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波
[摘? ? ? ? ? ?要]? 隨著時代的進步,信息技術已然上升至新的高度,然而信息技術的進步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如人們過于依賴信息技術帶來的便利和沉迷在信息技術中誕生的智能手機,高校學生的這一現(xiàn)象較為普遍。如今高校課堂上,老師在講臺上聚精會神地傳輸知識,許多學生在講臺下面只愿做低頭一族,這嚴重影響了高校的課堂管理,許多高校課堂希望這一現(xiàn)狀能有所改善,施行手機掛袋或是信號屏蔽等對策,并提出其他解決方案。
[關? ? 鍵? ?詞]? 高校;課堂;手機掛袋;低頭族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9-0210-02
放眼當下社會可以發(fā)現(xiàn),手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許多人甚至患有“無手機恐慌癥”,即在沒有攜帶手機的情況下出現(xiàn)焦慮的情緒,沒有他人打電話過來便覺得心里不適。這也顯示出人們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之深。中國也曾做過統(tǒng)計報告,我國手機網(wǎng)民人數(shù)已高至6.95億,且仍在穩(wěn)定增長中。
一、“低頭族”概述
“低頭族”是指無論什么時候都低著頭看屏幕,想通過盯住屏幕的方式度過零碎的時間。高校作為孕育祖國未來希望的重要場所,也逐漸被手機帶來的弊端所影響,學生越來越沉迷于手機,上課或是下課都低著頭做著“低頭族”,這嚴重影響了老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課堂學習。因此,針對高校課堂如何管理,已然成為一大重要難題。對高校手機管理進行探討,針對“低頭族”提出解決方案,可以降低手機對高校課堂帶來的不良影響,也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大學生上課玩手機的潛在原因
(一)整個社會普遍形成的手機依賴心理
手機帶來的壞影響如何克服,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于利用碎片時間刷刷微博、逛逛知乎或是看看視頻,這些舉動讓人們對手機產(chǎn)生嚴重的依賴心理。在2000年左右,手機并不普及,在那時高校學生的零碎時間通常是被學習填滿,也未曾有“低頭族”。但是近幾年,信息技術的普及,智能手機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整個社會形成對手機過分依賴的心理。高校學生由于空余時間較多,意志力薄弱,很難抵抗手機的誘惑,盡管高校學生需要利用手機進行信息獲取、資料查找、人際交往、娛樂購物等,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使高校學生越發(fā)依賴手機。可以說手機在改變高校學生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催生了其對手機的依賴心理。
(二)完善高校規(guī)章制度適應新時代需要
目前許多高校雖嚴格指出不能在課堂上接聽電話、看小說和聽音樂等,但是許多學生并沒有遵守制度,究其緣由,或是因為沒有硬性制約和管理學生的手機,老師面對學生上課玩手機情況,為了維持上課氛圍通常選擇忽視或是扣減平時成績,長此以往,學生會更加肆無忌憚,部分課堂出現(xiàn)大量“低頭族”現(xiàn)狀。這也說明目前的高校手機管理制度已經(jīng)不適用,需要探討和提出新的手機管理制度。
(三)優(yōu)化教學方式和內容吸引學生
網(wǎng)絡的普及也改變著課堂的教學方式,以前老師在課堂上一般用粉筆書寫,側重于直接講解,而目前所有高校都擁有數(shù)字媒體設備,老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時間讓學生看著課件獨立思考,雖然教學方式已經(jīng)改變,但許多大學生在課堂上仍舊無法專心致志,覺得課堂過于枯燥。這時,許多學生便會在網(wǎng)上尋找同類書本知識的講解課堂,那么在學校的課堂上便無法認真學習,甘作“低頭族”,師生間的互動也會越來越少,學生也無法深入學習。
(四)很多大學生缺少遠大目標和完整的人生規(guī)劃
許多大學生對未來都很迷茫,沒有對未來的遠大目標和完整的人生規(guī)劃,不知道自己是否熱愛所學的專業(yè),或是不了解自己究竟想要做什么,對未來都是迷迷糊糊。因此,很多學生在沒有目標、沒有人生規(guī)劃的情況下,很容易甘于現(xiàn)狀,麻痹自己,沉迷于手機。每天的大學生活都是渾渾噩噩,利用手機打發(fā)時間和尋找樂趣。
(五)大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普遍較差
上述的所有原因都是由一點決定的,即高校學生薄弱的自控力。上大學前,學生大多接受著老師和父母的嚴格管理,自我約束能力普遍較差,上大學后沒有人約束,學生自我安排的意識就會逐漸變弱。大學輕松的氛圍也會致使大學生無心學習,而手機上的網(wǎng)絡游戲和社交購物逐漸讓高校學生為此沉迷。
(六)手機游戲的誘惑
網(wǎng)絡是一把“雙刃劍”,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也帶來了不小的危害。人們在玩游戲上癮之后會時常感覺精神萎靡,因為游戲耗費太多的精力;長時間地玩手機游戲也會造成頸椎越來
越不好和視力變差,導致身體免疫力和體力都下降;脆弱的自制力還會導致學生無心學習,以至于課堂忍不住沉迷游戲中,網(wǎng)絡游戲也讓大學生深陷危害,許多學生沉迷于游戲而荒廢學業(yè),甚者由于游戲無法順利畢業(yè)。許多學生除了課余時間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上課忍不住也會用手機玩游戲,這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加強大學生課堂手機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思想教育工作,使大學生樹立合理使用手機的意識
大學生都應該深刻懂得手機使用的意義。手機只是人們用來日常溝通交流、娛樂休閑的工具,它只是一個工具而不是必需品,人們在利用其取得便利的同時也應該懂得其的不利之處。許多人都沒能正確利用手機,總是隨時隨地都忍不住想打開手機,逐漸對手機產(chǎn)生依賴,因此,加強思想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只是讓學生在課堂上不使用手機并不能解決關鍵的問題,大學生在大學期間也正是形成自己思想意識的關鍵時期,學校更應該引導學生樹立合理使用手機的意識,讓學生對手機的依賴降低,從而使學生明白什么時候應該使用手機,什么時候應該專心學習。針對這一對策,學校可以多多開展關于合理使用手機的講座和知識講壇,或是分發(fā)防止沉迷手機的知識手冊,多多宣傳不合理使用手機的弊端,增強學生合理使用手機的意識。
