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上午,北京人民大會堂,中宣部、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湖北省委,聯(lián)合舉行張富清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張富清的事跡,令在場聽眾深受震撼和感動。本刊摘編五位報告團成員的深情講述,與讀者一同再次感受和學習他那顆始終不曾忘卻的初心,還有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赤子情懷。
報告人:胡成(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楚天都市報副總編輯)
老人家身為國家干部,可4個子女身上沒有一絲干部子弟的氣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們與農(nóng)家子弟一樣吃了上頓愁下頓,一樣穿打補丁的衣服,一樣為交學費發(fā)愁。他們的學費都是放學后到河邊撿鵝卵石艱苦掙來的。
大年初九,我與湖北日報記者張歐亞、楚天都市報記者劉俊華,踏上尋訪之旅。
張富清老人住在一棟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樓房里,兩室一廳,陳設簡陋。老人家從泛黃的《立功登記表》講起,參軍、入黨、炸碉堡、打援敵、解放西北、新疆墾荒……
2月15日,一篇不拔高、不渲染、平實紀錄的報道,同時在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刊發(fā),立即產(chǎn)生強烈的社會反響,引起網(wǎng)絡廣泛轉發(fā)。
5月10日,我們來到陜西省蒲城縣永豐鎮(zhèn),千里尋訪英雄曾經(jīng)戰(zhàn)斗過的足跡。永豐戰(zhàn)役舊址上,建起了革命烈士紀念館和烈士陵園,330名烈士安葬在蒼松翠柏之間。
此情此景,讓我們想起3個月前首次采訪時,張富清老淚縱橫,哽咽地說:“比起那些犧牲的戰(zhàn)友,我哪有什么功勞啊,他們才是真正的無名英雄?!蔽覀兘K于明白,為什么九死一生的張富清對生與死的理解超乎尋常,對名與利的追求淡泊如水。
報告人:劉海倫(恩施軍分區(qū)政治工作處主任)
1948年,張富清剛剛24歲,在瓦子街光榮入伍,成為西北野戰(zhàn)軍赫赫有名的359旅的一名戰(zhàn)士。
入伍4個月后的一天,連隊黨支部為他一個人舉行了入黨宣誓儀式。從那時起,“堅決跟黨走,為人民去打仗,讓千千萬萬個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成為張富清最樸實的初心。
1948年6月壺梯山戰(zhàn)役,他擔任突擊隊長,獲師一等功和戰(zhàn)斗英雄稱號。7月在東馬村,他帶領6名突擊隊員掃清外圍之敵,獲團一等功。9月臨皋戰(zhàn)役,他先敵搶占制高點,圓滿完成截擊任務,獲師二等功。
1948年11月的永豐戰(zhàn)役,張富清所在的六連是突擊連。他迎著“嗤嗤”的子彈聲,時而匍匐,時而躍進,迂回接近到敵人碉堡下,炸掉了碉堡。硝煙還沒散去,他又飛快逼近另一座瘋狂掃射的碉堡……
張富清在永豐戰(zhàn)役中因作戰(zhàn)英勇,貢獻突出,榮立軍一等功,并贏得“戰(zhàn)斗英雄”稱號,王震將軍親自給他佩戴軍功章,彭老總握著他的手說:你在永豐立了大功,我把你認準了,是個好同志!隨后,西北野戰(zhàn)軍總部加授他特等功,并專門向他家寄送報功書。
1949年至1950年,在黨中央“解放大西北”的戰(zhàn)斗號令下,張富清跟隨部隊向西前進,日以繼夜,攻城拔寨。1950年,西北軍政委員會對解放大西北的英雄進行表彰,張富清被授予“人民功臣”獎章。“我打仗的秘訣就是不怕死。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情愿犧牲,犧牲了也光榮!”張富清鏗鏘有力地說。
報告人:田文莉(恩施州扶貧干部)
1955年1月,張富清即將轉業(yè)。他和新婚妻子孫玉蘭從武漢歷經(jīng)一個星期的艱難跋涉,抵達來鳳縣。這里是湖北最西南的偏遠角落,生活條件艱苦。
張富清夫妻正是奔著這份艱苦來的。這一來,就是一輩子。
張富清在來鳳縣的第一個崗位,是城關糧管所主任,后來被提拔為糧食局副局長,不久又擔任紡織品公司黨支部書記。1959年,他被派往更遠、更需要他的地方——來鳳縣的“窮窩子”三胡區(qū)擔任副區(qū)長。
他直接住進了最艱苦的村。白天,和大家一起栽紅薯、種苞谷;晚上,組織研究生產(chǎn)計劃,宣傳黨的政策;空暇時間,幫社員挑水、打掃院子。那會兒,他“手上的血泡從沒斷過”。社員們對張富清,從冷漠抵觸到情同手足,當年就順利完成了供糧儲糧任務。
隨后過個一兩年,他就要轉移一次“陣地”。究竟住過多少村,張富清已經(jīng)記不清了,只記得20年里,自己像突擊隊員一樣,從一座山,搬到另一座山,攻堅戰(zhàn)一場接著一場。
60年代初國家困難,要求精簡人員,張富清動員妻子從供銷社辭職下崗。在擔任卯洞公社副主任時,張富清先后分管供銷社、桐油經(jīng)銷等事務,可是他全家卻擠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廟里,3張木板擠6個人?!拔乙且詸嘀\私、先考慮自己,咋對得起黨,咋去面對老百姓?”這就是張富清,鐵心向黨、清白做人!
