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降雨侵蝕力計算方法研究進展

        2019-09-19 08:01:55楊軒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9年16期
        關鍵詞:計算方法指標模型

        摘要?降雨侵蝕力(R)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蝕的潛在能力,是土壤侵蝕定量預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模型最小估算單位尺度、指標類型和精度2個方面分別將目前降雨侵蝕力模型分為次降雨侵蝕力(R?t)模型、月降雨侵蝕力(R?m)模型、年降雨侵蝕力(R?a)模型以及多年平均降雨侵蝕力(?R?a)模型,次雨量模型、日雨量模型、月雨量模型、年雨量模型和綜合指標模型,并逐類分析各指標和模型的特點、優(yōu)劣,為降雨侵蝕力計算時選用合適的指標和模型提供參考。針對現有模型的不足,提出建立基于日雨量的綜合指標模型,提高估算精度。綜合R因子的研究現狀,提出直接觀測的設想。

        關鍵詞?降雨侵蝕力;計算方法;指標;模型

        中圖分類號?S15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9)16-0005-04

        Research?Progress?of?Computation?Method?of?Rainfall?Erosivity

        YANG?Xuan1,2?(1.Anhui?Lütong?Engineering?Design?Consulting?Co.,Ltd.,Wuhu,Anhui?241000;2.Institute?of?Soil?Science,Chinese?Academy?of?Sciences,Nanjing,Jiangsu?210008)

        Abstract?Rainfall?erosivity?(R)?refers?to?the?potential?ability?of?soil?erosion?caused?by?rainfall,?and?is?an?important?part?of?quantitative?prediction?of?soil?erosion.The?current?rainfall?erosivity?models?can?be?divided?into?sub?rainfall?erosivity?(R?t)?model,?monthly?rainfall?erosivity?(R?m)?model,?annual?rainfall?erosivity?(R?a)?model?and?multi?year?average?rainfall?erosivity?(?R?a)?model,?sub?rainfall?model,?daily?rainfall?model,?monthly?rainfall?model,annual?rainfall?model?and?comprehensive?index?model.The?characteristic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f?each?index?and?model?were?analyzed?in?order?to?provide?reference?for?choosing?appropriate?index?and?model?in?calculating?rainfall?erosivity.In?view?of?the?shortcomings?of?the?existing?models,?comprehensive?index?model?based?on?daily?rainfall?was?proposed?to?improve?the?estimation?accuracy.?Based?on?the?research?status?of?R?factor,?the?idea?of?direct?observation?was?put?forward.

        Key?words?Rainfall?erosivity;Computation?method;Index;Model

        降雨的雨滴擊濺地表、匯流沖刷表土,破壞地表形態(tài)和土壤結構,導致土壤顆粒和營養(yǎng)物質隨雨水沖離,降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直接作用力。降雨侵蝕力(rainfall?erosivity,用R表示)是用來表征降雨對土壤侵蝕貢獻的指標,它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蝕的潛在能力[1-2]。降雨侵蝕力是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3-4]、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5]以及土壤侵蝕與生產力模型EPIC[6]中一個重要的動力因子,準確評價和計算降雨侵蝕力值是定量預報土壤流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降雨侵蝕力最早是在1958年由著名的美國土壤學家Wischmeier等[1-2]提出,之后在英國、前蘇聯(lián)、日本等國家相繼開展研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很多學者都投入到這一研究中。國內外學者對降雨侵蝕力研究60年來,在降雨侵蝕力算法與模型、降雨產生土壤侵蝕的機理和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諸多成果,當中的不足之處也為人們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筆者將對此作系統(tǒng)介紹。

        1?降雨侵蝕力評價標準與指標

        提出R因子后,如何計算和度量R值成為各國學者關心的問題[7-11]。于是各種用于計算降雨侵蝕力的算法模型相繼誕生,這些算法模型一般是通過篩選合適的評價指標,運用統(tǒng)計分析和數學函數的方法而建立的經驗模型,并且需要遵循一定的次降雨和侵蝕性降雨劃分標準。

