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羽肉雞具有肉質佳、健康、雞味濃郁等特點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根據(jù)黃羽肉雞的生長發(fā)育特點、營養(yǎng)需求及市場需要等特點,提出實行生態(tài)健康養(yǎng)殖技術來提高黃羽肉雞的品質。
關鍵詞:黃羽肉雞;生態(tài);健康;養(yǎng)殖
中圖分類號:S5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0815053
1 育雛期( 0~30日齡)
1.1 育雛前的準備(育成前方法相同)
1.1.1 洗欄、消毒
雛雞進舍前將育雛舍雞籠架、屋頂、墻壁和地面用微生物消毒制劑噴灑消毒欄舍至少空置7~14d。將所有育雛用具、飲水器、料桶、糞板等先用清水沖洗干凈后,再用微生物消毒制劑浸泡沖刷消毒。雛雞進舍前2d,將將墊料鋪陳在陽光下暴曬后噴灑益生菌。
1.1.2 保溫設備開啟
按照雛雞具體到達的時間,提前0.5~1d開啟保溫設備,將雞只上空的溫度調節(jié)至33~35℃,相對濕度56%~70%。
1.1.3 鋪設墊料
墊料可以由鋸末、谷殼、碎秸稈混合成,經(jīng)陽光暴曬后,噴灑微生物糞便除臭菌液,再拌入微生物糞便發(fā)酵制劑,鋪設在雞舍地面。每14d清理墊料,打包發(fā)酵,用于種植牧草。
1.2 初飲開食
雛雞進入雞舍后,休息片刻即可喂水,在水中添加復合維生素、益生菌,水溫18~24℃,冬季飲水與雞舍一起預熱或加溫水。開飲后2h左右開食,將飼料均勻灑在料盤或報紙上,少喂勤添,可刺激雞產生食欲,又可以保持飼料清潔干凈不浪費。7d后逐漸轉用料桶或料槽。
1.3 環(huán)境調節(jié)
1.3.1 育雛溫度
雛雞體溫調節(jié)能力較差,育雛溫度要求舍溫比育雛設備的溫度要低些。育雛舍調溫原則:外界氣溫低時,舍溫稍高些;外界氣溫高時,舍溫要低些;弱雛要高些,健雛要低些。夜間高些,白天低些。開始時,可將育雛設備的溫度調節(jié)在33~35℃范圍內,從第2周開始,每周下降2℃,直到降至20℃恒溫。
1.3.2 濕度
濕度要求沒有溫度嚴格,但濕度過低,可造成雛雞脫水,進而發(fā)生感冒,濕度要求是前4周舍內相對濕度應達到65%~70%的稍高濕度,之后保持在50%~60%。夏天空氣干燥,可通過在舍內放置水盤增加舍內濕度。
1.3.3 通風
合理的通風,可以為雛雞提供新鮮的空氣,排除舍內CO、CO2、NH3、H2S等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少呼吸道疾病,保持雞只的健康。通風量可根據(jù)雞只的周齡逐漸增加,但要注意防止賊風。
1.3.4 密度
適宜的飼養(yǎng)密度可以保持雛雞生長的整齊度。飼養(yǎng)密度可根據(jù)養(yǎng)殖條件來定,如通風條件好的,可適當增大飼養(yǎng)密度,否則,宜降低飼養(yǎng)密度;冬季氣溫低可適當增加密度,夏季氣溫高宜降低飼養(yǎng)密度。參考飼養(yǎng)密度如下。
1.3.5 光照強度
光照可以提高雛雞的生長速度和飼料效率。一般在1~3日齡,光照強度為6W/m2,每天光照24h,目的讓雛雞熟悉環(huán)境;4~6日齡,光照每天減少1h,直至恒定時數(shù),約3~6W/m2。注意防止陽光直射。
1.4 斷喙
目的在于防治啄羽、啄肛等,一般在7~10日齡進行,上喙切去1/2,下喙切去1/3,上喙不能長于下喙。斷喙應激較大,在斷喙前2d和斷喙后2d,在飼料和飲水中添加復合維生素或維生素K,以防應激和出血傷亡。
1.5 日常管理
采食方式為自由采食,應做到少喂勤添,保持飼料、飲水清潔、干凈,飼料、飲水中添加益生菌。要做到“眼勤”、“手腳勤”,“眼勤”是要仔細觀察雞群情況,包括:采食量、飲水、糞便顏色等是否正常。如發(fā)現(xiàn)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對病雞做隔離或淘汰處理,記錄癥狀,并對病雞進行解剖查找病因,及時做好雞群預防措施,并做好各項記錄。
2 小雞期(31~60日齡)
2.1 公母分群飼養(yǎng)
由于公母雞生長速度不同,采食量亦不同,建議分群飼養(yǎng)。且群體內個體體重亦存在差異,為獲得整齊度高的雞群,應不斷地按體重大小、強弱進行分群,不斷地調整飼養(yǎng)密度。
2.2 逐步換料
飼料從雛雞料過渡到小雞料分3d過渡,即第1天喂2/3雛雞料和1/3小雞料,第2天喂1/2雛雞料和1/2小雞料,第3天喂1/3雛雞料和2/3小雞料,第4天全部喂小雞料。
2.3 營養(yǎng)水平調整
小雞生長速度較快,對營養(yǎng)要求較高,尤其是對高蛋白質飼料需求較高,飼料中應保證蛋白質的含量,保持小雞的采食量,爭取高的生長速度,同時也應注意生產成本和經(jīng)濟效益。
