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吳昌碩篆刻

        2019-09-21 06:39:58韓天雍
        中華書畫家 2019年9期

        主講人:韓天雍(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教授)

        時 間:2019年4月

        地 點: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卿,字倉石,后改字昌碩,號缶廬、苦鐵、破荷、大聾、缶道人等,中年后以字昌碩名世。浙江安吉人。曾做過一個月安東知縣,后辭職。早年涉獵秦漢古璽、鏡銘、封泥、切玉和漢鑿、鑄印之法,后經(jīng)浙派而入鄧派,中年私淑吳熙載、趙之謙,從而脫卻自身習(xí)氣,開創(chuàng)新的境界。精通詩文書畫,專攻石鼓文,詩書畫印四絕,堪稱近代藝壇的集大成者。這里僅就吳昌碩篆刻藝術(shù)展開討論。

        吳昌碩道光24年(1844)生于浙江省孝豐縣彰吳村(原屬安吉縣),13歲時隨父習(xí)篆刻。因太平天國之亂,與父親背井離鄉(xiāng),嘗盡人間冷暖。同治四年(1865)應(yīng)鄉(xiāng)試而中秀才。其后,開始學(xué)習(xí)詩、書、金石學(xué)。29歲時隨金杰赴上海、游蘇州,結(jié)識藝苑名流。在杭州拜著名學(xué)者、經(jīng)學(xué)家俞樾(1821——1907)為師,學(xué)習(xí)詩詞及古文字學(xué)。是年秋,與歸安縣菱湖鎮(zhèn)的施酒(季仙)結(jié)婚。此時,號劍侯、香圃、逸光,常用號蕪園、齊云館。

        在36歲時所作的兩面印“缶廬、蕪青亭長飯青蕪室主人”中,吳昌碩描述少年時期的苦難:“昔余避難山中,欲草根、樹皮代糧而不可得,同谷長镵之嘆,無以過之。以三字名吾室,亦痛定思痛之意。倉碩?!痹?8歲時所治的“同治童生咸豐秀才”一印的邊款中描述道:“予生不辰,于咸豐十年庚申隨侍先君子避洪、楊之難,流離轉(zhuǎn)徙,學(xué)殖荒落。同治四年乙丑亂靖,廣文潘芝畦師強曳之應(yīng)試,乃入學(xué)?!鄙倌陼r家境的流離轉(zhuǎn)徙,學(xué)殖荒落,使得吳昌碩投身于藝術(shù)的決心更加堅定。在“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和“一月安東令”兩印邊款中,他自嘲:“官田種秫不足求,歸來三徑松菊秋,吾早有語謝督郵?!碧諟Y明曾做過80日的彭澤令,而吳昌碩只不過是“一月安東令”。板橋更長,做了十年縣令,也不過是“七品官耳”。因此,友人沈汝瑾在慰藉他去安東時作五言詩相贈,其中有句云:“骨賤難除傲,心孤欲近禪?!?/p>

        根據(jù)吳昌碩傳記和遺印可以得知,他早年篆刻得力于陳曼生、徐三庚之法,此外又廣泛涉獵西周彝器銘文,春秋石鼓,戰(zhàn)國古璽,秦漢鑿、鑄印和切玉之法,以及漢碑篆額、晉磚漢鏡、封泥古匋等,遂自成一家。以往徽派和皖派的篆刻家善于使用銳刀薄削,而以丁敬、蔣山堂為代表的浙派則提倡運用鈍刀硬入,從而在氣息上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風(fēng)格特征。缶翁在知天命之年,驅(qū)使渾厚的鈍刀硬入,并保留了浙派特有的切刀之法,這也便成就了他粗頭亂服、樸茂蒼勁的印風(fēng)。

        吳昌碩13歲開始隨父親學(xué)習(xí)篆刻,但早期的均沒有保留下來。目前所能看到的“寄駐西湖近六橋”一印,署名為“劍侯”,是已知吳氏最早的刻印,其中徐三庚的風(fēng)格一目了然。同時也可以看出仿趙之謙風(fēng)格的“程云駒字季良號子寬”印,和受吳讓之影響的“讀古人書”印。從37歲至52歲這段時間里,吳昌碩結(jié)識了許多影響自己一生的良師益友。