        1.1?侵蝕性降雨標準界定

        降雨過程中,前期降雨不會立刻產生徑流、剝離土壤,只有濺散、沖刷和攜帶土壤的這部分降雨才對土壤侵蝕有貢獻,這部分降雨即侵蝕性降雨。大部分自然降雨過程也都是不產生侵蝕的,在計算降雨侵蝕力時,必須劃定一個標準,以剔除不伴隨水土流失的那部分降雨。

        USLE[4,11]方程以雨量的多少為標準來劃定:將降雨間歇≤6?h的降雨視為一個次降雨過程,否則為下一次降雨。將次降雨雨量≥12.7?mm或15?min雨量超過6.4?mm的降雨定義為侵蝕性降雨。Renard等[12]使用該標準計算結果表明,使用侵蝕性降雨計算的侵蝕力比全部降雨計算的侵蝕力要小28%~59%。根據各地區(qū)降雨條件的不同,也有一些其他的標準,比如Elwell等[13]采用日降雨量25?mm和最大雨強25?mm/h?這2個指標作為侵蝕性標準來評價Rhodesia(羅得西亞)的土壤流失。

        從產生土壤侵蝕的結果的角度來研究侵蝕性降雨標準,侵蝕性降雨可以定義為引起土壤流失的最小降雨強度和在該強度范圍內的降雨量[14]。凡是產生地表徑流那一刻的臨界降雨,就能引起土壤流失,因此就是侵蝕性的。謝云等[15]、孫泉忠等[16]在擬定侵蝕性降雨標準時從降雨侵蝕力值這個結果的角度提出以下原則:理想的侵蝕性降雨標準應該使得所有符合侵蝕性降雨標準的降雨事件的降雨侵蝕力之和等于所有實際產生的降雨侵蝕力。把所有降雨事件的雨量由大到小排列,從最大降雨量開始累加逐次降雨侵蝕力,直到累加值等于或最接近實際降雨侵蝕力,此時對應的降雨量可認為是侵蝕性降雨的雨量標準。

        不同研究區(qū)域氣候土壤條件不同,研究者掌握的降雨資料詳細程度不同,研究方法也各有差異,所得出的侵蝕性標準值不盡相同。侵蝕性雨量和雨強標準值的大小本身就是一個統(tǒng)計意義上概數,不能代表每一次降雨事件產生侵蝕時的準確臨界值,這個臨界值是降雨量、降雨強度2個變量對降雨歷時的函數,不是固定不變的。提出侵蝕性降雨標準參數的主要目的在于統(tǒng)一侵蝕性降雨的統(tǒng)計口徑,提高降雨侵蝕力的計算效果和可比性。

        1.2?降雨侵蝕力指標

        由于降雨過程的復雜性,降雨侵蝕力很難直接通過觀測得知,而只能通過它與其他因子的關系來間接計算得到,這些因子即降雨侵蝕力指標。指標選取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計算結果的準確性。降雨侵蝕力指標有數十種之多,根據欲建立的對象模型的類別可以將R指標分成4類:①次降雨侵蝕力計算指標:以降雨過程資料為基礎,提取能夠很好地反映一次降雨變化過程的因子。②次降雨侵蝕力估算指標:為減少實際工作量,同時得到較為準確的次降雨侵蝕力而在次降雨資料中提取的估算因子。③年(月)降雨侵蝕力估算指標:以常規(guī)雨量資料為主要底數據提取的估算年(月)度降雨侵蝕力的因子。④多年降雨侵蝕力估算指標:類似年降雨侵蝕力的形式,選擇一個多年平均氣象特征因子來估算多年平均降雨侵蝕力。隨著人們掌握資料的詳細程度和對R值精度要求的提高,多年降雨侵蝕力估算模型已很少使用。

