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聰
摘 要:陸稻通常是在旱地直接栽培,一生不需要水層,完全靠自然降雨來滿足生長需要,具有節(jié)水耐旱的特點,適合在缺水少雨的區(qū)域種植。我州具有傳統陸稻種植習慣,常年種植面積有10萬余畝,品種以常規(guī)陸稻(文陸稻4號)為主,單產低而不穩(wěn),株高高、倒伏現象嚴重,并品質差,適口性不好。為解決這些難題,文山州農業(yè)部門近年來重點引進耐旱性較強的雜交水稻品種,在馬關開展旱種試驗示范和推廣,并將其列為全州種植業(yè)結構調整,解決鐮刀彎地區(qū)調減玉米種植面積,但又必須保障山區(qū)農民糧食自給的有效途徑。通過多年的種植實踐,要獲得高產優(yōu)質,應遵循以下技術規(guī)程:
關鍵詞:雜交;水稻;旱種;技術
一、選用良種,適量播種
品種應選擇抗旱、優(yōu)質推廣的雜交水稻種,適宜我州種植的品種 “明兩優(yōu)829”“科豐182”、“宜香優(yōu)2115”等,其產量高、適應性廣、抗性強,米質優(yōu)。播種量大小根據品種分蘗力的強弱和發(fā)芽率的高低,同時還要注意到土地的肥瘦、有無灌溉條件等確定。如土壤肥沃、土壤水分保持較好,又在雨季中,有利于旱稻分蘗,播種量可小些,一般畝用種在2公斤左右。
二、精細整地,確保齊苗、全苗、苗壯
精細整地有利于土壤保水,確保齊苗、全苗土壤耕作以深耕、碎土、保墑、除草為主要目的,深度以15~20厘米較為合適,整地時期和方法,則因地區(qū)、氣候、土壤、栽培季節(jié)和前作種類等而不同。熟土雜草多,不宜早翻耕、早整地,以免雜草滋生。新開墾地可耕后即整,整后播種。結合整地畝施用腐熟農家肥1000公斤,氮磷鉀復合肥25公斤。
三、把握播種節(jié)令,確保一次性全苗
雜交稻旱種由于其生育期較長,播種不宜太遲,能愈早播愈好。 播種期主要應根據各地雨季遲早而定,即在雨季開始時播種,以滿足生長期間的水分要求,一般土溫達到12℃以上時就可開始播種,如播種較晚,會顯著減產,甚至不能結實。 播種內容包括:曬種、浸種、消毒、播種、覆土等。把好旱稻播種關,有利于出苗、足苗。旱稻播種方式有條播、撒播、點播3種。以點播和條播為主,一般株行距為20x30厘米,畝播1.1萬塘。旱稻的播種質量關系到能否出全苗及以后的生長整齊度,影響產量,出苗生長越整齊,產量越高。影響生長整齊度最重要的是壟內稻苗分布均勻程度,播種時要確保落粒均勻。覆土的厚度對出苗影響也很大,直接影響旱稻的發(fā)芽率和出苗整齊度。如覆土過淺,遇到天旱,地表水分蒸發(fā)快,難以滿足種子所需要的水分,不能發(fā)芽。如遇先雨后旱,已發(fā)芽也會引起胚芽過度生長,消耗種子養(yǎng)分,芽鞘出土能力減弱,甚至葉片在土內即展開,不能出苗或出苗緩慢,出苗率低,根系不發(fā)達。覆土厚度應根據土壤質地、季節(jié)和水分而定。一般壤土以3~4厘米為宜,沙土及土壤干旱時覆土可較深,粘土及土壤水分多時可較淺。
四、藥劑拌種,減少病蟲危害
旱稻苗期常受地下害蟲為害,造成缺苗斷壟,影響產量。主要害蟲有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其中螻蛄最為普遍,需要在播種前用藥劑拌種。將吸足水分的種子攤開晾至穎殼發(fā)白程度再行拌藥,通常用毒死蜱、呋喃丹、甲拌磷、毒.鋅等拌種,但要求現拌現栽,也可將上述農藥3公斤混于基肥施用 。
五、加強田間管理,為高產穩(wěn)產打基礎
