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曉龍,李云琴,王 毅
(云南省林業(yè)科學院 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與開發(fā)利用重點實驗室,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云南珍稀瀕特森林植物保護和繁育重點實驗室,云南 昆明 650201)
滇牡丹(Paeoniadelavayi)屬芍藥科(Paeoniaceae)芍藥屬(Paeonia)牡丹組(Sect.Moutan)落葉小灌木,是中國西南地區(qū)特有的牡丹種[1]。黃色花滇牡丹在牡丹花色改良過程中是一種珍稀的育種資源[2]。目前,已從滇牡丹黃色花瓣中分離得到查爾酮、黃酮和黃酮醇等黃酮類色素[3],其中,查爾酮是使花朵呈現(xiàn)黃色的主要黃酮類物質(zhì)之一[4-5]。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術(shù)在花卉原有性狀不喪失的前提下對其花色性狀進行定向修飾,可獲得特定色彩的花卉[6-7]。從滇牡丹中分離其特有的黃色花系基因,可為培育具黃色性狀的牡丹觀賞新品種提供重要的基因資源。
查爾酮合成酶(chalcone synthase, CHS, EC2.3.1.47)屬于植物Ⅲ型聚酮合酶家族的一員,該酶家族包括芪合成酶(stilbene synthase, STS)、吖啶酮合成酶(acridone synthase)、吡喃酮合成酶(pyrone synthase)等[8-9]。CHS是類黃酮類化合物生物合成過程的關(guān)鍵酶和限速酶[10],催化1分子的p-香豆酰CoA或p-二氫香豆酰CoA與3個源于丙二酰CoA的二碳單位形成黃色柚皮素查爾酮(naringenin chalcone)、根皮素(phloretin)或芪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是類黃酮生物合成過程中的重要中間產(chǎn)物,為其提供了基本的碳骨架[9,11]。CHS在植物中的表達量及其存在與否可影響植物中類黃酮類物質(zhì)的含量,可能改變花色的深淺程度[6]。已從多種植物中分離出CHS基因,如松葉蕨(Psilotumnudum)[12]、蘋果屬(Malus)[13]植物等。研究表明,CHS在調(diào)控合成速率方面扮演重要角色[8],CHS基因表達受紫外線、機械創(chuàng)傷或病原體侵害影響[9]。為了解滇牡丹(Paeoniadelavayi)中CHS基因在類黃酮生物合成中的作用,本研究從滇牡丹中克隆了3條CHS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學手段研究其理化性質(zhì)、序列差異和功能分歧等,并檢測這3條CHS基因在不同花發(fā)育時期的表達量,以期闡明CHS基因在花色形成和表達中的作用、調(diào)控方式,旨在為利用CHS基因培育黃色觀賞牡丹新品種提供理論依據(jù)。
樣品采自云南省迪慶州香格里拉市高山植物園(99°21.5″E,27.5′6.9″N)。按株采集不同時期的黃花樣品并按株區(qū)分保存,3次重復,用于基因表達分析;用于轉(zhuǎn)錄組分析的黃花樣品在花開時采集。采集后樣品迅速置于液氮,帶回實驗室儲存在-80 ℃冰箱。
PCR儀(Biorad, USA),NanoDropTM 2000 (Thermo,USA)。EasyPfu DNA聚合酶、反轉(zhuǎn)錄試劑盒(北京全式金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植物總RNA提取試劑盒(Qiagen),瓊脂糖凝膠DNA回收試劑盒(Thermo,USA)。
用植物總RNA提取試劑盒提取各樣品的總RNA,分別用1%的瓊脂糖凝膠電泳和NanoDropTM 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檢測所提取RNA的質(zhì)量與濃度。選取各樣品中質(zhì)量、濃度合適的總RNA用于合成cDNA的第一條鏈,具體操作步驟按照反轉(zhuǎn)錄試劑盒的說明書進行,cDNA置于-20 ℃冰箱保存。