        降雨侵蝕力是降雨物理特征的函數,降雨的雨量、雨強、雨滴大小等降雨特性都會影響降雨侵蝕力大小[3]。因此R指標通常宜選用能表達降雨信息的特征因子,如①降雨量(P)指標,如次雨量、日雨量、旬雨量、月雨量、年雨量等,侵蝕性雨量、汛期雨量、月最大一日日雨量(極端時段雨量)等。雨量因子構成了降雨侵蝕力模型的主要指標。

        ②降雨動能(E)指標,次降雨侵蝕力的模型要用到降雨動能指標,如次降雨動能、次降雨最大30、60?min動能(E30、E60)等。該研究所列公式如未作特殊標注,則以R表示降雨侵蝕力,國際單位為?J·mm/(m2·h),美制習用單位為100?m·kg·mm/(m2·h·y);P表示降雨量(mm);E表示降雨動能(J/m2);I表示降雨強度(mm/h);其中E?n、I?n分別表示最大n?min降雨的降雨動能、降雨強度。

        ③降雨強度(I)指標,如次降雨的I10、I15、I30、I60,年最大30?min、1?h降雨強度。各類型指標中,降雨強度指標與土壤流失量、降雨侵蝕力相關性最好,對侵蝕力有決定性作用,這就是為什么短歷時少雨量的暴雨經常比大雨量的“綿綿細雨”產生的侵蝕力大的原因。

        ④其他指標,比如降雨歷時、徑流因子。有學者在其模型中加入了海拔高程的信息[17],Foster[8]曾提出在模型中加入徑流的指標,認為標準法沒有考慮到地表徑流的沖刷作用產生潛在土壤侵蝕的能力,尤其在降雨強度小、徑流量相對較大時,R偏小;反之R就偏大。徑流指標能夠提高模型的計算精度,但是大區(qū)域徑流值的獲取存在很大的困難,這使得指標的使用受到限制。

        ⑤復合指標,降雨特性指標與降雨侵蝕力的相關性大小關系為I>E>P。其中P指標最容易獲取,另外2個指標都以降雨過程為前提,相關性更好。目前很多估算模型不拘泥于使用單個指標,而是采用包含幾個因子的復合指標。復合指標反映的信息量更大,使模型能更加準確地模擬降雨侵蝕力的變化特征。

        2?降雨侵蝕力計算方法與模型

        根據模型最小計算單位、計算精度的不同,降雨侵蝕力計算方法和模型分為次降雨侵蝕力的精確計算、次降雨侵蝕力的估算和階段(年、月等)內降雨侵蝕力的簡易估算。

        2.1?次降雨侵蝕力計算

        Wischmeier等[4]利用美國35個水土保持站8?250?個小區(qū)的降雨、侵蝕實測資料,以次降雨為基本單位,統(tǒng)計各次降雨下P、E、I?等各種單因子及它們組合的復合因子與土壤流失量的回歸關系,發(fā)現次降雨動能E?和最大30?min雨強I30?的乘積EI30與土壤流失量的相關性最好,因此用它來度量次降雨的侵蝕力(R?t),稱為EI30法,又稱經典法、標準法。以次降雨為最小統(tǒng)計單位,與降雨侵蝕力的產生過程相吻合,計算結果是單次降雨的侵蝕力。如需計算年(或月)降雨侵蝕力(R?a、R?m),只要將年(或月)內各次侵蝕性降雨的侵蝕力累加即可。此方法一直被各國學者作為標準法沿用,公式如下:

        R?t=EI30?(1)

        R?a=jiR?t,R?m=jiR?t(2)

        式中,R?a、R?m、R?t分別表示年、月、次降雨侵蝕力;j表示年(或月)侵蝕性降雨次數;i為侵蝕性降雨次數的編號。其中降雨動能E是根據E與雨強I的統(tǒng)計關系來計算,其表達式為:

        e=11.897+8.73lgi(3)

        E=jie×P(4)