        吳昌碩37歲時刻“削觚”一印,此時寄寓在退庵老人吳云的兩罍軒中,得以領(lǐng)略其收藏的三代彝器、古籍、碑版、古銅印等,從而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于篆書摹印又進入了新的佳境,并著手拓印《削觚廬印存》。期間,他又拜在江南大儒俞樾門下,研修訓(xùn)詁小學(xué)、詩文。我們從“俞樾私印”的邊款“曲園夫子大人誨正,門生吳俊卿謹刻”中,就可以看到他尊師重道、謹慎謙遜的態(tài)度。

        光緒21年(1895)52歲時,藐師作隸書聯(lián)為贈,曰“缶無咎,石敢當(dāng)”,吳昌碩因刻“缶無咎”一印相贈。藐師,即楊峴(1819——1896),字藐、見山,又字季仇,自號庸齋、藐翁、遲鴻軒主等,歸安人,平生酷愛晉磚、漢瓦。吳昌碩仰楊峴為師,兩人的關(guān)系亦在父子與師友之間。楊峴對吳昌碩剛毅超脫性格的塑造,亦給予了強烈影響。

        這段時間,吳昌碩有幸結(jié)識了大畫家任伯年、咸豐11年(1861)進士方浚益(?——1899)、內(nèi)閣學(xué)士汪鳴鑾(1893——1907)、咸豐6年(1856)進士沈秉成(1823——1895)、光緒15年(1889)進士費念慈(1855——1905)、光緒元年(1875)進士鄭文焯(1856——1918),以及蘇州的金石收藏大家潘祖蔭(1830——1890),大收藏鑒賞家吳云(1811——1883),同治七年(1868)進士、金石學(xué)家吳大澄(1835——1902)等人,他們均是當(dāng)時首屈一指的大學(xué)者、金石學(xué)家、訓(xùn)詁學(xué)家,或書畫收藏鑒賞家、文物鑒定家等,這為吳昌碩藝術(shù)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中年以后,吳昌碩對吳讓之的篆刻愈發(fā)傾倒,并以秦漢鑿、鑄印和漢封泥為主,廣泛涉獵金文、古泉、磚瓦及石鼓文字直接入印。

        在“葛書征”一印的邊款中,吳昌碩認為“方勁處而兼圓轉(zhuǎn),古封泥時或見之,西泠一派實祖于此”;在“昌石”一印中,“古匋器文字,得漢銀印法”;在“聾缶”邊款里談到,“秦詔權(quán)量,用筆險勁,奇氣橫溢,漢人之切玉印,胎息于斯”;在“聾缶”印中曰,“刀拙而鋒銳,貌古而神虛。學(xué)封泥者,宜守此二語”;在“吳氏、缶翁”兩面印的邊款中,謂“二字神味渾穆,自視頗得漢碑額遺意”;在“平湖葛昌枌之章”印的邊款中則云,“漢有鑄、鑿各印,更有古拙而兼平實者。作是印,余年已七十有一,老眼昏瞀,信手成之,自視此中意味,介于鑄、鑿之間,猶作畫者之兼工帶寫也。此非年少時銳意摹漢者所能臻此”;在“當(dāng)湖葛楹書征”邊款中又說,“書征先生鑒家屬。擬漢印之精鑄者,平實一路最易板滯。于板滯中求神意渾厚,予三十年前力尚能逮也;不意老朽作此,迥非平昔面目,其荀子所謂‘美不老’耶”等等。這些流露在邊款中的真知灼見,仍能隨處可見。

        吳昌碩從52歲至70歲期間,篆刻作品激減,在書畫落款上也書寫“病臂”二字。他在71時所作“葛昌枌印”的邊 款中寫到:“余不治石幾二十年,茲為祖芬先生仿漢官印之平實者,自視饒有古趣,然十指已痛如迸裂矣。”在“楚鍰秦量之室”邊款中也寫到:“景張得楚鍰金、秦鞅量,稀世珍也。屬俊卿刻印,時病臂未瘥,為篆石,乞星州為之?!贝藭r病臂,身體欠佳,代刀現(xiàn)象時有出現(xiàn),或篆好印稿,讓其子或?qū)W生代勞。