以擬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的CHS基因為模板,對滇牡丹花瓣轉(zhuǎn)錄組數(shù)據(jù)進行本地BLAST以搜索可能的CHS基因,獲得3條可能的CHS基因。根據(jù)這3條基因序列,用Primer premier 5.0設計特異克隆引物,PdCHS1F: 5’-ATGGTGACAGTGGAGGAGAT-3’,PdCHS1R: 5’-ATAGTGCGGCTACTAATTAG-3’;PdCHS2F: 5’-ATGGCTTCAGTTGAAGAAAT-3’,PdCHS2R: 5’-CAATTACAATCAGTGAGTGA-3’;PdCHS3F: 5’-ATGTCGCGCATTCCCACAGC-3’,PdCHS3R: 5’-TCCTTATCCGTAGCCTCTAA-3’。引物由上海鉑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以滇牡丹花瓣的cDNA為模板進行CHS基因的擴增,用1%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PCR產(chǎn)物,回收純化目的片段后,將其連接到pMD18-T克隆載體上,經(jīng)菌落PCR檢測后,選擇陽性克隆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測序。
獲得滇牡丹的CHS基因序列后,利用NCBI (http://www.ncbi.nlm.nih.gov/)上的ORF Finder (https://www.ncbi.nlm.nih.gov/orffinder/)分析獲得其氨基酸序列,借助于在線工具ProParam (http: / /web. expasy.org /protparam/)預測CHS蛋白的理化性質(zhì);用SignalP 4.1 server (http://www.cbs.dtu.dk/services/SignalP/)預測該蛋白信號肽;用NCBI中的CDD數(shù)據(jù)庫(https://www.ncbi.nlm.nih.gov/Structure/cdd/)搜索CHS蛋白結(jié)構(gòu)功能域。參考經(jīng)過功能鑒定的CHS蛋白[14],與本研究獲得的3條CHS蛋白進行聚類分析,用MEGA 6.0中的Clustal W進行多序列比對后,采用鄰位相接法,自檢舉值1 000,其余參數(shù)選用默認參數(shù),構(gòu)建系統(tǒng)進化樹。
根據(jù)3條已獲得的CHS基因,用Primer premier 5.0設計特異檢測引物TPdCHS1F: 5’-AACAGTGAGGACAAGGTC-3’,TPdCHS1R: 5’-TTATTTTGGACCAAATGA-3’;TPdCHS2F: 5’-ATAAACAAACGCTATATG-3’,TPdCHS2F: 5’-ATTTATATTAGATGAGAC-3’;TPdCHS3F: 5’-AGACAAGTTATTCCTCAA-3’,TPdCHS3R: 5’-ACTATGGAAATGTGAGTA-3’。以表達量一致的內(nèi)參基因actin為對照,對PdCHS1、PdCHS2、PdCHS3基因在黃色滇牡丹盛花期的雄蕊和不同發(fā)育時期花中的具體表達情況進行檢測。
PCR產(chǎn)物在1%的瓊脂糖凝膠上進行電泳檢測,再利用凝膠電泳圖像分析軟件GENE-SNAPS分析其積分光密度,用目的基因/內(nèi)參基因的積分光密度比值在Excel上繪制柱狀圖,對PdCHS基因的不同表達量進行相對定量分析。
測序結(jié)果表明,滇牡丹中3條CHS基因的cDNA全長分別為1 173、1 185、1 128 bp,分別命名為PdCHS1(GenBank登錄號MK516264)、PdCHS2(GenBank登錄號MK516265)和PdCHS3(GenBank登錄號MK516266);它們均編碼完整的開放閱讀框,長度分別為390、394、375 aa,其轉(zhuǎn)錄產(chǎn)物均為CHS;在蛋白序列一致性方面,PdCHS1和PdCHS2的一致性為84.52%,PdCHS1和PdCHS3的一致性為39.34%,PdCHS2和PdCHS3的一致性為39.09%。滇牡丹的這3個查爾酮合成酶蛋白保守性較高(圖1),均含有查爾酮合成酶的高度保守序列VGQALFGDGAAAI(PdCHS3僅有1個氨基酸不同,為VGAALFGDGAAAV)和HPGGPAIL,以及Cys-His-Asn(C-H-N)3個氨基酸組成的三聯(lián)體活性中心,2個極度保守的苯丙氨酸殘基F215和F265,這些部位與查爾酮合成酶的底物特異性有關(guān)[15]。此外,PdCHS還含有查爾酮合成酶催化活性部位,PdCHS1和PdCHS2含有查爾酮合成酶活性位點基序(GFGPG),PdCHS3的活性位點基序為AFGPG,3個蛋白序列的催化活性基序僅有1個氨基酸差異(圖1),已通過氨基酸定點突變確定[16]。
