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岳文
這是一部唐代著名的志怪小說集,所收皆奇、異、幻、怪者?!端膸烊珪偰俊贩Q其為:“自唐以來,推為小說之翹楚,莫或廢也?!濒斞傅摹吨袊≌f史略》則稱它“所涉既廣,遂多珍異”,與唐代傳奇小說“并驅爭先”。然而,它又不止是一部志怪小說集,其內容包羅萬象,涉及文學、歷史學、民俗學、生物學、醫(yī)藥學、宗教學等諸多領域,具有百科全書的性質,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多次提到此書,并指出世界上最早的關于無機酸的記載就見于其中。
這部書就是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
段成式(約803—863)是晚唐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他的詩因講究辭藻聲律而與溫庭筠和李商隱齊名,號稱“三才子”。然而,讓段成式在后世享有盛譽的則是他的志怪小說集《酉陽雜俎》。
段成式,字柯古,祖籍臨淄(今山東淄博東),自稱東牟(今山東牟平)人。他出身望族,其六世祖段志玄是唐朝開國元勛,官至右衛(wèi)大將軍,封褒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陪葬昭陵。其父段文昌為中唐名臣,穆宗時曾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文宗時進封鄒平郡公,復以使相之尊歷鎮(zhèn)淮南、荊南、劍南西川。其母則是中唐名相武元衡之女。
唐德宗貞元十五年(799),段文昌自荊州赴蜀,入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治今四川成都)韋皋幕府。段成式即出生于此后。三十三歲之前,段成式隨侍父宦,行蹤不定:憲宗元和元年(806)歲末,他隨父出蜀入京,此后至元和十五年(820)一直居住在長安。穆宗長慶元年(821),段文昌出鎮(zhèn)劍南西川,段成式隨父再度入蜀。長慶四年(824),段文昌拜兵部尚書,段成式又隨父入京。文宗大和元年(827),段成式自長安赴浙西觀察使(治所在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李德裕幕府,隨后其父段文昌為淮南節(jié)度使,段成式隨即轉赴淮南治所揚州。大和四年,段文昌自淮南移鎮(zhèn)荊南,段成式又隨父自揚州轉赴荊州。大和六年末,段文昌自荊南再鎮(zhèn)劍南西川,段成式又隨父自荊州赴成都。大和九年,段文昌卒于成都;本年底,段成式攜家赴長安。
段成式到了長安,居住在修行里舊宅。開成二年(837)秋冬,段成式除喪服,以蔭入官為秘書省校書郎,后任職集賢殿修撰。宣宗大中元年(847),段成式出任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大中七年又自吉州返回長安,兩年后又出為處州(今浙江麗水)刺史。大中十三年閑居襄陽。懿宗咸通元年(860),又出任江州刺史。后返回長安,任太常少卿。咸通四年六月,卒于官。
通過上面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到,段成式終其一生實為一“東西南北之人”,尤其是他三十三歲之前,往返于長安和成都,奔波于江東和西蜀,其行路豈止萬里。他又供職于秘書省和集賢殿,在這里,段成式可以看到外間難得一見的珍本和秘籍,他博聞強記,精研苦學,讀書又豈止萬卷。另據(jù)記載,段成式青年在蜀期間,喜好馳獵,熱衷于藝文;出任州牧期間,則頗有善政;閑居襄陽時期,又隨緣自適,與友人頗多唱和。如此豐富的人生閱歷,當然會對他的著述產生重要影響。
書名取“酉陽雜俎”四個字,有什么含義呢?《四庫全書總目》解釋說:“其曰‘酉陽雜俎者,蓋取梁元帝賦‘訪酉陽之逸典語。二酉,藏書之義也。”這里所說的“二酉,藏書之義”是什么意思?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相傳秦人于此而學,因留之?!痹绿焱Α短圃姽拇底ⅰ肪砣扆斆伞都幕茨相嵸e書記》“二酉搜來秘檢疏”注引《圖經》:“穆天子藏異書于大酉山、小酉山之中。”由此可知,“二酉”是指大酉山、小酉山(在今湘西地區(qū))。梁元帝所謂的“酉陽逸典”,即藏諸世外的秘籍奇書,而古人多視小說為此類,這就是書名“酉陽”二字的含義。