        這里所述的早期印譜,國內(nèi)學(xué)者對此項研究頗多。這里重點論述目前在日本所流行的吳昌碩先生的早期印譜。唐醉石于休景齋對署名“劍侯”的印記道:“吳君彥臣好蓄缶老刻印,畢生搜求得百余方,欲為譜而賚志以沒。節(jié)庵三兄偶得吳君所藏者40余方,拓入所集《缶廬印譜》中,吳君有靈,當(dāng)感知遇。劍侯,缶老初號也,此印當(dāng)在三十歲以前所作。”可見吳君對吳昌碩篆刻藝術(shù)獨具慧眼,且有知遇之恩。

        33歲時編《齊云館印譜》,親筆書“吳俊昌石著”的題簽,共收入55方印章。從《齊云館印譜》創(chuàng)作的最初動機與來源,可以看出創(chuàng)作意向由陳鴻壽、徐三庚的印風(fēng)向吳熙載、趙之謙發(fā)生轉(zhuǎn)變的傾向。在吳昌碩平靜的內(nèi)心里還隱藏著另外一種倔強的性格——沖動、反抗、熱情與好奇。

        有關(guān)手拓《削觚廬印存》,有許多版本。光緒九年(1883)有徐康題寫封面的《削觚廬印存》,并題小跋:“蒼石酷嗜石鼓,深得蜾扁遺意。今鐵書造詣如是,其天分亦不可及矣。”收入?yún)遣T40歲時所作的65方印拓,為日本圓山大迂舊藏。

        光緒十二年(188 6)手拓《削觚廬印存》,有張定題簽、楊峴題寫封面,收錄了吳昌碩43歲時所作的26方印拓,由日本園田湖城 舊藏。

        另一種《削觚廬印存》,由楊峴題寫封面,收錄吳昌碩143顆印章,一帙4本,由日本山崎節(jié)堂舊藏。

        光緒十五年(1889)《缶廬印存》,一帙二本,收39方印拓。吳昌碩在自序中頗為自信地說:“余少好篆刻,師心自用,都不中程度。近十?dāng)?shù)年來,于家退樓老人許見所藏秦漢印,渾古樸茂,心竊儀之,每一奏刀,若與神會,自謂進于道矣?!?/p>

        民國二年(1913)西泠印社輯《缶廬印存》,這恐怕是吳先生初任西泠印社社長之職以來,西泠印社所推出的重大的文化項目。該印譜一帙4本,收221方印拓。楊峴在題序中說:“昌碩制印,亦古拙,亦奇肆,其奇肆正其古拙之至也。方其睨印躊躇時,凡古來巨細金石之有文字者,仿佛到眼,然后奏刀。砉然神味,直接秦漢印璽,而又似鏡鑒、瓴甋焉?!痹凇扼緩]印存》第二集中,有吳昌碩自題詩句:“鑿窺陶器鑄泥封,老子精神本似龍。只手倘扶金石刻,茫茫人海且藏鋒?!?/p>

        在《缶廬印存》第三集里,有當(dāng)湖葛昌楹在序言中的高度評價:“今昌碩吳先生以書畫名海內(nèi),而其篆刻更能空依傍而特立,破門戶之結(jié)習(xí),絜長去蔽,自為風(fēng)尚,蓋當(dāng)代一人而已?!泵駠四辏?919)也出版了一套《缶廬印存》,共收144方印拓,一帙八本,有藐翁楊峴題序、長水寐叟沈曾植題序和苦鐵自記。

        光緒二十八年(1902)刊《觀自得齋印存》,徐士愷輯,收入148方印拓,一帙八本。在其吳昌碩小傳中介紹:“吳俊卿,字蒼石,號苦鐵……受知于沈仲復(fù)、吳平齋、陸存齋、楊藐翁諸公,故學(xué)有根柢。喜學(xué)石鼓,刻印專宗秦漢,渾厚高古一如其書。晚年兼工花卉,專以氣韻,在青藤、白陽之間?!?/p>

        在吳昌碩逝世二十三周年紀念展覽會上,在日本發(fā)行了一帙二本的《缶廬印存》。

        [清]吳昌碩 葛書徵(附邊款)