生物信息學分析結(jié)果(表1)顯示:3個CHS蛋白的氨基酸殘基數(shù)量為375~394 aa,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41.2~43.3 ku;PdCHS1為穩(wěn)定蛋白,PdCHS2和PdCHS3為不穩(wěn)定蛋白,這3個蛋白均為疏水性蛋白,不存在信號肽。分子系統(tǒng)進化分析(圖2)顯示:這3個蛋白屬于不同的分支,其中,PdCHS1與木薯(Manihotesculenta, XP_021608720)、橡膠(Heveabrasiliensis, XP_021648729)、小桐子(Jatrophacurcas, NP_001295723)一起聚在Ⅰa分支,編碼柚皮素查爾酮合成酶,可能參與柚皮素(Naringenin)的生物合成;PdCHS2與擬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 NP_196897)、琴葉擬南芥(Arabidopsislyrata, XP_002871591)、蕓香(Rutagraveolens, CAC14059)和柑橘(Citrussinensis, NP_001306986)聚在分支Ⅲ,編碼芪合成酶,可能參與白藜蘆醇(resveratrol)的生物合成;PdCHS3與歐洲栓皮櫟(Quercussuber, XP_023913768)、小桐子(J.curcas, XP_020538589)和橡膠(H.brasiliensis, XP_021683368)聚在分支Ⅳ,編碼Ⅲ型聚酮合酶,可能參與三角狀五肽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Cys-His-Asn 三聯(lián)活性中心;◆,苯丙氨酸殘基Phe (F215和F265);ELKLGL,丙二酰輔酶A結(jié)合域;GFGPG,催化活性基序。□圈出的為CHS高度保守序列。●, Cys-His-Asn triple active center; ◆, Phenylaanine residues Phe (F215 and F265); ELKLGL, Malonyl-CoA binding region; GFGPG, Catalytic activities motif. □ indicated highly conserved sequence in CHS.圖1 PdCHS氨基酸序列比對分析Fig.1 Alignment of PdCHS amino acids sequences
表1 滇牡丹3個查爾酮合成酶的生物信息學分析
Table1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three chalcone synthases fromPaeoniadelavayi
蛋白Proteins氨基酸數(shù)量Number ofamino acids/aa相對分子質(zhì)量Molecularweight/u分子式Formula不穩(wěn)定系數(shù)(Ⅱ)Instabilityindex(Ⅱ)脂肪族系數(shù)Aliphaticindex總平均疏水性Grand averageof hydropathicity信號肽Signalpeptide細胞定位CelllocationPdCHS139042508.24C1890H3037N509O559S2136.4894.00-0.036無NoCytoplasmPdCHS239443274.98C1933H3095N517O572S1740.6393.81-0.115無NoCytoplasmPdCHS337541247.66C1843H2952N494O544S1645.5495.73-0.086無NoCytoplasm
滇牡丹中3條CHS基因表達結(jié)果(表2)顯示:除初花期外,末花期、盛花期、花蕾期、雄蕊3條CHS基因表達量差異均達極顯著水平。在不同發(fā)育時期,3條基因的表達差異顯著性不同。其中,PdCHS1基因在各發(fā)育時期表達量差異極顯著;除初花期和末花期差異不顯著外,其他發(fā)育時期PdCHS2基因表達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dCHS3基因在初花期、盛花期和雄蕊中表達無顯著差異,其他發(fā)育時期表達差異均極顯著。具體表現(xiàn)為:在不同花發(fā)育時期,PdCHS1基因在花花蕾期最高,隨著花的發(fā)育其表達量迅速降低,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逐漸降低,但盛花期雄蕊中該基因表達量高于其他時期的花;隨著花的發(fā)育,PdCHS2基因表達量呈現(xiàn)升高、降低再升高的趨勢,具體表達量為末花期>初花期>盛花期>雄蕊>花蕾期;PdCHS3基因則出現(xiàn)先降低再升高的趨勢,其具體表達量為末花期>花蕾期>盛花期>雄蕊>初花期。
圖2 滇牡丹CHS蛋白與其他植物CHS蛋白的系統(tǒng)進化分析Fig.2 Dendrogram of CHS protein in Paeonia delavayi and other CHSs from higher plants
表2 不同花發(fā)育時期PdCHS基因的表達量