        式中,i為一段雨強較為平均的降雨時段的雨強大小?(mm/h);e表示該時段內單位雨量的動能[J/(m2·mm)];P為該時段的降雨量(mm);n表示分段數。具體操作是將降雨過程分成若干雨強近似的時段,根據各時段i與e的統(tǒng)計關系計算各時段分段雨能,累加得次降雨的總動能E。

        降雨過程十分復雜,動能E直接求取比較困難。世界各國學者采用靈敏度很高的托盤天平和感應記錄儀等先進儀器量測,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用于實際還有距離。因為單個雨滴所蘊含的能量極小,以至于難以被量測,也很容易被降雨環(huán)境的其他因素(如風力)干擾而掩蓋和誤測[3],目前還是通過間接計算來實現。

        許多學者提出了其他形式的次降雨侵蝕力計算指標和方法。Foster[8]研究顯示PI30(P指次降雨量)指標與EI30之間高度線性相關,可以采用PI30指標來計算,以避免計算降雨動能。英國學者哈德遜[9]發(fā)現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只有當雨強大于某一數值時,才會產生侵蝕,因此提出以斷點雨強I>25?mm/h的次降雨總動能作為侵蝕力指標來計算,該方法稱為KE>25法。在對前蘇聯(lián)的克拉斯諾達爾州黑海沿岸地區(qū)的研究表明,EI30指標的計算結果偏大,KE>25法計算結果偏小,提出降雨強度I>25?mm/h時采用KE>25法計算,否則采用EI30指標,即根據雨強的大小選擇不同的運算方法[10]。保加利亞學者Oncher[11]用引起土壤流失的那部分侵蝕性降雨量(P≥9.5?mm)除以侵蝕性降雨歷時的平方根作為R指標:R=P?t。

        我國學者分別用不同地區(qū)的數據,驗證各種指標和算法的適用性和優(yōu)劣[17-24]。在南方地區(qū),黃炎和等[25]、周伏建等[26]、吳素業(yè)[27]發(fā)現EI60指標比EI30指標好;北方地區(qū),王萬忠[28]、賈志軍等[29]、江忠善等[30]的研究表明西北黃土高原地區(qū)EI10指標最好;張憲奎等[31]、楊子生[32]、趙富海等[33]認為E60I30指標更好。對于大區(qū)域和全國性范圍的研究工作,為兼顧我國不同地區(qū)的降雨特性差異,建議采用EI30作為計算我國降雨侵蝕力的指標[25]。

        2.2?降雨侵蝕力估算模型建立

        標準法計算降雨侵蝕力,需要詳細的降雨過程資料,工作量大。對于多年度或者區(qū)域范圍內的降雨侵蝕力計算很難實現,需要借助模型法進行估算[34-35]。各國學者紛紛研究建立R簡易估算模型,根據模型指標類型和精度不同,可將模型分為次雨量模型、日雨量模型、月雨量模型、年雨量模型和綜合指標模型;根據模型最小估算單位的尺度大小來分,R模型一般包括次降雨侵蝕力(R?t)模型、月降雨侵蝕力(R?m)模型、年降雨侵蝕力(R?a)模型以及多年平均降雨侵蝕力(?R?a)模型。其中R?t模型以次降雨為單位,估算結果為各次降雨的侵蝕力,累加年內各次R?t得到年降雨侵蝕力R?a;R?m模型、R?a模型則忽略降雨過程,以常規(guī)降雨資料為數據源,估算每月(或年)降雨所產生的侵蝕力,其中累加R?m模型所得各月R?m可得年R?a;多年平均降雨侵蝕力(?R?a)估算模型以多年平均氣候資料為基礎,所得R值僅表示多年降雨侵蝕力的平均趨勢,不涵蓋任何一次具體?降雨。