報告人:李甘霖(中國建設銀行來鳳支行行長)
我第一次去老行長家里探望,就深深被他的淡泊與質樸所感動。他離休30多年,仍居住在兩室一廳的宿舍樓里,水磨地面磨得發(fā)亮,木質窗戶已看不出原來的顏色,小竹椅、小木桌至少用了30年以上。家里雖然簡陋,但整潔得像個軍營,床鋪、被褥、箱子、書籍都擺放得整整齊齊。
老行長的書桌上有一本《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因經(jīng)常翻閱,原本的黃色封皮四周早已泛白,書里很多地方用紅色的小點做了標記。讀本旁邊有一個筆記本和幾疊信紙,密密麻麻記載著摘抄心得和學習收獲。老行長對我們說:“不認真學習黨的理論,怎么能說聽黨話、跟黨走?我雖然離休了,但永遠都是黨的人?!?/p>
老行長家有一條鐵的紀律:任何人都不能吃他的藥。他的理由很充分:“我是離休人員,我的藥費是公家報銷的。只能我用,其他人不能占公家的便宜?!睘榱斯芎米约旱乃?,他甚至找把鎖,把裝藥的抽屜給鎖住。
去年10月,老行長做白內(nèi)障手術需要植入人工晶體,他自己做主用了最便宜的?!拔依狭?,離休了,再也不能為黨、為國家做什么貢獻了,我現(xiàn)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為國家能省一點是一點?!?h3>堅強剛毅? ?永葆本色
報告人:張然(湖北民族大學教師、張富清孫女)
7年前,88歲的爺爺膝蓋發(fā)炎化膿,高燒不退。
為保住爺爺?shù)耐?,剛開始保守治療,采用灌洗引流術,把膝蓋切開,用導管輸送鹽水沖刷膿液,然后填壓大塊紗布。每次換藥時,爺爺怕影響到醫(yī)生的治療和其他病人休息,咬著衣角,痛得大汗淋漓也一聲不吭。
后來,爺爺病情加重,需要截肢。截肢后,爺爺不坐輪椅,堅持用頑強的毅力與不懈的鍛煉,獨自練習站立和行走。爺爺靠著墻、靠著床鋪練習,一次次摔倒,一次次重新站起來,不知摔了多少跤??蔂敔斒冀K沒有放棄,他咬著牙、喘著氣,經(jīng)過幾個月的堅持,終于憑著難以想象的毅力,重新奪回了對“腿”的控制權。一年之后,他已經(jīng)可以獨自上樓下樓、上街買菜了。
爺爺截去的是一條腿,站起來的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山!
這么多年,爺爺總是特別剛強、樂觀。但今年以來,爺爺卻一次又一次地哭了。
3月2日,爺爺當年的老部隊從新疆派代表來看望他。這一次,爺爺又哭了。那天,為了迎接戰(zhàn)友,爺爺特意將一排軍功章別在胸前。多少年了,這是他第一次高調地亮出赫赫戰(zhàn)功。
爺爺仔細地傾聽部隊代表朗讀全團官兵為他寫的慰問信。當部隊戰(zhàn)士大聲念到“三五九旅”“王震將軍”時,爺爺先是興奮地拍手,緊接著又激動地落淚,然后用一條獨腿顫顫巍巍地站起來,挺直脊背,對著部隊代表,莊嚴地舉起右手,行了一個軍禮。
這是爺爺離開部隊64年后的第一個軍禮。
一個老兵,一個從戰(zhàn)火硝煙穿行到改革開放年代的老兵,用一個牢記了大半個世紀的軍禮,表達了他所有的情感。這是一個曾經(jīng)為共和國流血的戰(zhàn)士,對祖國的深深眷念?!盀槿嗣裰\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爺爺一輩子被這樣的初心和使命感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