        《苦鐵印選》,方節(jié)庵輯,1950年宣和印社刊行,一帙四本。該書收錄吳昌碩先生430余方原印印拓,是當(dāng)時最多的一部印譜。海門王賢在序言中寫道:“今年自春徂秋手拓《苦鐵印選》,舉其私藏并借自友人凡430余方,編為四卷,屬賢為序。受而讀之,乃知臚舉之博,為他譜所未有。少作面目尤多,神態(tài)各殊,有與中年以后截然兩度,使人不敢置信者。惟家人及故舊門生,審知為真跡耳。然則是譜之作,雖不能謂為全豹,已可見其取徑之廣,殖基之厚,旋轉(zhuǎn)曲折,然后開中晚年之奇境。獨立蒼莽,殆欲前無古人,后之學(xué)者欲尋源審變,融會貫通,必將于是焉求之無 疑也。”

        1997年日本書學(xué)院根據(jù)此本也刊行了一套13冊的《苦鐵印選》。此外,還有馬公愚題簽《吳昌碩印存》一集,收印拓42方;二集,收錄29方;三集,收錄30方。另外,昭和19年(1944)由日人松尾謙三所輯的《清朝名人印影》中,也收入?yún)遣T印拓50方。西川靖盦題簽《乙酉劫余繼述堂所藏印譜》,收入?yún)遣T印拓12方;昭和24年(1949)錢瘦鐵題簽《缶廬印存》,收入?yún)遣T33方印拓。

        [清]吳昌碩 棄官先彭澤令五十日(附邊款)

        光緒30年(1904),浙派篆刻家丁輔之、王福廠、葉為銘、吳隱等四人相聚西湖,在孤山研討印學(xué),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xué)”為宗旨,創(chuàng)立了印社。1913年,舉行建社十周年紀念大會時,正式定名“西泠印社”,并推任吳昌碩先生為首任社長。吳昌碩先生遂名揚海內(nèi)外,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長尾甲也前來拜師并成為首批日籍社員。與此同時,日本友人索求書畫、治印者絡(luò)繹不絕?!皷|作”“日下鳴鶴”“日下東作”“野鶴”“鶴壽千歲”等印,即是吳昌碩先生為日本近代碑學(xué)派書法大家日下部鳴鶴所作的自用?。ìF(xiàn)藏日本新大學(xué))。日下部鳴鶴(1838——1922),名東作,字子旸,號野鶴、老鶴、鶴叟等,近江彥根人。1880年,楊守敬(1839——1915)赴日時在日本書壇刮起了碑學(xué)派旋風(fēng),日下部鳴鶴同巖谷一六、松田雪柯一起拜師于門下,遂成為日本碑學(xué)派書道的 巨星。

        吳昌碩先生在48歲時,曾為日下部鳴鶴先生刻過“日下東作”“子旸”兩方印章。河井荃廬在28歲時摹刻這兩方印章后,致信吳昌碩先生,翌年,便決意來中國游學(xué)。河井荃廬(1871——1945),初名得,字子得,后改名仙郎,京都人。篆刻初隨筱田芥津?qū)W浙派印風(fēng),繼而去上海問學(xué)于吳昌碩先生。此后,從秦漢古典到近代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等,博涉融會,自樹一幟。其印風(fēng),一直領(lǐng)袖群倫,君臨于日本明治、大正、昭和時代。

        “長尾甲印”“雨山居士寶之”等印,是吳昌碩先生為日本友人及弟子長尾雨山所刻。長尾雨山(1864——1942),本名甲,字子生,通稱槙太郎,自號雨山居士。他畢業(yè)于東京帝國大學(xué),與河井荃廬為西泠印社首批日籍社員。曾任東京高等師范學(xué)校教授、東京帝國大學(xué)講師。明治35年(1902)辭去所有職務(wù),移居中國上海,至大正三年(1914)歸國。曾進入上海商務(wù)印書館主管編譯工作。

        “藤氏炳卿”“炳卿”印,是吳昌碩先生74歲時為日本東洋學(xué)者內(nèi)藤湖南所制。內(nèi)藤湖南(1866——1934),本名虎次郎,字炳卿,秋田人。曾任京都帝國大學(xué)教授等職,精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擅長詩文,精于書畫鑒賞,被仰為史學(xué)界泰斗。

        “犬養(yǎng)毅印”“子遠”“毅”“木堂”“寶蘭亭齋主人”等印,則是為日本大政治家犬養(yǎng)毅所刻。犬養(yǎng)毅(1855——1932),字子遠,號木堂,岡山人。歷任日本《報知新聞》記者、日本立憲國民黨總裁、政友會總裁,1931年任首相?!拔逡晃迨录睍r被刺殺。著有講演錄《木堂翰墨談》。

