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振鋒
本文所闡述的評級方法受中國傳統(tǒng)鑒評國畫的“謝赫六法”(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模寫)啟發(fā),并以《觀賞石鑒評》國家標準(GB/T31390-2015)“形、質、色、紋、韻”五要素為指導,根據海洋玉髓自身的特點及實際情況制定。
2015 年7 月,《觀賞石鑒評》國家標準正式頒布實施。該標準將鑒評要素分為自然要素(形態(tài)、質地、色澤、紋理)和人文要素(韻意、命題、配座、傳承)。此標準也適用于海洋玉髓的鑒評評級。
本文僅對天然原色的海洋玉髓鑒評評級,并按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各項的權重比例進行評分評級,滿分為100 分。
海洋玉髓產自非洲馬達加斯加共和國,瑪瑙質地,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密度2.6,硬度6.5,折射率1.53 ~1.54。是包裹于瑪瑙肉中,圖紋畫面自然生成,經切割、打磨、拋光等加工工序后顯現(xiàn)出來。
指海洋玉髓的幾何尺寸、外部形態(tài)、加工精度。這主要取決于兩點:一是原石的體積、厚度、形狀、雜質以及傷裂坑孔的情況;二是工藝水平。
海洋玉髓按照是否打磨,分為有石皮包裹和無石皮包裹。
無石皮包裹的海洋玉髓鑒評評級標準:
1.石形(海洋玉髓收藏家多稱為“器形”)。石形與圖紋畫面主題是否相輝映、協(xié)調,石形是否規(guī)整(如:面為正方形,其邊長要相等;面為圓,其外弧應是標準的圓形)。
圖1 幾種不同石形的海洋玉髓
2.規(guī)格。長寬高比例是否協(xié)調,厚薄是否適宜。
3.加工精度。加工精度主要表現(xiàn)在:邊棱是否橫平豎直并規(guī)整、圓弧面形狀是否規(guī)整、拋光平面是否平整、拋光是否精細等。
海玉硬度高,質脆,在加工過程中易造成崩裂。不同原料、不同工具質量、不同技藝水平的工匠等因素,都將造成加工精度的差異。
形態(tài)的分級由高至低依次為:
形態(tài) T 級 A 級 B 級 C 級 評估(滿分100分) 90 分以上 70-90 分 60-70 分 60 分以下 結果石形規(guī)整,比例石形不規(guī)則,與石形協(xié)題相得搭調 益配。 彰恰與如畫其面分主,石調搭、 配形和與規(guī)諧畫整合面比理主例協(xié)題石無明形顯與違畫和面感主題格畫甚不面至入主有之題沖感不突搭或配格、尺寸過小或過大、規(guī)格 體無慳量吝大之,感飽滿而體嗇之量 感適宜而無吝體略薄量或中略規(guī)厚中矩,厚不度大過氣薄或或過過于厚突,兀寬厚加工精度切加面膩工,磨規(guī)完工拋整美藝,光,精拋等邊度光工棱高序弧細邊拋工工棱光藝弧較精面細度較膩較規(guī),高整加,邊整加,工棱工拋弧藝光面精略略度粗不較糙低規(guī),邊規(guī)糙線痕棱或整,弧有拋面明光明顯較顯 拋不粗光
有石皮包裹(保留著原石外皮及外形邊框)的海洋玉髓的形態(tài)鑒評評級參考無石皮包裹(切除了原石外皮及外形邊框)的海洋玉髓的形態(tài)鑒評評級標準,或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降低標準。
圖2 高冰質地的海玉(左)、失水非常明顯的海玉(右)
指海洋玉髓的致密程度、礦物顆粒大小、質地穩(wěn)定性,以及石體純凈度。
1.致密程度。主要表現(xiàn)在結晶顆粒大小、結構致密度上。顆粒越小,結構越致密,質地越細膩。
