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治
如果說敘述是寫意畫,那么描寫就是工筆畫。因此,要想讓初中作文寫得既具體又生動,就要善于運用描寫。
描寫,是用形象性的、滲透著感情的語言,以繪聲繪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狀態(tài)、神態(tài)、動態(tài)具體而真切地勾畫出來。一般而言,描寫的作用是使被描寫對象表現(xiàn)得更加逼真、形象,更具畫面感。凡是形象化的表達都離不開細致的描寫,因為只有細致才能把客觀對象描繪得繪聲繪色、有形有味,使讀者有身臨其境、如歷其事之感。
一、景物描寫:用畫面表現(xiàn)生活
描寫景物的能力體現(xiàn)在通過對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中風景和事物的描寫,顯現(xiàn)出人物活動的環(huán)境。
第一招:用環(huán)境描寫烘托故事的進展。即通過描寫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營造出一定的氛圍,以突出描寫主體。這是一種主要的渲染方法。比如作文《壘高自己》:
窗外,朦朧的月影,靜靜地投射在桌上,投射在那張可憐兮兮的試卷上,投射在她那寫滿憂傷的臉上……
月光,流水一般滑過窗前,將瘦小的身影拉得老長……
月色輕移,悄悄地投射到墻外那堵厚厚的墻上。看著那堵斑駁的厚墻,再看著桌上那張被淚水浸濕的考卷,她的心平靜了下來……
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景物描寫,有力地烘托了人物由憂傷到自我反省的心理過程,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第二招:用場景描寫為人物提供活動背景。
比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娛蚣……
文中對“百草園”“雪中捕鳥”等真實活動的場景式敘寫,富有形象感、畫面感,這就是成功的“描寫”。
二、人物描寫:用精細傳達精神
要刻畫人物的性格,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風貌,就要進行人物描寫,即通過對人物的容貌、言行、思想的描寫,將人物的性格特征、內(nèi)心世界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出來。
第一招:運用個性的觀察視角,細膩描摹或粗筆勾勒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從而營造出動人的畫面。
比如:
翻著這些照片,回顧生命的歷程,我和媽媽相視一笑。燈光下,媽媽眼角深深淺淺的魚尾紋間落滿了慈愛,睫毛上鍍了一層金色的光暈,額頭上有褶痕,鼻子兩旁是層層疊疊的紋路,深刻卻無法解釋。我又想起此刻是漆黑的夜里,爸爸還開著車在路上行駛。他開車久了,就腰酸背痛,有時候我還會給他揉一揉。當我再次凝望他時,他已不再年輕,頭發(fā)日漸稀疏,其間的白發(fā),十分扎眼,眸子也沒有以前那樣烏黑發(fā)亮了,還有從眼角幾乎蔓延到太陽穴的皺紋……我扭過頭去。媽媽大概不會知道,此刻我的眼睛已經(jīng)濕潤了。
描寫最重要的就是抓住細節(jié),以上是作文《碎碎光陰》中的一個場景。作者對父母形貌的精細描摹,有層次地表現(xiàn)了自己在當時情景中的真實心理,讀來感人。
又如《儒林外史》:
兩只紅眼邊,一副鍋鐵臉,幾根胡子,歪戴著瓦楞帽,身上青皮衣服就如油簍一般;手里拿一根趕驢的鞭子,走進門來,和眾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席上。
這里“和眾人拱一拱手,一屁股就坐在席上”的細節(jié)勾勒,三言兩語,就把一個“驕橫”的小土豪形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第二招:善于運用點面結(jié)合的手法寫出畫面感。
點面結(jié)合的手法,就是既有整體性的概括,又有重點的具體描寫。它不僅僅適用于寫景,更可以運用到寫人敘事當中。一般采用先總述再分述的方法,這也是我們進行場面描寫時常用的手法。比如《擠車》:
一大堆人正拼命地擁擠著,只見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銅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軟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揮舞著,都希望抓住車門扶手。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剛踏上車階,左腳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全身力氣扭動著肥胖的身軀,一雙大手拼命地抓住車門扶手。但任憑她怎么努力,結(jié)果還是被車門狠狠地夾了一下,疼得她嗷嗷直叫。擠車真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戰(zhàn)斗呀!
這里總的“面”是“擠車”,在這個“面”上,作者選了中學生、中年男子和胖大嫂這三個“點”進行詳述。對“面”的描寫是概括性、宏觀性的,對“點”的描寫則是具體的、微觀的,一個“面”帶動了多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