        吳昌碩又為日本詩書畫印全能的文人畫大家富岡鐵齋先生治“鐵齋外史”及“東坡同日生”“富岡百煉”諸印。富岡鐵齋(1837——1924),名百煉,字無倦,號鐵齋,別號鐵史、鐵崖、鐵叟等,居室無量壽佛堂、聚蘇書院、魁星閣等。他與羅振玉、吳昌碩友善,家中懸掛的匾額“曼陀羅窟”,即為吳昌碩所書。

        “節(jié)堂”一印,是為日本京都東本愿寺住持石川舜臺所刻的自用印。石川舜臺(1842——1931),號節(jié)堂,為日本皇室所藏《賀知章孝經(jīng)》的舊藏者。此印原為日本著名作家武者小路實篤(1885——1976)的珍藏品。

        “無量壽佛”“公望之印”,是吳昌碩先生己未(1919)初春為西園寺公望先生所刻。西園寺公望(1849——1940),雅號陶庵、不讀、竹軒,別號無量壽佛。日本政治家、教育家,善書法。伊藤博文的得意門生。歷任樞密院議長、政友會總裁、首相,日本帝室元老。

        吳昌碩先生在83歲時曾為日本友人大倉喜七郎制八方印章,前四方印“靜勝軒”“天籟閣藏”“聽松”“喜從心”,均為吳昌碩先生落墨篆石,先命藏龕兒刻成,再修飾后完成。刻后四方印“大倉喜七郎之印”“還讀書廬”“聽松”“成德堂珍藏”,在印章邊款中寫道:“今為大倉先生破格作此,臂痛欲裂,方知衰暮之年未可與人爭競也?!贝髠}喜七郎(1882——1963),號聽松,室號成德堂、還讀書廬。大倉喜八郎之子,為大倉財閥第二代總代表。英國劍橋大學(xué)畢業(yè),也是日本最初私立美術(shù)館大倉集古館的第二代傳人。大正13年(1924),大倉喜七郎在帝國飯店創(chuàng)立了日本棋院。

        吳昌碩先生的詩書畫印堪稱“四絕”,其篆刻藝術(shù)更是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和個性特征,是一位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藝術(shù)大家。沈曾植評論道:“翁書畫奇氣發(fā)于詩,篆刻樸古自金文。”吳隱在所刻“銳侯心賞”一印的邊款中認為:“近日東南數(shù)省刻印家,以吳昌碩大令當(dāng)?shù)谝痪揠?。其篆法皆由古籀、古璽、陶器錯綜為用,高古渾厚,莫與為比。近人學(xué)此者實繁有徒,然未能得其精神于萬一?!瘪R衡在“叔平審定金石文字”的邊款中說:“近代刻印家能自立門戶者,惟趙撝叔、吳昌碩二人。趙長于白文,吳長于朱文;吳易學(xué)而趙難學(xué),此趙之所以優(yōu)于吳也?!鄙趁虾O壬鷮遣T篆刻的評價:“他在篆刻上創(chuàng)造性的成就,給予六百年來篆刻學(xué)的發(fā)展,推向到一個新的高峰。”其天時、地利、人和,吳昌碩先生真可謂獨領(lǐng)風(fēng)騷。

        現(xiàn)場問答

        問:請談?wù)勀乃囆g(shù)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和研究的經(jīng)歷。

        答:我生長在一個文藝家庭,父母都是建國前老東北大學(xué)文學(xué)院畢業(yè),父親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首屆哈爾濱魯迅藝術(shù)學(xué)院戲劇研究生,他們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長達六十年之久。在20世紀90年代同時榮獲遼寧省德藝雙馨藝術(shù)家的稱號。

        然而,在我出生時父母親都被打成了右派,此后父親調(diào)離遼寧省文聯(lián)不再從事戲劇創(chuàng)作,被派到沈陽故宮博物院從事清朝內(nèi)府書畫的登記、整理、著述等工作。記得我在剛上小學(xué)一年級時,父親每天要求我寫柳公權(quán)《玄秘塔》一百字,并且要把每天寫的字辯認下來。我一開始極不情愿,心想他把自己從小九年在私塾館學(xué)的那一套都用在我的身上了,好羨慕別的孩子無憂無慮的玩耍??墒歉赣H對每一個文字進行講解或講歷史故事時,他那博學(xué)的見識和風(fēng)趣的語言又極大的調(diào)動起了我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令我肅然起敬。因此,每天晚上的講解就成了我期盼的 時刻。