1.施足基肥,加用種肥,分期施用追肥 這是旱稻增產的重要施肥經驗。旱稻種植對氮肥較敏感,磷鉀肥需要量多?;室话阏既康?0%~70%,肥料種類以堆肥、廄肥等農家肥為主。旱稻要求土壤水分較多,施用堆、廄肥等有機肥料,能夠改良土壤理化性狀,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旱稻常因鐵、錳缺乏而發(fā)生缺素病,有機肥料可予以補給,并能緩沖土壤反應的變化,增加土壤還原性,提高鐵、錳的溶解度,以利于旱稻吸收?;蕬捎萌淌┓史?,先施有機肥,耕翻入土,耙平后再施表層底肥,整平田面。一般每畝施磷肥50公斤,豬牛糞或廄肥1000公斤。種肥在整平土地后打塘播種時每畝施氮、磷、鉀復合肥10公斤。追肥以速效化肥為主,追肥時期和次數因氣候、土壤而不同,雨季種植可在分蘗期、拔節(jié)期、抽穗期追肥。如在雨少季節(jié),宜在早期(分蘗期)追肥,后期采用葉面追肥。注意控制氮肥,多施磷鉀肥,以防止倒伏。分蘗肥在2葉l心至3葉1心時于小雨或雨后撒施,每畝尿素10公斤、鉀肥5公斤,促進早分蘗,以達到計劃苗數。拔節(jié)肥可在分蘗后期幼穗分化前追施,一般每畝尿素5千克,以促進大穗。抽穗灌漿期,可看苗施肥,施肥量要慎重掌握,一般在下雨前后,每畝施尿素3公斤,也可在晴天采用葉面追肥,每畝用尿素0.2公斤加磷酸二氫鉀0.04公斤,對水20公斤噴施。
2.摟苗與間苗、補苗 播種后如果降雨使表土板結,會嚴重妨礙出苗。因此,當出苗率達到20%~30%時,應進行摟苗。摟苗是采用細齒小鐵耙順播幅摟去一層薄土,可助苗出土,并保持土壤水分和防除雜草。旱稻出苗后應及時查苗。采用條播或點播,實際上手工操作難以達到均勻播種,另外,由于其他原因也可能造成缺苗斷壟,因此必須及早進行間苗補苗。一般選擇雨天或陰天,在2葉1心時,采用移密補稀方法,彌補缺苗,以確保全苗。缺苗嚴重的可用浸種催芽種子及時補播。
3.除草 旱稻由于在旱地或望天田種植,初期生長緩慢,往往出現草多欺苗,特別是我縣氣溫高、雨水充足,雜草更易發(fā)生,并且旱地雜草種類多,嚴重影響稻谷生長發(fā)育。旱稻的雜草防除策略是:以化學除草為主,人工除草為輔;化學除草中在出苗前以土壤封閉處理為主,出苗后選擇適宜藥劑噴殺除草;除草劑以廣譜性、混合施藥為主,以達到兼除旱生與濕生性雜草;在施藥方法上以噴灑為主。可供選用的土壤處理除草劑有:乙草胺、丁草胺、撲草凈、除草醚、惡草靈、掃茀特(丙草胺)等。施藥方法:苗前除草,播種后3—5天,稻種未出苗前畝用30克撲草凈+60毫升丁草胺兌水15公斤噴霧,畝用藥水60公斤。苗后中期除草因草長勢而定,一般在稻苗到5葉后,草高在5厘米以下施藥,
可供選用的苗后噴灑除草藥劑種類有:芐.二氯(黃金手)、敵稗、敵稗加苯達松、敵稗加二鉀四氯混合使用等。
4.病蟲害的防治 旱稻的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防治要點:第一,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消滅種子所帶病菌;第二,加強栽培管理,前中期避免過量施用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第三,發(fā)病初期及時采用藥劑防治。旱稻的害蟲主要有地下害蟲如螻蛄、蠐螬、金針蟲、稻根蚜,地上害蟲有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等,防治這些害蟲,應做到早發(fā)現、早防治。
六、適時收獲
稻谷收獲要做到八黃十收,確保顆粒歸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