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簫 何延海
近年來,中國歷史題材劇人氣一直居高不下,甚至不少人表示想穿越回去看看古人的生活狀態(tài)。
穿越回去估計是不可能了,不過可以從古墓壁畫中一探究竟。
漢墓壁畫是極為罕見的中國早期繪畫藝術精品,也是世界美術史上的藝術豐碑,它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古人的真實生活。在齊魯大地和東北黑土地上都曾挖掘出許多漢代存留下來的墓室壁畫,其中由山東博物館收藏的東平漢代墓室壁畫就是典型代表。
保存完好,世所罕見
東平漢代墓室壁畫的發(fā)掘,實屬一個巧合。2007年10月,在東平縣城區(qū)內(nèi)一商城建筑工地施工現(xiàn)場,工作人員無意間挖出一個大坑,這就是后來的東平漢墓。發(fā)現(xiàn)這個墓群后,考古人員進行了仔細清理,共發(fā)掘出墓葬18座,其中在3座墓葬(1號墓、12號墓、13號墓)中發(fā)現(xiàn)了壁畫。
經(jīng)考證,這是一處家族墓地。依據(jù)山東地區(qū)漢墓的特點判斷,該處墓葬約為西漢末年到東漢早期。墓中多次被盜,隨葬品幾乎沒有遺留,但壁畫保留了下來,成為漢代人生活形象而直接的描述。這些壁畫后來被運送到山東博物館,置于恒溫恒濕的展櫥中。
與全國各地出土的漢墓壁畫相比,東平漢代壁畫屬于佼佼者,壁畫雖年代久遠,但保存完好,圖像鮮艷清晰,實屬難得一見。同時,它造型比例勻稱,刻畫細膩精美,人物和動物的形態(tài)生動逼真,顯示了漢代畫匠精湛的藝術水準和繪畫技巧。
作為迄今罕見的色彩精美、保存完好的彩繪壁畫,東平漢墓壁畫填補了山東省漢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國早期繪畫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古人生活再現(xiàn)
東平漢代墓室壁畫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墓頂繪制云氣紋和金烏,象征天空和太陽。門楣、墓壁以人物畫像為主,間有雞、狗等動物形象,富于生活氣息。此外還有敬獻、謁見、斗雞、宴飲、舞蹈等場面,各類人物形象多達48個。
石墓西壁則是對飲、樂舞雜技及方相氏驅(qū)疫儀式等畫面,人物形象細膩、生動。其中“方相氏”正在進行一場神秘的打鬼驅(qū)疫儀式,作為打鬼驅(qū)疫的頭目,他執(zhí)斧揚盾,形象怪異,環(huán)眼朱口,面目猙獰可怖,應該是鎮(zhèn)守墓主安全的守護神。
石墓南壁畫中除了對飲,還有盤鼓舞圖、仕女圖、房屋圖等。盤鼓舞圖中一名女子在數(shù)個鼓之間穿行跳躍,長袖翩翩。盤鼓舞為漢代著名舞蹈,也叫七盤舞。舞者在7個盤鼓上以不同的節(jié)奏,時而仰面折腰雙腳踏鼓,時而騰空躍起,然后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上盤鼓,身體作跌倒姿態(tài)摩擊鼓面。敏捷的踏鼓動作,如飛行似的輕盈舞步,若俯若仰、時來時往,表現(xiàn)出深邃的意境。
另外,繪制于門楣內(nèi)側的12個人物形象神態(tài)各異,眉須飄然,栩栩如生,描繪出漢代的武士形象。他們著短褐、草鞋或者赤腳,須發(fā)皆張,肌肉發(fā)達,表現(xiàn)出武士張揚的個性,被擺放在門口,也是護衛(wèi)墓主人、避免被打擾的目的。
壁畫中還有斗雞圖,極富生活氣息。圖中兩只雞四目相對,一只雞脖子上的羽毛直立,另一只則昂首挺立。在畫有斗雞圖的石塊上還有兩只非常逼真的小狗。壁畫畫面色彩艷麗,造型比例勻稱,線條簡練流暢,刻畫細膩精美,形態(tài)生動逼真,反映出漢代畫匠高超的藝術水準和繪畫技巧。
2000多年前的孔子形象
孔子到底長什么模樣?世人一直沒有定論。不過,東平漢墓壁畫中,展示了2000多年以前人們眼中的孔子形象。
歷史故事是漢墓畫像中的重要題材,其中“孔子問禮圖”便是典型。除了在江蘇、河南、陜西、四川等漢代石闕、祠堂、墓葬畫像中發(fā)現(xiàn)了此圖,東平漢墓畫像中也有類似主題,而這就在北壁畫像的中層。壁畫中,孔子、老子兩位圣人相對,身穿綠色袍服的老子雙目微垂,欣然受禮,身著黑色袍服的孔子雙手攏于胸前,頭微微昂起,面向老子躬身作問禮狀。
這幅壁畫,為研究孔子這位古代先賢圣人的實際形象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鬃友芯繉<艺J為,從這幅畫像來看,在當時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學者。
關于孔子的長相,一般認為比較奇特,后世據(jù)歷史記載概括為:唇露齒,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東平漢墓壁畫中的孔子畫像與歷史記載較為相符,且為一老者形象。雖然容顏奇特,但也透露出他“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鳳峙,坐如龍墩……身長九尺六寸,腰六十圍”,以及“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圣人形象。
其實,漢代出現(xiàn)的孔子問禮題材繪畫,是對《史記》“孔子適周問禮于老子”的圖釋,體現(xiàn)了漢代喪葬習俗中注重儒道思想的風氣,更是漢代社會在思想文化領域中,對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兼容并蓄。