        父母在農(nóng)村接受勞動改造十二年,我也在農(nóng)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痛苦與磨難?;爻呛?,我考上遼寧大學(xué)外語系——日本語言專業(yè)。畢業(yè)后放棄去日本領(lǐng)事館工作的機會,到沈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擔(dān)任秘書工作。這樣,從小父親曾教過我的書法又重新揀了起來。從1997年起我參與組織沈陽市書協(xié)舉辦的各類書法講座和學(xué)習(xí)班,遼寧省是一個書法大省,有很好的人文資源,老一輩的書家如沈延毅先生、楊仁愷先生和九畹中青年書家都給我許多幫助和教誨,使我受益匪淺,至今記憶猶新。

        1989年從我的家鄉(xiāng)沈陽來到杭州,考入浙江美術(shù)學(xué)院開始攻讀沙孟海、劉江、章祖安先生的研究生。剛開學(xué)不久,通過劉、章兩位先生的引薦,我第一次來到導(dǎo)師沙孟海先生家,并將自己的作業(yè)和想法向沙老匯報,沙老謙謙君子之風(fēng),給我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后來,在我回家時,我特別向沈老延毅先生求一幅字“積健為雄”送給沙老。當(dāng)時沙老接過字馬上站起來說:“我與沈老神交已久,可一生從未謀面,遺憾,遺憾”,并說日后一定同沈老常聯(lián)系。在與沙老談書法風(fēng)格時,沙老一再強調(diào)注重傳統(tǒng)的必要性,他認為書法的風(fēng)格是在學(xué)習(xí)古人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選帖也要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和性情而定。從中我領(lǐng)略了“厚積薄發(fā)”深邃的含義,就書法而言,應(yīng)兼收并蓄,博采眾長,于是我選擇篆書作為我的突破口。另外,從小至大,父親常給我講的《資治通鑒》《世說新語》《文選》《古文觀止》《文心雕龍》等典籍,也成為我偏重于古文字創(chuàng)作的基石。

        在讀研究生的時候,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第一部著作——《日本篆刻藝術(shù)》。畢業(yè)留校二十余年的教學(xué)生涯中,我在國畫系和書法系開設(shè)了中國書法史、印學(xué)史、歷代書論選讀、日本書道史、日本篆刻史等課程,并對這一學(xué)科的理論進行系統(tǒng)地學(xué)習(xí)與研究,從而古文字書法創(chuàng)作與中日書法比較研究一直以來成為我主攻的方向。

        1998年以來,我作為日本文部省招聘教授,先后十余次赴日本各大學(xué)講學(xué)。期間同日本筑波大學(xué)、大東文化大學(xué)、東京學(xué)藝大學(xué)等同道有著十分密切的交流與往來,與著名學(xué)者今井凌雪先生、杉村邦彥先生、稻村云洞先生、梅舒適先生、小林斗庵先生等德高望眾的藝術(shù)家都有著深厚的友誼。他們對中國文化的酷愛和尊重,構(gòu)成了我們友好合作的基礎(chǔ)。同時在他們身上和作品中,也感受到了日本學(xué)者孜孜以求、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的活力,從而也加深了對日本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價值取向。授課之余,我便尋訪各地名勝古跡、拜訪寺院高僧,并搜集了大量日本文化學(xué)方面的資料,最終完成了我花費6年之久、長達23萬字的博士論文——《中日禪宗墨跡 研究》。■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这里只有精品| 91精品久久久老熟女91精品| 波多野结衣久久精品99e| 精品成人乱色一区二区| 欧洲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午夜视频|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二人码|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综合网在线视频|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热| 在线免费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中文字幕视频| 人人爽久久涩噜噜噜av|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噜噜| 欧美亚洲国产另类在线观看| 女同性恋亚洲一区二区| 五月综合丁香婷婷久久|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日本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 日本超骚少妇熟妇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ⅴ下载 | 女人被躁到高潮嗷嗷叫免费软|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系列| 亚洲国产毛片|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奇米影视777撸吧| 麻豆精产国品| 国产高清吃奶成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天堂av成人在线播放| 亚洲午夜无码毛片av久久|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av草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综合av| 免费观看国产短视频的方法| 另类内射国产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网线在线播放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