Table2PdCHSgene expression difference between multi-developmental periods of flowers
基因Genes花蕾期Budding stage初花期Initial flowering stage盛花期Full-bloom stage末花期Blosom falling stage雄蕊StaminaPdCHS14.11±0.26 Ab0.87±0.11 Ac0.53±0.02 Cd0.26±0.01 Ae5.16±0.12 AaPdCHS20.24±0.03 Cd0.90±0.04 Aa0.72±0.03 Bb0.94±0.12 Ba0.35±0.01 CcPdCHS31.91±0.13 Bb0.92±0.05 Ac1.08±0.11 Ac2.61±0.14 Aa1.07±0.26 Bc
同列數(shù)據(jù)后無相同大寫字母代表基因在相同發(fā)育時期表達水平差異極顯著(P<0.01),同行數(shù)據(jù)后無相同小寫字母代表同一基因在不同花發(fā)育時期的表達水平差異極顯著(P<0.01)。
Data marked without the same uppercase letter in each column indicated expression differences of genes in the same developmental period were significant atP<0.01. Data marked without the same lowercase letter in each row indicated expression differences of the same gene in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al periods were significant atP<0.01.
CHS在不同物種間的基因序列長度差異較小,同源性較高,蛋白序列高度保守[7,17]。各物種中均可分離出數(shù)個CHS基因[18-19]。迄今為止,在NCBI上已注冊超過5 000條與CHS有關(guān)的基因序列,從不同植物中分離鑒定出超過650個CHS家族基因[20],這些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zhì)基本為穩(wěn)定的單鏈疏水性蛋白,定位于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17,21]。本研究從滇牡丹中分離純化的3個CHS基因(PdCHS1、PdCHS2、PdCHS3)與前述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但在穩(wěn)定性方面,僅有PdCHS1為穩(wěn)定蛋白,PdCHS2和PdCHS3均為不穩(wěn)定蛋白。在同一物種中,分離得到的CHS基因的功能相似,如蘋果中的MdCHS1、MdCHS2、MdCHS3均行使CHS功能[11],而本研究從滇牡丹中分離的3個CHS基因功能卻存在一定的差異。
CHS參與植物類黃酮的生物合成[22],能限制類黃酮后續(xù)生物合成的通量[11];類黃酮的生物合成受多重因素影響,其累積程度可影響花色深淺[23-24],具明顯的種群、種屬特性[25]。本研究以開黃花的滇牡丹為研究對象發(fā)現(xiàn),CHS基因在花發(fā)育不同時期表達量有差異,同一時期不同CHS基因的表達量也存在較大差異,推測CHS基因表達量的變化可導致植物體內(nèi)類黃酮累積程度不同,進一步影響植物花色[10,26];同一植物中不同CHS基因在不同環(huán)境、組織的表達量均存在顯著差異[6,11,27],如角堇(Violacornuta)CHS基因在光照條件下的表達量遠高于暗環(huán)境[6],蘋果的CHS基因在不同組織中表達量不同[11]。本研究中滇牡丹的3個CHS基因表達量存在顯著差異,可能與各基因參與不同的次生代謝產(chǎn)物生物合成相關(guān)。其中,PdCHS1基因在花發(fā)育初期表達量最高,可能與其負責查爾酮合成相關(guān),與蘋果中的3個CHS基因在幼嫩組織中表達量較高一致[11];PdCHS2基因在花發(fā)育前期表達量較低、后期升高,可能與其參與芪類化合物生物合成、形成植物抗毒素抵御病蟲害侵襲有關(guān)[16];PdCHS3基因在花蕾期和末花期表達量較高,推測其參與聚酮類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可能與提高植物抗性、抵御脅迫和病蟲害侵襲有關(guān)。本研究從滇牡丹中克隆得到3條功能不同、表達差異顯著的CHS基因,為牡丹花色育種提供了基礎的基因材料,但仍需進一步探明這3個基因在花色形成過程中的具體功能和作用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