        次降雨侵蝕力簡易估算一般通過建立PI(P指次降雨的降雨量)與經典法中EI30的關系式,用PI代替EI30求次降雨侵蝕力。

        按照模型指標的類型和雨量數據的精度不同,可以對模型進行分類:第一大類為純雨量模型,分為次雨量模型、日雨量模型、月雨量模型和年雨量模型;第二大類為綜合指標模型,是在雨量指標基礎上加入年或月極端降雨強度指標、汛期雨量或其他指標的估算模型。我國常規(guī)雨量資料大部分為日雨量的整編資料,一般不包含次降雨信息,無法使用次降雨模型求算,必須建立基于常規(guī)降雨資料的簡易模型,直接估算一個階段(日、旬、月、年)的降雨侵蝕力。

        (1)年雨量模型:以年雨量為主要數據和指標,建立年降雨侵蝕力(R?a)模型。除年降雨量外,劉秉正[36]、孫保平等[37]?分別使用了6—9月降雨量(P6-9)、5—10月降雨量(P5-10)等降雨量指標。有研究者認為年雨量與年降雨侵蝕力有較明顯的關系[38],因而用年雨量指標來表征年降雨侵蝕力的變化,來計算R值,但是年雨量與R?a之間并非簡單的對應關系,因此估算精度是有限的。

        (2)月雨量模型:以月雨量、旬雨量為主要指標,建立月降雨侵蝕力(R?m)模型,比年雨量模型更加細膩地表現降雨侵蝕力的變化特征。研究人員[4,39-40]用年雨量和年內各月雨量的指標組合。黃炎和等[25]、吳素業(yè)[41]、周伏建等[26]使用年內逐月雨量因子。Arnoldus[42]、Renard等[12]、Yu等[43]使用多年平均年雨量和月雨量因子。

        (3)日雨量模型:直接利用逐日雨量指標來估算降雨侵蝕力的模型,多為月降雨侵蝕力(R?m)模型。我國絕大部分常規(guī)氣象臺站已經具備定期發(fā)布逐日降雨資料的能力,日雨量資料比月或年降雨資料信息量更大,因此日雨量模型能夠較好地提高估算精度。如Richardson[44]、章文波等[45]、郭新波等[46]?、楊軒等[47-48]建立的日雨量模型。

        (4)綜合指標模型:綜合指標模型不拘泥于使用雨量因子,還用到雨強因子等其他指標,以豐富模型的指標體系,體現雨強因子對降雨侵蝕力的影響,缺點是這類模型在沒有降雨強度資料的地區(qū)的使用受到限制。卜兆宏等[38,49]在年雨量基礎上加入汛期雨量與年最大30?min雨強乘積組合指標,建立年降雨侵蝕力(R?a)模型。Mikhailova[34]在常規(guī)資料基礎上加入了海拔高程指標,張憲奎等[50]用到了多年一遇的時段雨量等。一般而言,模型使用的降雨資料越詳細指標越精確,預測值精度越高擬合結果越切合實際。

        目前使用的很多模型都屬于基于月雨量指標的月降雨侵蝕力(R?m)模型,模型對數據要求精度不高,運算簡捷,估算效果較好。年降雨侵蝕力模型相對粗略,無法反映降雨侵蝕力的年內分布。隨著日雨量資料的普及,日雨量模型開始頻繁出現;綜合指標模型突出了雨強指標的影響,但目前難以體現降雨侵蝕力的年內變化。隨著對降雨侵蝕力估算精度要求的提高,新的綜合指標模型需要以日降雨資料為基礎,有效提取和結合多項指標,更全面準確地評價降雨侵蝕力的變化特征。如何在常規(guī)日雨量資料中提取能夠較好地間接反映雨強作用的新指標組合,建立基于日降雨信息能突出雨強作用的R估算模型,是今后模型研究的突破點。

        根據胡續(xù)禮等[35]、伍育鵬等[17]利用不同模型結果的對比,相對于基準值,不同模型在同一批數據下的估算偏差差異較大,有的模型有很強的區(qū)域性,模型運行的穩(wěn)定性不夠,建立一套完備穩(wěn)定的適用于全國的降雨侵蝕力算法體系仍然任重道遠。

