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寧
唐代有位大書法家,名叫張旭,當時人們哪怕只得到他一張半張練手的墨跡,都會當作寶貝來珍藏。就連皇帝也夸贊:李白的詩歌,張旭的草書,裴旻(mín)的劍舞,可以稱作天下“三絕”。
這樣高的贊譽流傳出來,引起了轟動,文武百官設下宴席,為張旭慶賀。席間,有人請他談談書法的秘訣,張旭難以推辭,先是謙虛地說:“各位見笑了,我才疏學淺,君王這樣的稱贊實在受之有愧。”
想了一想,他又誠懇地說:“至于體會,無非‘用心兩字?!睗M堂名流紛紛點頭:“這話不是空話?!?/p>
張旭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我曾有幸見過一位舞者美妙絕倫的舞姿,欣賞之時不禁浮想聯(lián)翩。她將左手衣袖揮舞出去,立即讓我想到這個姿勢像什么字;當她跳躍旋轉時,我想起了草書中的筆鋒;而舞者整體的優(yōu)美姿態(tài),又給了我書法結構的靈感……”
張旭說完,眾人無不拍手贊嘆:這樣處處留心,難怪能把字寫得如此之好!
生活是一本讀不完的大書,懂得體驗生活的人,一定是善于學習的。張旭就是這樣一個善于學習的人,你看,他不拘泥于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從生活的“無字處”領悟、借鑒。凡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總能對他的書法學習有所啟發(fā)。
在有心人看來,學習的內容是無處不在的。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都有可學之處。處處留心皆學問,只要有心,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