“俎”本是古代祭祀或宴會時盛放肉的禮器,這里則代指不同于正味的奇味?!半s俎”者,天地之間凡百奇味,雜然前陳,以此比喻本書所記包羅萬象,無所不有。
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有一段關于書名的論述,較為精當:“昔者柳子厚始以滋味論俳怪之文,成式命書曰《雜俎》,正承子厚之意?!墒绞壮竟中≌f一詞,以為五經子史乃大(太)羹折俎,味之正者,而志怪小說乃‘炙鸮羞鱉,野味也。正人君子或對之不肯下箸,成式乃以為自有佳味。味之為何?奇也,異也,幻也,怪也。即李云鵠所稱:‘無所不有,無所不異,使讀者忽而頤解,忽而發(fā)沖,忽而目眩神駭,愕眙而不能禁。《詩品》論詩亦尚滋味,滋味者乃指詩歌之形象性特征,成式以論小說,亦欲達‘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之致。故云‘游息之暇,足為鼓吹(《諾皋記序》),‘使愁者一展眉頭(《黥》),不主教化而宗娛心,與夫‘治身理家之傳統(tǒng)小說觀歸趣全異矣?!?h3>《酉陽雜俎》的內容和特點
《酉陽雜俎》全書分為前集二十卷,續(xù)集十卷。各卷篇目多少不一,計有:忠志、禮異、天咫、玉格、壺史、貝編、境異、喜兆、禍兆、物革、詭習、怪術、藝絕、器奇、樂、酒食、醫(yī)、黥、雷、夢、事感、盜俠、物異、廣知、語資、冥跡、尸穸、諾皋記(上、下)、羽篇、毛篇、鱗介篇、蟲篇、木篇、草篇、肉攫部、支諾皋(上、中、下)、貶誤、寺塔記(上、下)、《金剛經》鳩異、支動、支植(上、下)等目。舉凡史志、禮儀、法律、外交、婚俗、喪葬、禁忌、傳說、雜技、道教、佛教、仙佛人鬼、方術征應、天文、地理、音樂、書法、文學、考證、壁畫、建筑、交通、飲食、醫(yī)藥、器物、礦物、動物、植物等,盡囊括其中,因此內容極為駁雜,其有“百科全書”之稱,也就不足為怪了。
李劍國認為,《酉陽雜俎》一書卷帙浩繁,不可能成于一時一地,應是作者隨時記錄所見所聞,搜集材料,俟時成編。全書編成的時間,李劍國推斷是在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左右,因為這段時間段成式閑居在京,有閑暇編定此書;再者大中七年以后的事情又不見于續(xù)集。
需要指出的是,在駁雜的面目之下,《酉陽雜俎》有個一以貫之的理念,那就是“志怪”,不怪不奇者,是不能入段氏之法眼的。因此書中所記的史事,非面折廷爭、從諫如流之類,而是鮮聞的逸事,如本書記載說玄宗對局將輸,楊貴妃放了一只西域古國康國的小狗來擾亂棋局,結果玄宗大悅。這件事為正史所不載,但卻非常有意思。又如劉伯玉之妻好妒忌,伯玉常誦《洛神賦》,其妻妒而自沉,化為水神。凡有美婦渡水,則風波頻發(fā),如此伯玉之妻堪稱“古代第一醋神”。類似的奇聞異事,不勝枚舉。也就是說,書中記民俗風情,必是獨特奇異者;記植物草木,必是奇花異卉;記釋道典故,必是“事尤異者”。至于最為精彩的《諾皋記》諸篇,寫鬼寫妖,神奇怪異,變幻莫測,更是高六朝人一籌。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說:“《諾皋》之記,皆以瑰麗警兀之筆述天地之奇,篇幅雖大都不及《玄怪》《傳奇》之長,然巧為幻設,工事藻繪,自非六朝志怪可比。”后世的說部名著《西游記》《聊齋志異》等均受到《酉陽雜俎》一書的影響,其他白話小說和戲曲取資于此書者,亦不在少數(shù)。
概括起來,《酉陽雜俎》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為搜奇、實錄和博聞三個方面。
首先是搜奇。搜集怪異之說是此書的一個重要特征,胡應麟在談到志怪之書時說:“獨唐段氏《酉陽雜俎》最為迥出,……允謂奇之又奇者也?!薄端膸烊珪偰俊芬嘀赋銎渌d為“詭怪不經之談,荒渺無稽之物”。段成式作《酉陽雜俎》,不求故事的完整,只要具有趣味就記載下來,如:“近有盜發(fā)蜀先主墓,墓穴,盜數(shù)人齊見兩人張燈對弈,侍衛(wèi)十余,盜驚懼拜謝。一人顧曰:‘爾飲乎?乃各飲以一杯,兼乞與玉腰帶數(shù)條,命速出。盜至外,口已漆矣。帶乃巨蛇也。視其穴,已如舊矣。”(《尸穸》)唐代文人普遍存在“好奇”的心理,他們往往在一些場合講說新奇的故事,以為娛樂消遣。當然,其中也有一些故事帶有迷信色彩,這在《喜兆》《禍兆》中尤其明顯,這是我們在讀這部書時應該注意的。