        3?結論

        (1)降雨侵蝕力算法研究對土壤侵蝕定量研究和預測預報意義重大,該研究分精確計算和模型估算兩方面展開降雨侵蝕力算法的介紹,R計算重點闡述EI30法。從模型指標類型和精度、最小估算單位尺度2個方面對國內外降雨侵蝕力模型作系統(tǒng)歸類和分析。根據模型最小估算單位的尺度,將R模型分為次降雨侵蝕力模型、月降雨侵蝕力模型、年降雨侵蝕力模型以及多年平均降雨侵蝕力模型。根據模型指標類型和精度,將R模型分為次雨量模型、日雨量模型、月雨量模型、年雨量模型和綜合指標模型。

        (2)通過對涉及到R計算和模型估算的各種類型指標及對應模型的分門別類,對降雨侵蝕力計算時選用合適的指標和模型有所幫助,為今后建立新模型時遴選指標提供?參考。

        (3)針對目前模型區(qū)域性強、穩(wěn)定性不夠的特點,提出提高模型估算效果的改進思路,即充分利用常規(guī)日降雨資料提取有效信息,突出降雨強度的影響,提取更完善的指標因子組合,建立基于日雨量的綜合指標模型,提高估算精度,以期建立適用于全國的降雨侵蝕力算法體系。

        (4)在常規(guī)日雨量資料中提取能夠較好地間接反映雨強作用的新指標組合,基于ArcGIS平臺的克里格方法進行空間內插及基于TRMM?數據的模型驗證分析與率定等[51-52],是未來模型研究的突破點和熱點方向。

        (5)目前R因子的研究仍然面臨難以直接觀測的困境,因此能夠設法通過觀測得到R值或者其他同樣可以反映降雨對土壤侵蝕潛在貢獻的因子,避開間接計算,無論對于降雨侵蝕力研究還是水土保持工作都很有意義。

        參考文獻

        [1]?WISCHMEIER?W?H,SMITH?D?D.Rainfall?energy?and?its?relationship?to?soil?loss[J].EOS,Transaction,American?Geophysical?Union,1958,39(2):285-291.

        [2]?WISCHMEIER?W?H.A?rainfall?erosion?index?for?a?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J].Soil?science?society?of?America?journal,1959,23(3):246-249.

        [3]趙其國,史學正.土壤資源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384-388.

        [4]?WISCHMEIER?W?H,SMITH?D?D.Predicting?rainfall?erosion?losses:A?guide?to?conservation?planning[M].Washington,DC:USDA,1978:537.

        [5]RENARD?K?G,FOSTER?G?R,WEESIES?G?A,et?a1.Predictingsoilerosionbywater:A?guide?to?conservation?planning?with?the?Revised?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RUSLE)[M].Washington,DC:USDA,1997:703.

        [6]?SHARPLEY?A?N,WILLIAMS?J?R.EPIC-erosion/productivity?impact?calculator[R].U?S?Department?of?Agriculture?Technical?Bulletin,1990.

        [7]?章文波,謝云,劉寶元.降雨侵蝕力研究進展[J].水土保持學報,2002,16(5):43-46.

        [8]FOSTER?G?R,LOMBARDI?F,MOLDENHAUER?W?C.Evaluation?of?rainfall?runoff?erosivity?factors?for?individual?storms[J].Transactions?of?the?ASAE,1982,25(1):124-129.

        [9]哈德遜N?W.土壤保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5:52-53.

        [10]?王禮先.侵蝕指數微分計算法[J].中國水土保持,1987(7):5-6.

        [11]ONCHER?N?G.計算降雨侵蝕度的通用指數[J].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1988,278-281.

        [12]RENARD?K?G,FREIMUND?J?R.Using?monthly?precipitation?data?to?estimate?the?R?factor?in?the?USLE[J].Journal?of?hydrology,1994,?157(1/2/3/4):287-306.

        [13]?ELWELL?H?A,STOCKING?M?A.Parameters?for?estimating?annual?runoff?and?soil?loss?from?agricultural?lands?in?Rhodesia[J].Water?resources?research,1975,11(4):601-605.

