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芝
摘 要: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無論是農產品生產量還是需求量,與其他國家相比都是巨大的,就當前國家農業(yè)發(fā)展現狀來看,我國農業(yè)科技水平已經達到顯著提升,以大棚式為主的農作物種植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吐魯番地區(qū)?;诖?,本文以大棚蔬菜種植作為研究對象,闡述吐魯番秋季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的有效防治,供相關農業(yè)種植人員參考。
關鍵詞:吐魯番;大棚蔬菜種植;病蟲害防治
優(yōu)化吐魯番地區(qū)秋季大棚蔬菜種植條件,要求種植人員進一步改造種植手段,應用科學有效的種植技術,提高農作物產量。首要的任務就是做好病蟲害防治才是保證蔬菜品質的關鍵。以預防為主,以治療為輔,確定防治方案,抑制大棚蔬菜在生長中遭受病蟲害侵蝕,從而保證農作物成活率,為吐魯番地區(qū)農業(yè)經濟帶來良好的收益。
一、吐魯番秋季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1.品種選擇與基地選擇
合理選擇大棚蔬菜種植品種,是保證蔬菜種植高質量與高產量的基礎,也是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的體現。在大棚蔬菜品種選擇中,要求人們重視當地實際條件,掌握吐魯番地區(qū)的環(huán)境氣候,結合土壤推薦,掌握大棚內外溫度與濕度情況,保證蔬菜擁有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建議選擇抗病性較強的蔬菜品種,不應使用轉基因品種。除了品種的選擇以外,人們還需要重視對大棚基地的選擇。大棚蔬菜的種植需要保證該地塊的土壤完整,土壤水分足夠,如果要種植有機蔬菜,有機蔬菜的種植地塊就不能與常規(guī)地塊相混合。但是,人們可以對常規(guī)種植區(qū)域轉換處理,并對不同種植區(qū)域展開記錄。正常情況下,常規(guī)種植到有機種植之間需要兩年的轉換時間,這段時間內基地中不能進行常規(guī)種植方法,以此保證蔬菜品種的生長穩(wěn)定性。
吐魯番地區(qū)夏季炎熱,冬季溫暖,幾乎全年沒有雨。在這種氣候條件下,大棚蔬菜種植已經成為自然選擇。當我國北方地區(qū)處于嚴寒的冬季時,吐魯番溫室大棚內的蔬菜依然可以旺盛生長,且產量很高。為了提高溫室大棚蔬菜的質量和品質,當地管理人員帶領團隊一方面大力引導溫室大棚種植戶們進行規(guī)?;N植,在高昌區(qū)艾丁湖莊子村基本形成了早春茬以西紅柿、黃瓜等蔬菜為主,秋延晚茬以辣椒、豇豆等蔬菜為主的兩季蔬菜種植模式,方便了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戶集中統(tǒng)一對外銷售。另一方面,不斷優(yōu)化溫室大棚蔬菜種植品種,組織溫室大棚蔬菜種植戶在吐魯番現代農業(yè)科技示范園內進行集中統(tǒng)一育苗,確保了蔬菜苗的質量。
2.播種準備和溫濕度調節(jié)
一般情況下,大棚蔬菜需要在平整的土地上種植。要求人們做好大棚建造方案的科學規(guī)劃與設計,應用空心磚建筑結構,完成后對大棚進行全方位殺毒工作。深耕時,深度必須超過1米,以此降低大棚蔬菜發(fā)生病蟲害的概率,提高大棚內土壤透水性。深耕之后,需要照射土壤,農家肥腐熟以后將其在土壤中攪拌,土壤平整后可以播種。播種之后應及時覆蓋保鮮膜,確保棚中的溫度,達到高溫悶棚效果。
