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向春華(周一~周五 8∶30—11∶30)
(010) 89946164
QQ : 1187050493
主持人:
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后,社會保險行政部門作出不予認定為工傷的決定。申請人不服,先后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復議和訴訟結果均維持了行政決定。其后,勞動者找到了新的證據(jù),準備再次申請工傷認定,但此時距離事故發(fā)生時間已經(jīng)超過了1年(如果扣除此前的認定、復議和訴訟時間,則仍然在1年內(nèi)),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能否受理其工傷認定申請?
四川讀者 黃先生
黃先生: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第一、二款規(guī)定工傷認定申請的最長期間是1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于執(zhí)行〈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二)》(人社部發(fā)[2016]29號)第八條規(guī)定,有“受不可抗力影響的”“職工由于被國家機關依法采取強制措施等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不能申請工傷認定的”“申請人正式提交了工傷認定申請,但因社會保險機構未登記或者材料遺失等原因造成申請超時限的”“當事人就確認勞動關系申請勞動仲裁或提起民事訴訟的”“其他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情形”之一的,被延誤的時間不計算在工傷認定申請時限內(nèi)。一方面,在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情形下,申請人也正式提交了工傷認定申請;另一方面,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與勞動仲裁和民事訴訟都屬于正式法律救濟程序,特別是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均屬于法律訴訟,其對時效期間的影響后果應當相同,因此可類推適用。據(jù)此,宜受理其申請并根據(jù)其提供的新證據(jù)作出認定。
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