其次是實錄。段成式在創(chuàng)作時,以“取其必實之跡”的心態(tài),目的是向讀者顯示他所記載的故事都是真實可信的,寫作態(tài)度是非常嚴肅認真的。所以作者往往在開頭或結尾處交代故事的來源、出處,記述故事的講述人,甚至聽故事的時間和地點等,以增強故事的真實性和可信度。清人周登在為《酉陽雜俎》所寫的序中指出:“《酉陽雜俎》二十卷,……其載唐事,修史者或取之”,正是其“實錄”精神使然。如“舊說不見輔星者將死,成式親故常會修行里,有不見者,未周歲而卒”(《廣知》)“相傳識人星不患瘧,成式親識中,識者患瘧”(《廣知》)“予未虧齒時,嘗聞親故說”(《貶誤》)。還有波斯信鴿,“大理丞鄭復禮言,波斯舶上多養(yǎng)鴿,鴿能飛行數(shù)千里,輒放一只至家,以為平安信”(《羽篇》)??梢?,當時養(yǎng)信鴿已經較為普遍。這些故事,是作者以親身經歷或親自聽到、看到的語氣告訴讀者的,其中確有“可補史闕”的內容。
第三是博聞。段成式自幼力學苦讀,博學強記,為時人所嘆服,自言“成式以君子恥一物而不知”,他的博聞在唐代作家中是不多見的?!队详栯s俎》南宋嘉定十六年刊本鄧復序指出:“今考其論撰,蓋有書生終身之所不能及者,信乎其為博矣?!倍纬墒剿x之書既博且雜,作品中所征引、提及的書就達上百種,除正史外,還有詩文作品、小說、筆記等等,如《西京雜記》《鸚鵡賦》《弈賦》《朝野僉載》《論衡》《玄中記》《淮南子》《南蠻記》。“或錄秘書,或敘異事,仙佛人鬼以至動植,彌不畢載,以類相從,有如類書。”而《貶誤》篇,則可以看作是作者讀書時的考證、辨誤,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除了從書中和生活中得到見聞,有些知識很可能來自段成式的訪查,如他對非洲諸國的記錄不僅遠遠超出了前代,而且在數(shù)量和內容上都大大多于現(xiàn)存的唐代官方典籍的記錄。如有關東非沿海地區(qū)的記載,很可能源于他親自對來唐的客使或商人的訪問。段成式雖然以博聞強記知名于世,但他是一個具有強烈時代感的學者,并不滿足于對前代文獻的爬梳,調查采訪是《酉陽雜俎》的一個重要的資料來源。
《酉陽雜俎》雖為一部志怪小說集,但它的價值絕不僅僅局限于文學領域。
首先,此書對人與自然、人與動植物的和諧關系有一種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在段氏看來,自然界中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自身的價值。人不能凌駕于自然之上,而應該與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保持一種和諧融洽的關系。在唐人較為自信的社會心理之下,《酉陽雜俎》中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關系往往以一種詩性的方式顯現(xiàn)出來,這恰恰是作者生態(tài)觀念和生態(tài)意識的一種流露。書中體現(xiàn)了段氏“觀照自然,欣賞自然,化為自然”的生態(tài)觀?!盎癁樽匀弧敝盎笔侵赶嗳谙嗷愃朴谇f子所說的“物化”。學者徐復觀對“物化”的解釋頗為形象:“物化的境界,完全是物我一體的藝術境界。因為是物化,所以自己生存于一境之中,而倘然與某一物相遇,此一物一境,即是一個宇宙,即是一個永恒。”因此,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中,樂在其中,樂在不知物,真正使人類與自然界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
