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FIRST影展閉幕式上,海清發(fā)表了一段關(guān)于中年女演員被邊緣化的演講,講話中有諸如“我們一直在堅持,基本上沒有傍大款”“我們一定會比胡歌便宜,也一樣好用”等等表述,引發(fā)很多解讀,使得這番演講最終發(fā)酵成一場由“中年女演員感言”引發(fā)的事件。之后,她在采訪中分享了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
記者:為什么會想到在那個場合發(fā)表這樣一段話?
海清:電影節(jié)的氛圍很自由,我本身也比較沖動。話是我心里憋挺久的,我想說,就說了。
記者:現(xiàn)場你是拿著手機讀的這段話,講話內(nèi)容事先跟其他同臺女演員溝通過嗎?
海清:就是臨時坐在底下,想說就打在手機上的。當天胡歌開場特別精彩,你知道演員特別容易被點燃,一下就有表達的欲望了。我們幾個女演員有個群,我在群里跟她們說一會兒叫你們上來,其實我也很緊張。
記者:有沒有想過引起這么大反響,或者說一個人人都懂的道理為什么卻演變成爭議?
海清:我原先想的是,電影節(jié)像電影人的家,是一種類似家庭聚會的場合,我有這樣的想法也很久了,私底下也跟很多演員交流,我覺得不是我的話別人也會說出來,只是碰巧是我。
至于不同的聲音,這就像水里扔一塊石頭,不可能所有的漣漪往一個方向走。這也是我扔石頭的目的,我提出問題代表了一種聲音。可能方式比較沖動,但我希望大家能聽到我的聲音。
記者:不同聲音之一就是有編劇提出,中年女演員并非沒戲演,而是都不愿意演媽媽,因為那樣會失去“少女感”,這種狀況直到《我的前半生》這類作品出來后才略有轉(zhuǎn)變,你怎么看?
海清:其實從“國民媳婦”到“國民媽媽”,我有大把這樣的劇本,但真的比較單一——女人在這個社會上除了媽媽她應(yīng)該有很多身份,而且她不僅僅面對子女、家庭,也要面對社會,面對自己的人生、情感。這類創(chuàng)作,就是除了媽媽的身份,女人的其他面兒,挺遺憾,我接劇本時看不到。
記者:很多人覺得你的演講不應(yīng)該“扯”上另外幾位女演員,僅從個人角度出發(fā)就夠了,你當時為什么會選擇這么做?
海清:我的出發(fā)點因為我們都是女演員,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我關(guān)注的點是大家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據(jù)“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