        [14]?王萬忠,焦菊英.中國的土壤侵蝕因子定量評價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1996,16(5):1-20.

        [15]?謝云,劉寶元,章文波.侵蝕性降雨標準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0,14(4):6-11.

        [16]?孫泉忠,王朝軍,趙佳,等.中國降雨侵蝕力R值指標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4):1-5.

        [17]?伍育鵬,謝云,章文波.國內外降雨侵蝕力簡易計算方法的比較[J].水土保持學報,2001,15(3):31-34.

        [18]?田剛,梁音,陳效民,等.?幾種降雨侵蝕力模型在瀲水河流域的對比研究[J].土壤學報,?2010,47(1):7-12.

        [19]王愛娟,李智廣,劉峰.長江上游水蝕區(qū)降雨侵蝕力的時空分布特征[J].水土保持通報,2013,33(1):8-12.

        [20]?劉斌濤,陶和平,宋春風,等.我國西南山區(qū)降雨侵蝕力時空變化趨勢研究[J].地球科學進展,2012,27(5):499-509.

        [21]?吳昌廣,林德生,肖文發(fā),等.?三峽庫區(qū)降雨侵蝕力時空分布特征[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11,22(1):151-158.

        [22]?何紹浪,何小武,李鳳英,等.近60年來江西省各等級侵蝕性降雨與降雨侵蝕力的關系[J].水土保持研究,2018,25(2):8-14.

        [23]?范俊甫,何惠馨,郭兵.1980-2015?年黃河流域降雨侵蝕力時空變化分析[J].地球信息科學學報,2018,20(2):196-204.

        [24]?趙傳成,丁永建,葉柏生,等.天山山區(qū)降水量的空間分布及其估算方法[J].?水科學進展,2011,22(3):315-322.

        [25]?黃炎和,盧程隆,鄭添發(fā),等.閩東南降雨侵蝕力指標R值的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1992,6(4):1-5.

        [26]?周伏建,陳明華,林福興.福建省降雨侵蝕力指標R值[J].水土保持學報,1995,9(1):13-18.

        [27]?吳素業(yè).安徽大別山區(qū)降雨侵蝕力指標的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1992?(2):32-33.

        [28]?王萬忠.黃土地區(qū)降雨侵蝕力R指標的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1987(12):34-40.

        [29]?賈志軍,王小平,李俊義.晉西黃土丘陵溝壑區(qū)降雨侵蝕力指標R值的確定[J].中國水土保持,1987(6):18-20.

        [30]?江忠善,李秀英.黃土高原土壤流失預報方程中降雨侵蝕力和地形因子的研究[J].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1988(1):40-45.

        [31]?張憲奎,許靖華,盧秀琴,等.黑龍江省土壤流失方程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1992,12(4):1-9,18.

        [32]?楊子生.滇東北山區(qū)坡耕地土壤流失方程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1999,19(1):1-9.

        [33]?趙富海,趙宏夫.編制張家口市降雨侵蝕力R值圖的研究[M]//永定河上游張家口市水土流失規(guī)律與坡地改良利用.北京: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5:16-22.

        [34]?MIKHAILOVA?E?A,BRYANT?R?B,SCHWAGER?S?J,et?al.Predicting?rainfall?erosivity?in?honduras[J].Soil?Sci?Soc?Am?J,1997,61:273-279.

        [35]?胡續(xù)禮,潘劍君,楊樹江,等.幾種降雨侵蝕力模型的比較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06,26(1):68-70.

        [36]?劉秉正.渭北地區(qū)R?的估計算及分布[J].西北林學院學報,1993,8(2):21-29.

        [37]?孫保平,趙廷寧,齊實.USLE?在西吉縣黃土丘陵溝壑區(qū)的應用[J].中國科學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1990(12):50-59.

        [38]?卜兆宏,宮世俊,阮伏水,等.降雨侵蝕力因子的算法及其在土壤流失量監(jiān)測中的選用[J].遙感技術與應用,1992,7(3):1-10.

