及物聯網更是重中之重,只有實現了對云服務技術的深度研究與應用,才能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良好的基礎。
2、智慧城市設計理念下城市發(fā)展的難點
2.1缺乏專業(yè)人才
由于我國的地域遼闊,導致各地區(qū)之間的經濟發(fā)展不均衡,在一些經濟發(fā)展較慢的地區(qū)對于智慧城市設計理念的重視程度不高,在此方面進行的資金投入也是相對較少。因此就導致了相關專業(yè)人才的匱乏,無法實現相關人才專業(yè)水平的有效提升,限制了我國智慧城市的發(fā)展的與建設。
2.2缺乏相應的重視程度
在現階段,很多的城市管理人員在管理的過程中只看重城市的經濟發(fā)展,而忽視了城市建設工作的重要性,進而造成了城市的基礎建設落后,也缺乏相應的指導政策。因此,相關部門及管理人員必須加大對城市建設工作的重視程度,完善城市基礎設施。
2.3無法對相關技術進行有效的創(chuàng)新
注重對工作人員技術水平的提高及設備的更新,是促進智慧城市建設發(fā)展的有效措施。但我國現階段在很多的城市中所應用的信息化技術都相對落后,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智慧城市設計理念下工作效率的降低,也對我國智慧城市建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2.4智慧城市的共建共享問題
我國的地域遼闊且人口眾多,因此在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各個地區(qū)之間的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也就導致了城市建設的發(fā)展目標也忽有所差距。而這一現象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國現階段還沒有建立起大數據的共建共享機制。而無法做到大數據的共建共享就會浪費很多的人力、物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約了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fā)展。
3、基于智慧城市設計理念下的城市發(fā)展策略分析
3.1確立明確的發(fā)展方向
想要實現數字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城市基礎測繪部門就必須要加強規(guī)劃工作,對當前城市的經濟狀況及以后的發(fā)展方向進行明確的規(guī)劃。在基礎測繪工作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測繪數據的現實性,加強對數據的采集。因為在地理數據信息的采集上存在著方式與標準的差異,因此采集到的數據也是呈現多樣化,所以在數據的采集過程中,一定要提高專注力,加強數據采集的統(tǒng)一性。
3.2加強對云服務技術的推廣與應用
云服務技術即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與物聯網技術,云服務技術的綜合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智慧城市建設的效率,進而促進我國城市建設的快速發(fā)展,因此,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云服務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3.3注重城市自身建設水平的提高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信息化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發(fā)揮的作用也是逐漸提高,對此,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技術的研究,對其進行不斷的更新。同時,要加強城市自身建設水平的提高,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大力引進新興技術、新型設備,只有這樣才能為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有效的基礎,同時也為城市的建設與發(fā)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3.4建立健全生產質量管理體系
云服務技術在智慧城市建設的應用過程中,相關部門應要建立完整的大數據質量管理機制,這樣才能確保城市空間內的各項目數據的質量具備更高的準確性與有效性。與此同時,相關的政府部門需要對我國的城市管理制度進行管理與規(guī)范,進而實現對城市信息數據質量的掌控,為整個城市建設與快速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3.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涵蓋了城市發(fā)展的多個方面,主要分為經濟性基礎設施及社會性基礎設施,經濟性基礎設施指的是日常成產與生活所需的項目工程及設施等有形服務,而社會性基礎設施指的是除經濟型基礎設施外的無形服務。以公共產品理論為基礎,城市基礎設施可以分為純公共產品、準公共產品及私人公共產品。消費非競爭性、技術非排他性的服務及產品,為純公共產品,該類基礎設施是通過政府來組織建設,例如公園、綠化等;消費效用可以進行分割,具有較高的競爭性及排他性的服務及產品是為私人公共產品,該類基礎設施主要是通過企業(yè)或者個人來進行建設,例如天然氣、暖氣等;除純公共產品及私人產品外,并不完全滿足于競爭性及排他性的服務及產品為準公共產品,該類設施是通過政府、企業(yè)分別建設或聯合建設,例如道路建設、橋梁建設等。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城市網絡覆蓋情況進行推進,同時還要加強業(yè)務物聯網的建設,物聯網建設對于智慧城市建設有著直接性的影響。
3.6加強對測繪技術的技術改進
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不可避免的要應用到現代測繪技術,因此需要不斷的對其進行改進,使其能夠適應我國現代化進程的發(fā)展要求。在智慧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對于衛(wèi)星定位及衛(wèi)星遙感的應用是極為重要的,同樣對于資料及影像信息的準確度要求十分高,因此,必須要加強對現代測繪技術的改進,合理運用現代化技術,例如無線傳輸等采集技術,進而通過計算機系統(tǒng)對測量數據進行分析,實現城市建設與發(fā)展速度的提高。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智慧城市設計理念也受到各業(yè)界認可,智慧城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城市轉型,保證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盛贊.智慧城市發(fā)展觀察及新型智慧城市的發(fā)展建議[J].江西通信科技,2018,(4):36-39.
[2]張仁群.新時期智慧城市對城市規(guī)劃的幾點思考[J].絲路視野,2018,(35):303.
[3]孫登黨,朱玉鵬.基于智慧城市的信息化建設思路探討[J].中國新通信,2018,20(23):39.
作者簡介:
田忠?guī)X,黑卓地產有限公司,山東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