2.質地穩(wěn)定性。主要表現(xiàn)在是否易失水、褪色及草花圖紋消失。穩(wěn)定性與結晶、結構致密度相關。顆粒越細膩、結構越致密,穩(wěn)定性好。
失水:指原石中的水分蒸發(fā),石色變得不通透、泛白、渾濁。
褪色:指石色變淡或褪掉消失。
另外,海洋玉髓的透明度與穩(wěn)定性、結晶及結構致密度相關。結晶細膩、結構致密的海洋玉髓,透明度越高,穩(wěn)定性越好。但并不絕對,因為部分海洋玉髓結晶細膩、結構致密,穩(wěn)定性也好,但其透明度一般(半透明或微透明),如羊脂玉般。反之,部分海洋玉髓透明度好,但穩(wěn)定性一般。
3.石體純凈度。石體無雜質、雜色和雜紋,或雜質、雜色、雜紋少的,石體的純凈度就高,反之則低。
質地的分級由高至低依次為:
質地 T 級 A 級 B 級 C 級 評估滿分100 分 90 分以上 70-90 分 60-70 分 60 分以下 結果顆粒較大,質地粗、致密程度顆結璃料脂粒 ,玉構種小料或或致, 為細密質。 細膩地包 膩的細括 的高膩玻冰羊,顆結細為羊粒脂構膩通小玉致的透,料密高度質的。冰低地料包 、料細括,接膩較或近,顆結透不均明粒構 勻或疏大 的, 透松 料。明質包度地括分粗、半布結微明的上構透度料有松 分,明明散、 甚布 顯。不明至泛為透顯部白半明不分的透或均料失明透勻體水、跡象日常環(huán)境下,局部質地穩(wěn)定性干失不會燥水變、環(huán) 淡褪境 消色下 失,,不草易花日失不易常水變、環(huán) 淡褪境 消色下 失,,不草易花易分干褪燥失草 色環(huán)花 明水 境、變 顯下,褪淡,部色消失, 分失水部。 草、日失花變常水淡、環(huán) 消褪境 失色下,,部有明分顯草花變淡或消失石體純凈度 石體純凈,無雜質石的許紋不,造體雜雜 成但純質質 干, 對、凈擾,或 主雜無雖 題色明有、表顯少雜達石雜有體 干紋有 擾,雜 ,對質 但主、 可題雜 接表色 受、達石多紋干,擾體的有 對雜主明質顯、題或 表雜數(shù)色達量、構較雜成
指海洋玉髓的顏色、光澤和透明度。海洋玉髓的顏色應分為底色和草花色兩類考慮。
底色是指底子的顏色。海洋玉髓的底色以白色為最常見,灰色、黃色、褐色也較多,紅色或其他色較少。
草花色是指海洋玉髓石體上草、花、綢帶、土坡等構成圖紋畫面的點、線、面紋理的顏色。主要有黃、橙、紅、褐、青、灰、藍、黑等色及其過渡色,以黑、黃、橙、褐等色居多。
海洋玉髓色澤的鑒評評級標準:
1.色度。即色的純正度,是指色彩的深淺、鮮艷度。純度越高越接近標準色。
2.明度。是指色彩的亮度或明度。賞石圈內常用陽正來形容色純、明度高的料子。
3.多色及層次感。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色彩出現(xiàn)在同一塊海洋玉髓畫面上,色間層次是否分明、濃淡是否有致、與整體構圖是否協(xié)調等為鑒評評級的重要依據。
多色可視為加分項,但不是必有項,此項只評T 和A 級。
注:多色是選評項,若該塊海玉沒有多色,則此項空出來不填,不影響最終的鑒評評級結果。
色澤的分級由高至低依次為:
色澤 T 級 A 級 B 級 C 級 評估(滿分100分) 90 分以上 70-90 分 60-70 分 60 分以下 結果色度 接近標準色譜 色濃,色純 色不太純,有偏色 色明顯不純明度 明雜色亮陽正,無混 陽灰偏正暗, 或略有偏 有些偏灰偏色 色偏暗調,上沉明悶顯偏灰石體純凈,無多種 多種色彩,各色間色彩無色彩沖突, 交相輝映、相得多色及層次感 層次感強、濃淡有 益彰,層次感強、致、色差大,對比 濃淡相宜,對比強烈或明顯雜質 明顯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