2.4 密度管理
小雞進入生長期后,飼養(yǎng)密度應調整為10~15只。為滿足小雞對采食量的增長,可增加食槽或料桶數(shù)量,并墊高料桶或調高飼槽高度,以防止雞只挑食或玩耍而把飼料扒到食槽外,造成浪費。
2.5 保持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
由于優(yōu)質黃羽肉雞為仿土雞類型,其適應性比較強,雞舍結構可以采用比較簡單的結構,但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天氣變化及當?shù)貧夂虻纫蛩貙﹄u群的影響,應注意保持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性,減少高溫和寒冷季節(jié)造成的不良影響。
2.6 加強衛(wèi)生防疫
雞舍要經(jīng)常清掃、通風,定期清洗料桶、料槽、飲水器等,定期消毒,保持雞舍和喂料、飲水設備清潔衛(wèi)生,并做好疫苗的預防接種工作。同時保證充足、潔凈的飲水,飼料和飲水中添加益生菌,增強免疫力和抗病毒力,以預防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生。
2.7 閹雞
優(yōu)質黃羽肉雞具有土雞性成熟較早的特點。性成熟時,公雞富有攻擊性,會因追逐母雞而爭斗,生長較慢,消耗飼料,提高養(yǎng)雞成本,所以公雞要適時去勢。公雞去勢后,性情溫順,便于管理,生長較快,同時沉積脂肪的能力也增強。因此,閹雞的肌間脂肪和皮下脂肪增多,肌纖維細嫩,風味獨特,經(jīng)濟價值也較高。
2.8 適當放養(yǎng)
選擇晴天進行小范圍放養(yǎng),每天3~4h,以后逐步擴大放養(yǎng)范圍和延長放養(yǎng)時間,使雞群逐步適應外界環(huán)境。冬季氣溫低要晚放雞群出去,下午要早將雞群趕進雞舍,夏季可適當延長放養(yǎng)時間。實行分區(qū)輪牧,將放牧的場地劃分成幾個場地,每處場地放養(yǎng)一批雞后,要對場地進行清理消毒,空置凈化,分片輪牧不僅可以減少疾病傳染,還可以讓牧場草地恢復生長,有利于循環(huán)利用。
3 中雞期(61~80日齡)
這一時期是骨骼、肌肉、內臟生長最快的時期,體溫自控調節(jié)功能逐漸完善,消化功能逐漸健全,食欲旺盛,采食量增加,對鈣、磷等營養(yǎng)元素的吸收能力不斷提高。開始飼喂中雞料,自由采食,飼料從小雞料過渡到中雞料,分3d過渡(同前),第4天全部喂中雞料,飼料中添加益生菌。
4 大雞期(81~120日齡)
此期是生長后期,生長發(fā)育快,采食量增加,飼料以能量飼料為主,用黃蓮、黃岑、黃柏、魚腥草、板藍根等草本植物打粉按2‰混入飼料保健,但13周之后又是腹腔脂肪增長的重要時期,因此這段時期的營養(yǎng)既要保證快速生長需要,又要防止脂肪蓄積使其過肥。
5 肉質調理期(121~150日齡左右)
5.1 飼料
飼喂大雞料,用黃蓮、黃岑、黃柏、魚腥草、板藍根等草本植物打粉按2‰混入飼料,用八角、玉桂等植物香料打成粉,添加到飼料中,并添加益生菌。
5.2 供沙
20周齡后開始提供干凈細沙,以增強消化機能,刺激食欲,提高飼料消化率。
5.3 產蛋箱準備
120日齡左右可見蛋,在舍內準備些產蛋箱(似單個鴿籠,分雙層),箱內放些木屑或谷殼。
6 免疫與疫病控制
6.1 免疫
按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接種活疫苗的前后3d不能對雞群進行消毒,稀釋后的疫苗必須在1h內用完。滴眼時,使雞眼睜開,待疫苗完全吸收后才能放雞。使用油苗時,應在40℃左右溫水中預熱至30℃后才能使用,減少應激。
6.2 疫病控制及藥物使用
疫病控制總的原則是主要依靠良好的飼養(yǎng)管理,合理的免疫程序和方法,優(yōu)化保健采用中草藥、益生菌的組合使用,提高雞群自身的抗病力,不使用抗生素、減少獸藥的使用,避免藥物殘留。疫苗或藥物飲水投藥時,應將水桶或水箱清洗干凈,并停水1h左右投喂。
生態(tài)養(yǎng)殖的黃羽肉雞品種佳、生長環(huán)境自然安全穩(wěn)定、采用中草藥、益生菌等進行保健飼養(yǎng),不使用抗生素、藥物使用少,生產出來的雞肉品質高、健康安全。欄舍基本無臭味,雞糞經(jīng)微生物發(fā)酵成有機肥,做到綜合利用,保障環(huán)境安全。
參考文獻
[1]賈鈺玲,呂新業(yè),辛祥飛,等.廣西黃羽肉雞養(yǎng)殖產業(yè)發(fā)展情況調研報告[J].農業(yè)發(fā)展,2015(6):12-14.
作者簡介:
楊莉(1984-),女,碩士,中級畜牧師。研究方向:畜牧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