        [39]?FERRO?V,PORTO?P,YU?B?F.A?comparative?study?of?rainfall?erosivity?estimation?for?southern?Italy?and?southeastern?Australia[J].Hydrological?sciences?journal,1999,44(1):3-24.

        [40]?馬志尊.應用衛(wèi)星影象估算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各因子值方法的探討[J?].中國水土保持,1989(3):24-27.

        [41]?吳素業(yè).安徽大別山區(qū)降雨侵蝕力簡化算法與時空分布規(guī)律研究[J].中國水土保持,1994(4):12-13.

        [42]?ARNOLDUS?H?M?J.Methodology?used?to?determine?the?maximum?potential?average?annual?soil?loss?due?to?sheet?and?rill?erosion?in?Morocco[J].FAOSoils?Bulletin,1977,34:39-51.

        [43]?YU?B,ROSEWELL?C?J.A?robust?estimator?of?the?R?factor?for?the?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J].Transactions?of?the?ASAE,1996,39(2):559-561.

        [44]RICHARDSON?C?W,FOSTER?G?R,WRIGHT?D?A.Estimation?of?erosion?index?from?daily?rainfall?amount?[J].Transactions?of?the?ASAE,1983,26?(1):153-156.

        [45]?章文波,謝云,劉寶元.利用日雨量計算降雨侵蝕力的方法研究[J].地理科學,2002,22(6):705-711.

        [46]?郭新波,王兆騫,張如良.浙江紅壤地區(qū)降雨侵蝕力季節(jié)分布與日雨量模型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1,15(3):35-37.

        [47]?楊軒,梁音,方繼青,等.基于日降雨信息的月降雨侵蝕力模型[J].土壤學報,2010,47(2):216-222.

        [48]?何錫君,呂振平,楊軒,等.浙江省降雨侵蝕力時空分布規(guī)律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6):31-34.

        [49]?卜兆宏,董勤瑞,周伏建,等.降雨侵蝕力因子新算法的初步研究[J].土壤學報,1992,29(4):408-418.

        [50]?張憲奎,盧秀琴,詹敏,等.黑龍江省土壤流失預報方程中R?指標的研究[M]//閻樹文.水土保持科學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92:63-68.

        [51]?王曉云,史明昌,胡影,等.TRMM數據應用于降雨量和降雨侵蝕力估算的適宜性研究[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5,29(1):129-133.

        [52]?范建容,嚴冬,郭祥.GIS?支持下的長江上游降雨侵蝕力時空分布特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0,17(1):92-96.

        猜你喜歡
        計算方法指標模型
        一半模型
        浮力計算方法匯集
        重要模型『一線三等角』
        重尾非線性自回歸模型自加權M-估計的漸近分布
        最新引用指標
        莫讓指標改變初衷
        商周刊(2018年26期)2018-12-29 12:56:00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與打包
        隨機振動試驗包絡計算方法
        不同應變率比值計算方法在甲狀腺惡性腫瘤診斷中的應用
        Double圖的Kirchhoff指標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丝袜美腿爆炒国产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在线| 成人自拍偷拍视频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久久99久久久|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无码中文字幕日韩无码| 国产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痴汉电车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黄色一级大片一区二区| 男人的天堂一区二av| 99久久超碰中文字幕伊人| 长腿校花无力呻吟娇喘的视频| 国产传媒在线视频| 好看的中文字幕中文在线| 国产午夜在线视频观看| 欧美人与动人物牲交免费观看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 无码伊人久久大杳蕉中文无码| 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免费1级做爰片1000部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苍井空|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性色av| 久久综合另类激情人妖| 熟妇人妻无码中文字幕老熟妇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美女主播内射在线| 欧美人与善在线com| 67194熟妇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 制服丝袜视频国产一区| 日本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经典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蜜乳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 在厨房被c到高潮a毛片奶水|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无码熟妇人妻AV不卡| 精品视频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