(二)完善高校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大學生課堂手機管理工作
在談及高校學生上課沉迷手機時有提到,目前高校關于禁止上課玩手機的相關制度并沒有強制管理手機的試用情況,很難杜絕學生上課玩手機的情況發(fā)生。因此,為了進一步完善高校關于手機的相關制度,對學生上課玩手機的現(xiàn)象除了扣分等相關制度以外,還需增加一些強制性的措施,如在上課教室增加手機掛袋,手機掛袋對應學生的學號,每次上課前都應自覺將手機放入手機掛袋中,老師也有權清點手機上交情況,下課之后,學生方可從手機掛袋中拿出自己的手機;在上課教室區(qū)域增加手機信號屏蔽儀,當然這個方法并不太科學,但是在必要情況下,這個方法才能杜絕學生玩手機的情況發(fā)生。在大學新生入學時,可以將學校手機管理相關制度列入學前教育中,讓大學生在入學開始就有合理使用手機的意識,從而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和方式,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校教育在最初開始至今,已經(jīng)經(jīng)過很多次改革,但多數(shù)老師的課堂教學方式還是一味地講解,這種知識傳輸方式是單向的,學生很難融入老師的課堂中,這種教學方式不適合約束力較差的大學生,轉變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課堂已經(jīng)刻不容緩。課堂上老師應該用更加靈活生動的方式傳輸知識,用美麗、有趣的圖片代替枯燥、單一的文字,在講解必需的知識的同時豐富課堂講解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除此之外,老師可以通過手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明白手機不僅僅是拿來娛樂放松的。
(四)加強人生規(guī)劃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人生目標
大學生整日無所事事的根本原因是教師對其沒有進行人生規(guī)劃教育,他們沒有樹立正確的目標,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一問題,目前很多高校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課程,就是希望通過該課程使學生對未來進行規(guī)劃,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有的學校還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大賽,希望學生可以加強自我人生規(guī)劃。只有加強人生規(guī)劃教育和樹立明確的人生目標,大學生才會用心傾聽老師講課,珍惜大學的學習時光,自我約束力也會上升。
(五)加強心理咨詢和疏導工作,提升大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
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是目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可以視為一種心理問題。很多大學生很難控制自己的手機使用時間,抵擋不住手機上虛擬世界的誘惑。目前很多大學也開展心理健康課堂,學校就可以通過心理健康課堂加強學生心理咨詢和疏導工作,提升學生自我約束能力,除此之外,學校也可以設立心理咨詢室,當學生無法控制自己時,可以通過和心理咨詢師溝通來緩解。
(六)防止沉迷游戲,增強自我約束力
游戲絕對不是沒有優(yōu)點的,以正常心態(tài)看待游戲,會發(fā)現(xiàn)游戲可以放松身心、增強邏輯思維能力。馬云曾經(jīng)說過,“游戲并不是壞事,但是對游戲失去控制將會是很嚴重的問題”。由此可見,沉迷游戲、對游戲失去控制是解決高校生沉迷游戲的關鍵之處。沉迷游戲作為高校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高校學生對游戲上癮,上課也控制不住自己使用手機。目前國家就網(wǎng)絡游戲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統(tǒng),實行實名制驗證、游戲時間限制、收益限制等措施,但是對大學生來說,這些措施并不有效,因為大學生早已不是游戲監(jiān)管的對象。為了防止大學生沉迷游戲,還是需要通過之前所提到的幾個方法來解決,主要還是要提高自我約束力,從而實現(xiàn)自我控制,當沉迷游戲自我無法控制時可以進行心理輔導。
四、結語
對手機使用,正確地進行定位,使人們可以趨利避害;切忌莫要做低頭一族,以至于迷戀手機。對大學生課堂玩手機的現(xiàn)象,不能僅從約束和懲罰著手,因為這種方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只能讓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加強人生規(guī)劃,即使在課堂不夠有趣的情況下,學生也能夠自我約束,不沉迷于手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高校的教育水平,從而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堯.大學生課堂“玩手機”現(xiàn)象透視[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5(5).
[2]張秀玲,鄭世英.手機依賴對高校大學生的影響[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5(12).
[3]王麗芳.“無手機課堂”的逆向思考與創(chuàng)新探索:以高職院校新聞專業(yè)教學為例[J].教育教學研究,2015(20).
[4]張智富,錢婷,王里坪,等.拯救課堂“低頭族”:以嘉興學院為例調查分析大學生課堂玩手機現(xiàn)象[J].商情,2018(29):240.
[5]李彤.試探對中學生校園使用手機加強管理的策略[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3(1):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