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眾多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反映出作者熱愛自然、善待自然的生態(tài)觀。如《支植下》記載了一位老人為醋心樹看病的故事,體現(xiàn)的是人與自然界的和諧相處,也彰顯了作者對自然界中植物保護的生態(tài)意識。又《忠志》篇記載:“上嘗觀魚于西宮,見魚躍焉,問其故,漁者曰:‘此當乳也。于是中網而止?!碑?shù)弁醢l(fā)現(xiàn)小魚兒在河水中不斷跳躍,認識到魚還在繁殖期,就下令停止捕魚行動。作者將這一故事列入“忠志”篇,意欲先樹立帝王保護大自然的意識,進而引導百姓保護自己所處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此外,書中還記載了諸多人與動物相互尊重、相互救助、相互依存的感人故事,展現(xiàn)出人與動物之間和諧的生態(tài)美。
其次,書中記載了大量的節(jié)日風俗,是我們研究古代節(jié)日文化的重要資料。
比如,書中記載:“三月三日,賜侍臣細柳圈,言帶之免蠆毒?!碧瞥瘯r,每年的三月三日為上巳節(jié)。上巳節(jié)大約出現(xiàn)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活動為祓禊。魏晉時期,人們約定俗成地將上巳節(jié)定為三月初三,故以后的上巳節(jié)又被稱為“三月三”。祓禊,猶祓除,指除災去邪之祭。災,即災害、禍患;邪,指致病的因素。祓除的方法有多種,最常見的是水祓,即齋戒沐浴。還有以器具祓,即通過佩戴草木制成的配飾來去除災邪。書中提到的“細柳圈”,就屬于這一類。細柳圈是用柳條編成的圓圈。蠆,即毒蟲;蠆毒指因毒蟲引發(fā)的疾病。柳樹在古人的觀念中有驅邪的功用,因此要在三月三這一天佩戴細柳圈以祓除疫病。人們互贈編好的柳圈,表達了對健康長壽的美好祝愿。
書中又記載:“臘日,賜北門學士口脂、蠟脂,盛以碧鏤牙筒?!迸D日是臘祭之日,南北朝時將日期定在臘月初八。臘日除祭神祭祖之外,還有擊鼓驅疫、吃臘八粥、互贈禮物等習俗??谥?,由油脂、礦物蠟和各種香料制成,涂在嘴唇上以防干裂,相當于今天的潤唇膏。口脂具有香、潤等特點,制作時還可以與朱砂等色素調和,以達到著色的效果。蠟脂,是含有蜂蠟的面脂,具有滋潤皮膚的功效,相當于今天的面霜??谥拖炛诤涞亩炜梢云鸬奖Wo嘴唇和皮膚的作用。碧鏤牙筒,是指碧玉鏤雕的管狀容器。唐代有皇帝在臘日賜群臣口脂的習俗,盛裝口脂的容器也十分精美。這種禮物成為百官群臣向往的恩澤,杜甫有詩云:“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p>
第三,在語言學者眼中,《酉陽雜俎》也是一座寶庫。劉傳鴻《〈酉陽雜俎〉校證:兼字詞考釋》的前言說:“《雜俎》內容豐富,涉及諸多領域,既有段成式自創(chuàng),也有引自前代文獻者。這樣的內容構成及來源特點決定了其語言成分的復雜性及豐富性,文中詞匯覆蓋面廣,體現(xiàn)出不同的時代特色,而且用語不避俚俗,包含很多口語詞,因此這部書也具有很大的語言學價值?!睋?jù)學者統(tǒng)計,《漢語大詞典》直接征引《酉陽雜俎》共一千多次,其中以《酉陽雜俎》中的詞句作最早例證的詞頭就有近七百個。
最后,書中涉及的醫(yī)藥、科技、天文等知識,在科學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
比如,在唐代,隨著中原與印度、西域經濟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和頻繁,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藥物也被引入中原?!队详栯s俎》中記錄了大量來自異域的藥用珍奇動植物,比如阿魏,它首見于《新修本草》:“苗葉根莖,酷似白芷。搗根汁,日煎作餅者為上,截根穿暴干者為次。體性極臭而能止臭,亦為奇物也?!苯涍^對比可知,《酉陽雜俎》對“阿魏”的記載更為詳細,記錄了產地、外國名稱、植物外形、合成方法等,可以補充本草書籍的不足。
又如,我們常用“一剎那”表示時間短,那么,“剎那”具體是什么時間單位呢?該書卷三《貝編》中記載:“一千六百剎那為一迦羅,倍六十,名摸呼律多。倍三十摸呼律多,名為一日夜?!币簿褪钦f,1日夜=30摸呼律多,1摸呼律多=60伽羅,1伽羅=1600剎那。由此可求出1日夜=2880000剎那,按1日夜合86400秒計算,3秒合100剎那,可見“剎那”是比秒還小的時間計量單位。
總之,作為一部包羅萬象的著作,《酉陽雜俎》值得我們深入地閱讀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