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良
今年4月3日韓國在晚11時正式宣布啟動5G,比美國Verizon公司提早一小時,接著國內(nèi)外運營商紛紛加快5G網(wǎng)絡部署,開啟5G商用,5G資費自然成了用戶最關心的問題。從已經(jīng)開啟5G商用國家的套餐來看,目前的價格相對還是較高,對此許多國內(nèi)躍躍欲試嘗鮮5G的用戶不免疑慮:我國的5G套餐是不是也會在高位徘徊?
6月6日工信部發(fā)放5G牌照,運營商都在加速網(wǎng)絡部署,預計10月會放號商用,對資費如何確定,我認為應考慮下面一些因素:
1.我國的資費不應高于美韓等國
2.我國的資費5G應低于4G
從歷代資費來看,每一代通信的演進,一代比一代低。在同一代,初期的價格都會相對較高,隨著網(wǎng)絡的發(fā)展而逐步降低。
3.我國的資費應按5G標準要求
5G相比4G需要大幅提高網(wǎng)絡部署和運營的頻譜效率、能源效率、成本效率。成本效率(bit/Y)——每單位成本所能傳輸?shù)谋忍財?shù),提升百倍以上。這是一個追求的理想值,由于當前5G單基站功耗比4G大,覆蓋又比4G小,導致網(wǎng)絡部署與全年耗電量成本都大,這是需要靠創(chuàng)新逐步改進的。
4.我國的資費應按3大業(yè)務場景分別考慮
我國今年部署的NSA非獨立組網(wǎng),只能提供eMBB增強移動寬帶業(yè)務,因此資費現(xiàn)階段只要適應這種場景。
要到明年部署的SA獨立組網(wǎng),才能提供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與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業(yè)務,因此資費可暫不考慮。
令人高興的是,中國電信已確定9月份率先在北京放號開始5G正式商用,5G套餐資費預計將從199元至599元不等。起步價比國際最低的325元還少126元,最高價比國際最低的706元還少107元。雖然每檔包含的流量和語音數(shù)量還沒完全確定,從目前4G暢想套餐來看,5G起步價高于4G 99元/月(不限量、超20GB降速),最高價與4G相等。但是預計流量每月100GB將遠高于每月20GB的標準,從單價看降低了不少。起步價可否降低?按芯團網(wǎng)分析,由于上述5G網(wǎng)絡部署與全年耗電量成本都大大高于4G,5G正常資費需增長到277元/月,才不致虧本。而且開始放號商用,5G手機都是3000以上的,非常昂貴,能買得起手機的人,也負擔得起這一資費。
對于4G老用戶不換卡、不換號,只需換部5G手機即可;對于購買5G手機的用戶免費開放5G體驗包2個月,體驗包內(nèi)包括每月100GB的體驗流量,5G速率最高為1Gbps,相當于1秒左右就可以下載完一部電影。
在體驗飛一樣的網(wǎng)速的同時,用戶難免有“一夜流量,房子歸移動”的擔心!為此運營商針對沒有開通5G免費體驗包,但已經(jīng)開始用5G手機的用戶,都做了限速為100Mbps,以避免用戶出現(xiàn)“天價流量”。而且運營商一直在執(zhí)行當月流量600元封頂,這也是一項守護用戶錢袋的措施。
綜上所述,按資費確定應考慮的4項因素衡量,中國電信的資費還是比較合適的。希望其他運營商參照確定,最好是一致,為后續(xù)健康運營創(chuàng)造條件,提速降費留有活動空間,千萬不要為爭奪用戶大打價格戰(zhàn),而是要靠改進提高自己網(wǎng)絡的質(zhì)量與服務來吸引用戶。期待運營一段時期之后,能不斷合理調(diào)整資費,隨著手機的降價早日讓廣大用戶享受5G帶來的美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