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蔬菜是在長期密閉空間下生長的,這一過程中大棚內容易有有害物質生成。土壤中腐熟的農家肥與沒有完全分解的有機肥在分解中會產生亞硝酸氣體,當氣體濃度到達一定程度后,有毒氣體將會影響植物的生產質量,甚至導致棚中的蔬菜枯死。對此,要求種植人員做好氣流的控制,早上的時候陽光照射不足,大棚內缺少二氧化碳,種植人員可以在其中補入二氧化碳氣肥。到了中午時,吐魯番地區(qū)陽光照射強烈,棚內溫度較高,可以將大棚打開,實現棚內換氣,避免有害氣體侵蝕農作物。建議將棚內溫度控制在30攝氏度左右,盡量保證大棚溫度不超過34攝氏度,不低于5攝氏度。如果溫度過高,應進行降溫處理。此外,合理控制棚中濕度,避免濕度過大降低植物光能吸收,也避免濕度過高不利于植物生長,可以采用加熱與換氣的方法實現濕度的控制。
3.生長期管理與施肥管理
吐魯番秋季大棚蔬菜在生長中應保證生長溫度與濕度適宜,這兩個因素會對植物生長產生直接影響。建議種植人員采用人工的方式,為植物生長創(chuàng)造高溫環(huán)境。與此同時,應對蔬菜生長和棚內溫度濕度進行實時監(jiān)測,應用監(jiān)測系統(tǒng)進行蔬菜灌溉。當大棚蔬菜到達不同的生長時期,明確蔬菜對濕度的不同要求,幼苗期應多澆水。科學施肥可以為大棚蔬菜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但施肥的量需要掌握好,應從大棚蔬菜實際養(yǎng)分需求出發(fā),做好的施肥量的有效控制。盡量使用天然肥料,即農家肥,或者將天然肥料與無公害肥料相結合,促進大棚蔬菜加快生長速度。
二、吐魯番秋季大棚蔬菜種植中的病蟲害防治
1.生態(tài)防治和生物防治
吐魯番秋季大棚蔬菜生長中,病蟲害是影響其生長的主要因素。面對病蟲害,要求種植人員以預防為主,遵守防治原則,應用綠色防控技術,實現對大棚蔬菜的生態(tài)治理。應用生態(tài)防治措施,需要做好大棚的通風工作,合理保證其溫度與濕度條件,降低該環(huán)境下發(fā)生病蟲害的幾率。病蟲害易發(fā)生在濕度高、酸性環(huán)境中,因此,種植人員應降低棚內濕度與酸性度,采用生態(tài)防治措施減少病蟲害。生物防治就是利用以蟲治蟲的方法,消滅棚中害蟲。
2.物理防治
利用高溫悶棚和驅逐捕獲害蟲得方式即可,傍晚時應用殺蟲燈誘殺青菜蟲與蚜蟲。使用防蟲網隔離技術,將防蟲網放在大棚透風口,避免害蟲侵入,防止害蟲在棚中繁殖。
總而言之,本文詳細描述了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內容包括基地選擇、品種選擇、生長期的管理以及施肥管理等。而且介紹了相關的病蟲害防治策略,如生物防治、生態(tài)防治或物理防治等,同時,根據大棚蔬菜種植特點,將其與吐魯番秋季氣候環(huán)境,結合當地土壤情況,進一步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由于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存在多樣性,不同的蔬菜需要擁有相應的種植方案,以此提升蔬菜產量,保證蔬菜種植質量。
3.化學防治
例如蔬菜的霜霉病,該病對蔬菜品質影響極大。發(fā)病初期蔬菜存在無序病斑,最后延伸為多角形,葉片脫落后植株的抗寒能力降低,隨后發(fā)病部位出現白色霜霉層,對此,建議用 1∶200 波爾多液噴施,間隔 1~2 周噴 1 次 ,連噴 3 次 ,具有很好的預防效果 ,發(fā)病初期 , 噴灑 50% 金科克 1 500 倍液防治 ,之后再噴灑保護劑與內吸性殺菌劑的混合藥劑 , 如金科克 3 000 倍液 +代森錳鋅 600 倍液 。如果植物出現了白腐病,建議在植物發(fā)芽階段噴施施石硫合劑或福美胂可濕性粉劑 200 倍液 。
參考文獻:
[1]王堅書.分析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業(yè)與技術,2018,38(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